趙萬文
1.尋找文眼,咀嚼品讀詞語。“文眼”是作者著力刻畫和描摹的中心點、觀察的出發點和側重點、內容的核心、結構的銜接點、情感的升華點、思想的閃光點、主題的凝聚點。在教學中,要緊扣文眼突破,努力做到“牽一發而動全身”,啟迪學生感悟知識,舉一反三,刪繁就簡。
2.抓住題眼,品讀詞語。正如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老師所說:“課題是文章的眼睛和靈魂,抓住了課題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利用課題來組織教學,可以突出重點,加深領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沉入語境,品讀詞語。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詞語教學必須讓學生進入詞語情境(語意、文本、生活情境),詞語才能煥發出強烈的吸引力、凝聚力、感染力,召喚著學生去捕捉詞語的豐富內涵。
4.感官調動,品讀詞語。新課程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心理學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多感官的體驗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
5.詞不離句,品讀詞語。對那些在課文中起重要作用的關鍵詞,不但要引導學生體驗詞語本身所具有的質地和芳香,還要結合具體語境潛心涵泳,盡量把詞語教“厚”,學“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