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同貝 逄文秀
(山東省萊陽市文峰學校)
談數學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
馬同貝逄文秀
(山東省萊陽市文峰學校)
數學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于學生的個性特點、思維習慣以及思維方式不同,通過小組合作,能夠實現優勢互補、互相促進的作用,同時能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有利于其情感態度的發展。
動態分組;明確重難點;點撥到位;交流展示
如何使小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呢?
為使小組合作更具針對性與實效性,在長期的實踐中,我們形成了以“師友”合作為基本單位的“二四動態分組”模式。具體思路如下:
新學期開學約一個月以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已經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此時班主任按基礎知識、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把班級學生粗線條地分為四大類:優秀、良好、一般、較弱,記為A、B、C、D。采取學生自愿組建與老師適當調整相結合的方法,把全班按照A—C,B—D的方式安排好。同位之中,成績優秀的為師,較弱的為友,即A、B為師,C、D為友。具體分組時,師傅前后相鄰,隔組也要相鄰。這樣做是為保證討論時師友先二人互助,前后相鄰保證師友遇到障礙便與前后形成“四人師友組”,隔組相鄰保證師傅有疑問時能與周邊三個師傅展開討論,這樣便形成動態的“四人師傅組”。同時盡量照顧后進生在教室最中間,方便教師時刻關注并提升后進生自信心。具體安排可參照下表,表一與表二每兩周輪換一次:

表一

表二
為使學生的合作不流于形式,教師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要有價值,有思維內涵。因此,教師課前要做足功課。首先,教師在備課時對知識的重難點要把握到位。比如,我們可以將提前設計好的課前檢測上傳到網上,學生在預習導學案的基礎上完成前測,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明確本節課的重難點,從而在導入新課后根據學生出現的問題來設計問題串。這樣就使合作探究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集中而有針對性,學生的合作交流也更具實效性,更能體現合作的效率。反之,如果老師的課堂問題預設不到位,就會很大程度上降低合作的效率,要么討論的問題價值不大,或是很簡單、或是很難;要么提出的問題不能切中要害,重難點不突出,不能針對即時所學,這樣就失去了小組合作的意義。由此可見,明確小組合作的重難點,有效的問題預設則顯得尤為重要。同時老師要把握安排小組合作的時機,什么時候開始討論?討論多長時間?討論到什么程度?老師都要做到心中有數。一般來說,學習新知識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討論和探究。比如,在學習魯教版六上有理數加法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有理數加法應注意些什么”。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因此可以互相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有理數加法的運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當遇到大家都想解決,而且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如,在學習魯教版六上“截一個幾何體”時,當學生動手操作截一個正方體后,可以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截面所有可能情況,然后總結出截面形狀的規律。當對一些問題的意見不一致時,而且有必要開展爭論,可以組織小組進行合作探究。總之,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應該追求形式與效果的和諧統一。
為提高課堂展示交流的實效性,提高學生自我展示的積極性,我采取了小組“捆綁評價”的策略。課堂展示時,需要同桌兩人同時起立,讓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先說,回答對了加適當分數,如果回答錯了,則由成績相對優秀的學生接著回答,回答對了不得分,如果回答錯了,則需要扣除相應的分數。這樣A、B類學生就會意識到幫助C、D類學生的重要性,平時小組合作時就會不遺余力地幫助同桌。同時優秀生也會意識到幫助別人并不耽誤自己的學習,相反把別人教會是內化所學的最有效方法。課堂上我們經常能看到A、B類學生一邊舉手,一邊還在忙著為C、D類學生講解,學生的積極性被真正調動起來,這得益于我們的小組合作評價策略。每節課學生的小組得分情況都要記錄在評價本上,每周一總結,一學期下來,將其作為評價學生課堂表現的重要依據。這種重視過程管理的評價思路,真正意義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合作效果事半功倍。
我們通過動態分組,實現了小組合作的靈活性;通過預習導學案完成前測實現了小組合作需要明確的重難點,提高了合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通過及時的點撥,引領了合作的方向;通過捆綁評價策略調動起小組互助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學習的主人,真正主宰了課堂!
郭建利.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09(11).
·編輯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