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學
(新疆農十二師三坪農場學校)
初中語文教學中個性化閱讀策略分析
李元學
(新疆農十二師三坪農場學校)
個性化閱讀引入初中語文教學不僅是提高語文閱讀水平的重要途徑,還對培養學生的情感教育、語文素養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注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感受,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批判,推進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形成,利于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故此,對個性化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進行詳細的探討,旨在提高教師閱讀質量。
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策略;教學
個性化閱讀是指師生之間從多重角度形成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個體閱讀的體驗感,尊重學生對閱讀的反饋意見,從而有助于師生之間在思想和心靈上形成良性的互動,便于教師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由于個性化閱讀以學生為中心展開,因此,具有自由性、批判性、創造性等特點,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主動積極的自我反思,啟發學生從多層次的視角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本文就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旨在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質量。
個性化閱讀教學課堂要以情感教育為基礎,語文閱讀的核心就是讀者與作者之間情感的碰撞和交流,只有自己對文章內容感同身受,才能在教學中將這種情感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感受文章語言的魅力所在。通常教師會選擇以情激境,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閱讀的情趣,在仔細閱讀和字字斟酌之間體驗閱讀帶給學生情感上的收獲。例如,教師在教授《背影》這篇文章時,教師在課前播放了一首有關親情的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以此激起學生對親情的共鳴,為課文的閱讀和講解埋下濃厚的感情基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散文講述的父親送作者到火車站為他買橘子的情景,留給作者最深刻的印象便是父親替他買橘子在月臺爬上攀下時的背影。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體會作者用樸素的文字細膩地描寫出父親對兒女真摯的愛,這種愛沒有轟轟烈烈,而是滲透在平凡的事件中,體現父親對兒女的關愛之情,令人感動。教師對于作者在寫作時運用的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等方面結合文章內容進行講解,使學生學會如何在閱讀中收獲語文寫作知識和提升閱讀欣賞水平。
精神層面的閱讀注重學生情感價值的提升和閱讀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通過定位閱讀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增強教師、文本和學生之間的多重互動,組織學生進行有效閱讀,以便完成定位閱讀的目標。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閱讀文章《春》時,將閱讀主題定位為:“擬人手法在景物描寫中的語言效果”,體會:描寫小草的生長用“偷偷地鉆出來”、描寫各種花競相開放用“趕趟”形容、把對風的描寫比擬成“母親的手”等語句的精妙之處。使學生在掌握擬人修辭手法的具體應用外,還能體驗這種語言文字表達的效果,給學生的精神方面帶來閱讀上的愉悅。調動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并在閱讀中善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提升閱讀的鑒賞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興趣,教師可以將生活化的教學方法融入閱讀教學中,通過生活中經常熟悉的案例或者是與文章有聯系的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閱讀的靈感,提升自己的領悟能力。例如,教師在教授《風箏》這篇文章時,可以運用多媒體輔助工具進行閱讀教學,通過視頻展示有風箏的故事,勾起學生對事物有關的想象,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文章的閱讀和理解中,通過文章中對小時候關于風箏事件的描寫,體會作者對小兄弟“虐殺”而無怨恨的感慨,同時也展示了作者自省的精神。由此,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描繪自己生活中有關風箏的故事,提升學生語言表達水平。
閱讀教學的評價體系不僅要多樣化,還要標準化,不僅要注重過程性評價,還要加強發展性評價,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創新意識以及批判思維方式的發展。此外,閱讀教學中還要側重學生個體性差異的具體表現,如,想象力、聽說讀寫、觀察力以及對文本的感悟能力,以此作為評價學生閱讀能力的標準,為調整學生個性化閱讀策略提供依據。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不僅要貫徹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還要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個性化閱讀策略的調整,不斷刺激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讓閱讀成為學生語文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閱讀中體會學習的樂趣,成為滋養學生精神升華的沃土,成為不斷創新閱讀的有效途徑,完善閱讀評價體系,讓學生能夠在多元化的、多層次化的解讀過程中重塑人文精神、完善人格,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1]張寶壽.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1(4):133.
[2]杜代昌.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個性化閱讀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2):111.
·編輯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