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以嶺
(河南省泌陽縣第二初級中學 河南泌陽 463700)
學生作文如何寫出真情實感
郝以嶺
(河南省泌陽縣第二初級中學 河南泌陽 463700)
葉圣陶在《和教師談寫作》中指出:“學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今天以前的知識,思路、語文等方面的積累。”但與之矛盾的是,有許多學生害怕寫作文,甚至逃避作文,引用學生的話就是“無話可說,無話可寫。”其實這兩點正是作文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呢?就平時的教學實踐,筆者進行了經驗總結。
作文 真情實感 方法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實來自生活。對生活真誠,不要欺騙生活,因為生活本身是真實的。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呢?就平時的教學實踐,筆者總結了以下幾個觀點:
葉圣陶說:“寫作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章。”葉圣陶先生還說:“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葉圣陶先生的話形象地說明了生活與作文的關系。我們要抓住作文訓練這個“流”,就必須從生活這個“源”中汲取營養和素材。所以,要想學生在作文中寫出真情實感,就必須教會學生面向社會,關注生活,要以飽滿的熱情和自己獨特的眼光與視角去觀察周圍的客觀事物,并建立感情,再將這感情融進寫作中,寫出自己的獨特體驗,這樣寫出的文章就不愁沒有感情,沒有感染力。
生活的每一天都會發生許多事,當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甚至有些事看起來很平淡不起眼,如果我們不去用心品味,也許過去了它全然不留一點痕跡,導致作文時提筆便覺無事可寫、無話可說。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做一個有心人,用心去感悟生活。凡事都仔細琢磨品味一下,經常與身邊的親人、朋友、教師、同學等進行換位思考。換個角度思考問題、看待事物,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為了讓學生能從生活中收集寫作素材,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筆者從七年級開始就要求每個學生寫周記,周記的內容一定要從生活中選材,有教師命題,也可讓學生自由發揮,寫本周中印象最深的事情。經過三年不間斷的訓練,批閱每周的周記成了筆者期盼的一件樂事,因為學生作品中已顯露其真性情,吐露其真感情了,個別語文基礎好的同學已嘗試稚嫩的小說創作了。每次布置周記,筆者都精心選題,關注學生生活及內心感受,力求每次周記都讓學生有話可寫、有情可抒。
實踐證明,從生活中選材,讓學生在作文中說真話,抒真情,寫實感,學生才會愿意寫作,熱愛寫作,讓寫作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這也是學生學習做人的一種歷練。
當然,要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好文章,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多讀勤思的好習慣,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我們的寫作教學也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喚起學生的內心體驗,才能讓學生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筆者認為,我們的寫作教學只有讓學生把握住表達真情實感這一底線,才能讓寫作真正成為學生豐富情感、審視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手段。
捷昔洛夫說過:“一個空洞的頭腦是不能進行思維的。”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識的儲備、積累為基礎。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讀好書。除了教師推薦好書、規定讀書數量、安掃瞄書時間、組織讀書匯報、進行摘抄,寫讀書筆記等這些常用的方法外,還可以采用一些新穎的、體現學生主動性與參與性的訓練方法。比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欣賞,最喜愛的好書,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把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值得閱讀的原因,精彩的語句摘錄,編寫在裝飾漂亮的卡片上。卡片制做好后,掛在教室的一角,供同學們參閱,交流。人人制做,定期更換,不斷為同學提供寫作信息。據我的經驗,學生讀書多了,就會自發的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在作文中就會有真情實感的表達。
作為教師要做的就是多鼓勵學生寫出真情實感,哪怕他只有一句話或一個詞值得你去讀,我們也應該從欣賞他的那句話、那個詞開始評價。在評價時千萬不要對學生的人格作評價,我們應該去尊重每一個孩子,欣賞每一個孩子,輕輕地呵護孩子幼小的心靈。
真情實感是好文章的重要標準之一。只有情真意切的文章,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否則,就猶如剪彩為花,刻紙為葉,盡管精致,卻缺乏生命活力。如果學生在寫作時缺乏真情實感,就只能從主觀上拔高題意,表決心、談志愿;或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滿紙苦悶、彷徨、傷感;或是感情冷漠,調侃一切;或是胡編亂造,博人歡心。
真情實感可以使學生感動,感動的過程是心靈凈化的過程。如果學生經常處于感動之中,他們身上真、善、美的種子就會發芽、開花、結果。在作文課上,我經常鼓勵學生寫真事,抒真情,大膽表現自我。現在,我所教的學生已經基本上杜絕了抄作文選,說套話、假話等現象。大家在作文中暢所欲言,一吐為快。學生寫出了“我是超人”的趣事,寫出了“惱人的家長會”的憾事,也寫出了“我要自由”的真情,寫出了“假如可以不做作業”的實感。學生不斷地從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觀察、體驗、感受,不斷地用自己的心寫出了自己的童趣,用自己的文筆寫出了自己的心靈,寫出了許許多多真實感人的好作文。
作文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抒寫對心靈的感受。而怎樣把心靈的感受既表達得痛快淋漓,又適當有度,這里面其實有一對看似對立的法則:寫進去,走出來。所謂“寫進去”,無非兩方面:一是寫真寫實,即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得真實,讓人可信,從而引起人的共鳴;二是寫深寫透,即把情感的最深處表達出來,不僅要獲得理解,而且要引起深度的理解。這樣看來,做到“寫進去”,其實就是提倡我們用心作文。作文寫不進去,就給人以假的感覺,再好的生活,再好的情感也只是一紙膚淺的漢字而已。
總之,文貴有情,文貴情真。寫作是一個藝術創作過程,必須有寫作者的思考與加工。只有把自己的情感傾注在寫作上,訴之于文字中,才能打動讀者,與讀者共鳴,真正放飛真情實感。
[1]黃譽蘭.走進生活化語文的大門——淺談如何在大語文觀下把生活引進語文教學[J].學苑教育.2014(04)
[2]司志民;姚會強.建構主義對作文教學的啟迪[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