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丹
【摘 要】主持人的語言風格不僅要求主持人在語言修為和語言技巧上努力塑造,還要求主持人要有較高的政治覺悟、知識儲備、生活經驗、文化底蘊以及新聞敏銳度。換句話說,如果一個節目主持人想要形成有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就要從總體上加強對科學文化、語言知識、傳播方式的掌握能力,進一步增加生活實踐、語言藝術的儲備和主持功底、思維方式的磨練,這樣才可以用扎實而充滿特色的語言技能掌控好不同類型的節目,在精彩繽紛的熒屏世界里給觀眾留下別具一格的聲音。
【關鍵詞】新媒體;主持人;語言風格
中圖分類號:G2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1-0209-02
2015年2月3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發布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到2014年12月,我國的網民規模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網絡的發展在近些年來也催生了網絡媒體的出現,如我們所熟知的優酷網、搜狐網等。這些視頻網站在提供視頻轉載播放的同時,還推出了一系列自制的節目,如:《優酷全娛樂》、《暴走大事件》和《大鵬嘚吧嘚》等。這些網絡節目紅極一時,節目中的主持人以幽默風趣、貼近觀眾的特點被大家所廣泛的接受。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一些網絡用語也開始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傳統媒體主持人的表達,甚至在《新聞聯播》中也可以出現“腦洞大開”這樣的詞語。主持人的語言表述風格在這個多元化文化交流的變革中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主持人語言風格概述
語言作為人類獨有的用來表達內容、交流想法的手段,是特有的一種社會現象。風格是一個特定時期或者一個特點的族群所表現出來的總體特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風格是主持人語言行為、內在素質特征以及節目思想感情的總和。而主持人的語言素質,是體現主持人個性特點最為突出的方面。
主持人的語言風格、個性與特色,還要隨著節目類型變化而變化。任何一個主持人都有自己的風格,有自已的優勢和劣勢。所以,主持人應根據節目種類的不同,從自身特點出發,揚長避短,創造性地展示具有自己個性的語言風格。如在《新聞直播間》中我們看到的主持人,他們語言風格雖各不相同,但整體帶給人一種平易、樸實、真誠、尖銳的特點,表現出極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娛樂節目則需要熱情詼諧的語言表達,如謝娜等主持人主持的《快樂大本營》,熱情得像一團火,一開場便將觀眾帶入一個娛樂至上的環境中,他們主持表現地輕松自然,娛樂感十足。所以結合個人的特色與節目的類型來塑造自己的語言風格,才是主持人說話的最高境界。
二、新媒體環境下主持人語言風格特點
(一)語言口語化
口語是相對于書面語而言的,口語富有親切自然、通俗親民、簡潔明快、貼近生活的優點。在傳統媒體中,主持人的語言總是顯的一板一眼,最有代表性的則是《新聞聯播》里主持人的語言表達方式。但是近年隨著傳媒行業的發展和媒體表達的日近親民化,各類節目中,主持人口語化的表達已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隨之而出的讀報類新聞和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都用口語化而且詼諧幽默的口語表達來傳達信息。在CCTV的平臺上,我們也可以看到主持人風格各異的口語表達,這也打破了觀眾對主持人語言風格的一貫認知。同時網絡語言也在慢慢影響著整個傳媒業的表達,特別是主持人的口語表達,一些紅極一時的網絡用語在央視的平臺上也時常被引用。網絡主持人的口語表達給人的印象不同于電視,他們的口語表達一直以來就以親民和口語化著稱,人們在享受歡樂輕松的同時還能了解信息,這也是口語化表達在近年來風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這里要明確的一點是:主持人的口語表達并不同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口頭交談,它源于我們日常的口語表達,但是要根據傳媒語言的要求對口語進行精選與加工,它是具有較強邏輯結構的語言,更加流暢、優美、具有動感。是一種高于日常口語的表達方式。
(二)富有交流感
交流感是指在有聲語言表達時感受到對象感的存在,在“目中無人”的環境下做到“心中有人”。這樣的表達方式不是自言自語、也不是對空宣傳、更不是自我欣賞,它是主持人在傳遞信息時的一種意識,這種意識驅使主持人在表達時要考慮到電視機前觀眾的心理感受,即觀眾是否能夠準確接受傳播的信息、是否體會主持人說話的目的,主持人的語氣語調以及神態舉止是否與觀眾之間營造平等、親切的氛圍。
交流感是主持人內心思想感情處于運動狀態的一種手段,當內心有了感悟,外在的聲音形式讓人聽起來才會更加舒暢、自然、有情。著名節目主持人徐曼經過多年實踐,在如何增強與受眾交流感和親切感方面,總結了六條經驗:(1)語氣、聲調不能造作、虛假,要落落大方、實實在在(2)對所談事物要發生興趣,有一種強烈的想與聽眾交流的欲望;(3)講解政策性、說理性的內容時,用商量的口吻,探討的口氣,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尊重朋友;(4)在話筒前與聽眾交談,使對方感到你是一個有禮貌、有教養的人,感到對他的關心、體貼;(5)交流時語調要輕松、活潑、自然流暢,不使對方緊張、費力;(6)走進播音間如同來到一個氣氛和諧的家庭,和其中一個朋友進行親切的交談。
除此之外,副語言的參與也會輔助主持人的交流感。新媒體節目內容的豐富性,使得主持人在鏡頭前的表現更富有互動的色彩,主持人不僅僅靠語言與觀眾交流、溝通,
更多時候主持人的神情舉止更會拉近與觀眾的距離,這恰恰是富有交流感的表現。
(三)彰顯個性、突出特色
熒屏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節目主持人也應該具有個性特色。語言則是主持人彰顯個性魅力的重要形式。主持人個性化的語言是由主持人的性格特點、生活態度、人生閱歷等決定的。主持人語言的個性化體現,最重要的就把自己的個性特征運用到節目的主持中去,塑造獨特的語言表達形式。
這一點在新媒體節目中很常見,有的節目就是為主持人量身定制。如《大鵬嘚吧嘚》的主持人大鵬,他在自己的節目中所表達出來的個性與特點就是他人無法替代的,他用自己詼諧的語言和幾近夸張的表達方式向觀眾傳達信息和自己的辣評。他的語言充滿了機智與詼諧的元素,就像是身邊很熟的朋友在與你聊天。時常會有令觀眾意想不到的亮點出現。當然,如果沒有扎實的語言知識做鋪墊,主持人的語言就只能是枯燥、無趣的,毫無個性可言。
如今我們已經步入了信息多元化的大數據時代,人們的生活越發豐富多彩,欣賞的水平、角度也呈多元化發展。從觀眾的角度出發,這就要求主持人的語言需要具有個性化的特征,或機智幽默,或儒雅睿智,或沉穩老練,或青春活潑。總之,現如今主持人只有彰顯個性、突出特色,才能跟得上觀眾日益增長的欣賞要求。
三、結束語
在新媒體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主持人的語言表達得到了極大的豐富,主持人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創造出讓觀眾喜歡看、愿意看的優秀作品。主持人的品牌意識只有通過語言風格才能塑造,因此,要結合不同平臺的傳播特色,不斷的在語言表達上創新,摒棄那些簡單的模仿和照搬,打造主持人自身特有的語言個性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