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晶
(遼寧省本溪市石橋子中心小學 遼寧本溪 117004)
小學班級管理中激勵機制的構建
于 晶
(遼寧省本溪市石橋子中心小學 遼寧本溪 117004)
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工作的基本組成單位,班級管理事關班級工作好壞的重要環節。良好的班級制度管理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在班級構建過程中實施激勵機制,可以在班級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針對班級管理中的激勵機制進行詳細的介紹,以便為小學班級管理提供有益的參考價值。
激勵機制 小學班級管理 構建
小學是學生教育的啟蒙階段,初步入學的學生,智力正處于對新事物好奇階段,智力還沒有得到完全的開發。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極其不足,對于身邊的所有事物較為模糊。與此同時,需要學校來發揮其特有的管理機制。根據每個學生自身的特殊性來有效地實施激勵機制,通過激勵機制來開發學生的智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激勵機制經常被管理者積極應用在被管理者中,管理者在活動中采用一定的策略,使被管理者能夠朝著其所指定的方向發展。針對小學生的班級管理機制來說,激勵機制就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課堂積極性,能夠確保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的過程。班級管理的主體是班主任,教師應該根據各個學生的自身獨特性以及個體差異來針對性的實施激勵體制,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針對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習動力來針對性的采取學習策略,同時配合一定的激勵機制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促進學生成績的飛快提升,班級整體良好風氣的形成,使班級凝聚力更強。
班級管理過程的首要環節,要制定一個明確的目標,然后激發學生朝著這個方向為之奮進,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指引學生要朝著這個目標不斷努力。大目標都是由許多的小目標構成,每個學生應該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階段性目標。擁有明確的目標,將會促使學生不斷地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目標激勵機制在學生的管理過程中,具有較強的指引性,也能夠簡便的指引學生對自己的目標進行檢測,當學生當前的目標完成時,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也可促進學生朝著下一個目標不斷努力[1]。在目標激勵的過程中,學生要制定可行性的目標,不可好高騖遠,制定其自身達不到的目標,這樣不僅無法起到激勵作用,長此以往,還會大大的挫敗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可以運用一些小紅星、成長樹等這樣的圖形張貼在黑板上,讓學生深刻的體會自己每一天的變化和成果。
由于小學生特殊的自身獨特性,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和向師性。小學生的教育對于學生日后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導向作用。因此,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將會極大的有利于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班級管理過程當中,學生樹立榜樣作用切不可盲目,要根據學生具體的個人情況來制定,要對榜樣的優秀方面和積極作用進行大力宣傳。通過對榜樣的事跡、品德、故事等方面進行宣傳,能夠深化學生對榜樣的認識,從而深刻的去領悟,讓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然后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讓學生的感性認識盡快得到理性的升華,激勵學生更好的成長。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當中,也要嚴格規范自己的言行。學生容易受到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當中,不可以忽視任何一個環節,要成為學生言傳身教的好榜樣。根據學校每周的學習、紀律等方面,評選出一個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獎勵,這樣也能夠促進學生朝著更加優秀的方向發展,同時還能夠對學生產生激勵作用,促使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2]。
情感是增強班級凝聚力的重要橋梁。要想做好班級管理工作,不僅要制定一套有效的激勵機制,同時還要讓情感成為學生凝聚力的紐帶,制造一個充滿情感的溫馨班級:第一,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的展示自身的教學魅力,同時在課堂、課后和學生進行學習、生活的溝通,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逐漸建設成為一個團結有愛的班集體[3];第二,加強班級中的師生交流和學生交流,在學生學習中出現問題,要幫助學生進行及時的糾正;第三,建立健康的競爭機制,在學生的學習中,讓學生能夠感受班級的溫暖,健康快樂的學習。
在小學生成長的初期,要針對學生的個體獨特性,采取不同的激勵機制,對學生進行恰當的評價,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在學生的評價體制中,教師要以素質教育核心價值理念作為評價標準,對學生做出綜合評價[2]。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中,教師是評價的主體,僅以分數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這樣導致被表揚的同學愈發驕傲,而未被表揚的同學不斷喪失學習的積極性,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從而有效避免學生產生驕傲自大的心理或過度的打擊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素質教育理念要求實行多元化的評價理念,家長、教師、學生的綜合評價。同時教師還要積極正確的面對學生對自身各方面的評價,發現自己在教學中以及班級管理中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從而對不足方面加以積極地改正,這樣能夠更佳的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一個較為特殊的階段,作為學生成長初期,養成的學習以及各方面習慣將會影響他們的一生。由于小學生的特殊性決定,其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模仿性較高,但自制能力較差。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過程當中,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學的獎懲機制。小學生具有較好的想象能力以及強烈的求知欲望,要求教師能夠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自身的個體差異性,采取不同的激勵機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能夠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提高學生自身素質。獎勵機制能夠有效地提高班級的管理效率,促進小學教育總體質量的不斷提高。
[1]羅莎.“激勵”是班級管理的靈魂——淺議小學生激勵機制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12):29—30.
[2]康小芬.班級管理實踐——以校三星評價機制為例[J].關愛明天,2014(2)58—60.
[3] 張衛群.論激勵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