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清
(大連市金州區新華小學 116100)
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教學的幾點做法
張秀清
(大連市金州區新華小學 116100)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因此,每位同學都要打好口算基礎,加強口算訓練,提高口算能力。
首先,掌握方法。如:我運用數的組成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用湊十法,用乘法口訣直接求積、求商;根據乘法分配律進行口算;在四則混合運算中,教給學生一些運算技能,不斷提高口算能力。
其次,設定目標堂堂練。每節數學課,我視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適當的時間,安排3---5分鐘的口算練習,學生每人準備一本口算本,這樣長期進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形式變換多種練。學生方面如:自算,自己找口算題,在規定的時間內,看能算對幾題;互算,同學互相出題算,或一個同學出幾個同學算,比比,看看,來提高口算能力;反復算,通過反復的練習,口算能力自然會提高。教師方面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游戲、等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內動力,是學習的基礎。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做,從而達到算得準、快的目的。就數學本身,特別是數學計算教學而言,好象只是枯燥乏味的數字“開會”,只是在玩一系列的數字游戲。對于小學生,比起好玩的游戲,卡通漫畫和好看的電視來說,數學真可以算得上是乏味到家。因此,我在教學中滲入游戲。如:在“比較小數大小”的教學中,我以游戲《機靈的小數點》出示,讓學生玩樂中獲取知識,鞏固知識,知道小數點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平時,我在教學中,積極準備數學競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接力比賽,搶答,評智慧小星等。
另外,在數學計算教學中,我還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使學生集中精神進行計算,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學生從樂中得益,從樂中長智,不知不覺就迷上了數學。
加強估算,能促進學生數感的發展,在計算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計算教學中應逐步滲透估算的意識和方法。實踐證明,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指導學生養成“估算——計算——審查”的習慣,有助于學生適時找出自己在解題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從而預防和減少差錯的產生,提高計算能力。此外,在四則運算中,如果學生熟記一些常用數據,則能較好地掌握計算的技能技巧,有助于學生計算能力達到“正確、迅速、合理、靈活”的要求。
總之,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實說明,缺乏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是學生計算上造成錯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