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華
(吉林省德惠市第十中學)
論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張桂華
(吉林省德惠市第十中學)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和實施,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現代化教學理念,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道德教學水平。初中生正處于發展的重要階段,對于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正確地采用教學策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效性。
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實效性
思想品德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一門課程,是培養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學科。科學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合理地運用到生活實踐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興趣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濃厚的興趣是促進學生接受知識的前提,學生單靠書本上的內容是無法滿足對知識渴望的,教師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而且能夠有效地將課堂知識擴展到課外,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老師要大力提倡學生通過問題聯想,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利用問題產生質疑,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
例如,學習了《走進法律》一課以后,教師可以利用課本知識延升到課外,讓大家談談我們對法律的認識,如何在生活中運用法律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教師可以通過借助電視欄目“今日說法”中的事例進行分析和講解。例如,一名老人由于癱瘓兒女都不管不顧,一直由保姆照顧,老人為了感恩將遺產留給了保姆,引起了兒女們的質疑,將保姆告上法庭。此時老師提出問題:“事情應該如何判決呢?”學生之間展開小組互相討論的形式,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課堂上學生大都是圍繞著遺產該分給誰來討論的,老師卻告訴學生法院卻不是以遺囑的方式判給保姆的,由此引起學生的求知欲,積極地深入理解,通過視頻中的分析,學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誘導學生在問題中展開思考,鼓勵學生多想,多觀察,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教學中創新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和挖掘,才能有效地展開課堂教學,因此,教師要學習更多的教學經驗,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課堂上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老師的教學工作順利展開,學生得到老師的關心和愛護,才能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更好地學習,教師在備課時要精心設計課堂活動,能促進學生成長和發展的主題內容。
例如,在學習了《感悟親情孝敬父母》一課之后,利用“孝敬父母”為主題展開討論,教師要教導學生父母養育我們的艱辛,通過播放《母親》這首歌,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作為子女我們要理解父母,使學生運用書本上的知識明白其中的道理,課后讓學生學會為父母做簡單的事情,懂得感恩。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到附近的敬老院做小小志愿者,通過幫助老人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加強學生關愛老人的高尚品德,為老人講故事、與老人一起下棋、談心等活動來促進學生內心充滿愛,懂得人情,在活動結束后,以活動的主題內容,為學生布置一篇作文,通過學生在實踐中的感受和體會,提高語文作文的真情實感。作為思想品德教師,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活動,使道德品質在生活實踐中得到升華和提高。
思想品德來源于生活,并且運用于生活。傳統的思想品德教學大都是照本宣科,沒有真正地運用到學生的實際,使得對學習不但產生不了興趣,更沒有正確的認識觀。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選擇教學教材上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鼓勵學生熱愛生活,在生活中規范自己的言行。樹立新的教學思想理念,從過去單一的教學方法,轉變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回答問題,大膽地提出各種想法,教師要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和行為習慣,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全面地去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消除學生在學習中的抵觸心理。
教師在課堂上要根據不同的年齡進行不同的課題教學,使學生學會認知社會,去適應社會,組織學生到社會中去調查和發現,善于尋找和訪問,開闊學生的視野。通過組織課外活動或者參加一些社會上的宣傳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隨著經濟的發展學生接受到的事物也越來越多樣化,初中生處于好奇心強的年齡,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學生感受到思想品德帶來的樂趣,依據日常,設計合理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效仿是學生的本能,對于社會上不良影響,教師要加強學生正確的是非觀教育,用社會生活案例為學生傳播正能量,減少社會對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的腐蝕。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樹立榜樣,不斷地去完善自身的道德修養。教師具有高的專業素質才能傳授給學生知識,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自由的發展平臺,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有效地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達到教學目標。
付清樣.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效果[J].課程教育研究,2015(16).
·編輯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