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照蔚孟 秋
(1.浙江警察學院偵查系 浙江杭州 310053;2.杭州綠城育華幼兒園 浙江杭州 310000)
公安民警是幼兒安全教育不可缺少的角色
王照蔚1孟 秋2
(1.浙江警察學院偵查系 浙江杭州 310053;2.杭州綠城育華幼兒園 浙江杭州 310000)
當代社會中不安全因素和幼兒對家庭與社會的重要性使得加強幼兒安全教育非常必要。與傳統教育相比,公安民警充當教師角色參與幼兒安全教育更具有專業性和權威表率性的優勢,公安民警這一角色進入幼兒安全教育對于全社會安全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
幼兒 安全教育 民警
幼兒時期是安全情感的奠基期,也是接受安全教育的黃金時期,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中的幼兒年齡普遍較小,好奇心較為強烈,在幼兒階段教育中,開展幼兒安全教育非常重要,也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社會安全的現實威脅性決定了幼兒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當前社會有許多不安全的因素威脅到生命與財產安全,比如車禍、電話詐騙以及溺水觸電等意外傷亡因素。而這些威脅因素對于幼兒傷害尤其明顯,據官方報導,我國每年有超過1.8萬名14歲以下兒童死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其死亡率是歐洲的2.5倍,美國的2.6倍。[1]與此同時,每年在中國也有約一萬名學齡前兒童被拐賣,這一數據也遠遠高于美國和歐洲。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弱和安全意識不足的特點使得幼兒在面對各種安全威脅的時候難以進行有效的預防和避免。
2.幼兒對于家庭與社會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決定了幼兒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也是一個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當前社會,一個家庭普遍只有一兩個孩子,家長對于孩子普遍寄予厚望,一旦幼兒受到傷害,對于家庭來說會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而對于幼兒園與小學來說,幼兒的安全保障是比知識教育更為看重的事情。與此同時,幼兒對于家長的習慣與思維也有著能動作用。在當代中國社會存在著“規則缺失”等一系列問題,從而造成“中國式過馬路”,酒駕禁而不止,違法游泳等現象。幼兒是成人習慣的一面鏡子,倘若在這一培養行為習慣的黃金期,能夠通過教育讓幼兒樹立交通安全、遵紀守法等意識,也能讓孩子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家長,在幼兒長大之后對于社會風氣也起到凈化作用。[2]
幼兒安全教育如此必要,在幼兒園小學乃至一些家庭中已經有了這樣的教育意識,但是以往傳統的安全教育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教師教育的非專業性,家長教育的同時自己不能以身作則等等。而從筆者在基層公安部門工作的經驗發現,公安民警作為教育者角色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可以擺脫之前以往教育的局限性。
1.公安民警參與幼兒安全教育具備專業性的優勢
學校教師對于幼兒安全開展的課程,在沒有專業教材的前提下往往缺乏專業性。比如幼兒一個人在家,遇到有人敲門怎么辦?幼兒在戶外和爸媽走散了,如何向陌生人尋求幫助?這些情況下教師的教育偏向于保守,更為重要的是,教師開展的幼兒安全教育往往更注重理論說教,缺乏生動的案例。而諸如“遇到陌生人糾纏怎么辦?”“應該怎樣注意交通安全?”這樣的問題,是民警尤其是基層公安民警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在這個領域,一方面民警對于相關的法律規章的把握更加專業性,也具備更加豐富的幼兒安全正反兩方面的案例。另一方面,民警走進幼兒園與小學的課堂進行授課,可以講述大量生動活潑的案例,寓教于案,在形象思維大于邏輯思維的幼兒階段,更加受到孩子們的歡迎,教育效果更好。[3]
2.公安民警參與幼兒安全教育具備權威表率性的優勢
對于幼兒的心理特點來說,往往言傳不如身教,苦口婆心不如權威表率。傳統的幼兒安全教育的困境就在于家長和教師的教育往往毀于自身不能以身作則,當家長自己沒有嚴格遵守交通規則,不能做到紅燈停綠燈行,孩子耳濡目染,又怎能從小養成注意交通安全的良好習慣?而在家長與教師的日常生活中,很難做到處處注意言行一致,如一方面教育孩子不能用濕的手插拔插座,一方面自己可能也存在這一行為。而警察叔叔正義可靠的形象對幼兒有著固定的思維,多年來,從“有問題求救警察叔叔”的宣傳到“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的歌謠,讓穿著制服的民警進行幼兒安全教育時能先入為主得到孩子們的好感與信任感,權威性的光環得到放大。按照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幼兒的心理更多受表象思維影響,公安民警在參與幼兒安全教育的時候具備先天的光環優勢,所教授的內容也更容易被幼兒內化為其自身的行為。
3.公安民警參與幼兒安全教育對于社會安全提升有正向作用
派出所是公安機關的最小單位,也是和群眾打交道最多的單位,而幼兒園和小學也是轄區內安全比較重要的地方。近年來從基層民警的工作可以了解到,涉及幼兒安全的案子占據了不少的比例,從交通安全事故到拐賣兒童案件到溺水等安全事故,不僅對當事人家庭是極大打擊,對于轄區安全環境也有很大的副作用。對于這些案子,要從源頭上進行治理,就是得從受害者群體入手,加強對于幼兒的安全教育,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和規則意識,進而通過幼兒影響到每一個家庭,從長遠上提高轄區內幼兒安全情況,防患于未然,減少發案率。
[1]張果萍.杜絕“中國式過馬路”應從幼兒抓起——幼兒安全教育的探索實踐[J].學周刊,2014,(11):210.
[2]徐慶娜.幼兒園應注重幼兒安全意識的培養[J].教育科學論壇,2014,(25):256-257.
[3]熊俊英.重視幼兒安全教育促進幼兒健康成長[J].教育科學論壇,2014,(11):262-263.
王照蔚,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碩士,現為浙江警察學院偵查系教師,從事公安工作以來擔任多次“校園安全教育”主講。
孟秋,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教育學學士,現為杭州綠城育華幼兒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