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鹽城市步鳳小學(224000) 孫正華
多維觀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江蘇鹽城市步鳳小學(224000) 孫正華
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符合學生的成長規律。教師通過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引導方法的優化、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讀書、聽說、思考等不同維度形成突破,能夠有效塑造學生的思想品質。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多維觀照學習習慣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讀書的習慣;對教學方法進行整合優化,培養學生聽說的習慣;創設多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思考習慣。這是從不同角度出發,為學生良好習慣養成進行的教學設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能夠快速提升學生的習慣意識。
小學生大多缺少自覺讀書的習慣,即使讀書也是憑借興趣。教師要為學生創設適宜的閱讀環境,讓學生自覺展開讀書行為。教師可設置懸念問題、利用故事引導、展示生活實例、組織學生課堂演繹,或者是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動畫、視頻、文字等信息,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讓學生自覺介入讀書活動之中。
在學習《狐假虎威》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學生對圖片中狐貍和老虎的形象特征產生了濃厚興趣,教師給出引導:“這些圖片介紹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而且還闡述了一個帶有普遍性的真理。狐貍和老虎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故事?你從故事情節中能夠感悟到什么道理呢?只有閱讀課文之后才能見分曉。”學生一聽,頓時有了閱讀欲望,紛紛進入閱讀狀態之中。學生閱讀之后展開了熱烈討論,對故事情節和蘊含的道理進行了深度挖掘。教師趁機又布置一個課外閱讀任務:“《狐假虎威》是一篇寓言故事,課下找一則寓言故事進行閱讀,將故事情節講給大家聽。”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給學生帶來視覺沖擊,并設置懸疑問題進行閱讀引導,成功激發了學生的閱讀熱情。學生在具體讀書的過程中不僅理清了故事情節,還對內涵意義展開了探討,獲得了一定的閱讀收獲。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設置課外閱讀任務,促使學生在完成閱讀任務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小學生在閱讀學習中,自然會生發一些感悟和啟迪,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聽、說的機會,將讀引導到聽、說上面,實現語文教學認知的統一性。聽的習慣培養要從學生的關注力做起,教師范讀、講解時,要求學生能夠集中精力傾聽,同學發言時,能夠明確其表達的意圖。說的習慣培養,主要從規范說話的方式,矯正說話的偏差入手,要注意選擇說話的時機。
在學習《晚上的“太陽”》時,教師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課文復述。教師提出具體要求:“復述課文要用自己的話,其他成員要對復述情況進行點評,指出復述的優點和缺點,甚至可以給出修改的方法和途徑。”小組復述開始后,各個小組都有條不紊地展開復述和評價。在同學復述時,其他成員都認真傾聽,為針對性評價做好準備。在評價環節,由組長組織成員發言,對復述情況進行評價時,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提出明顯存在的優缺點,給復述的學生以提醒和激勵。
教師設計小組復述活動,給學生的聽、說創造了機會。學生展開復述時,其他成員要注意傾聽,為評價做鋪墊,這就將聽說有機結合了起來,對培養學生的聽、說習慣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小學生大多喜動不喜靜,對語文教學實踐活動有特殊興趣。教師要利用學生的好動心理,設計多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思考、操作的習慣。教師要在實踐活動中多注入思考活動內容,讓學生構建活動計劃、設計活動程序、記錄活動過程、寫出活動總結、給出活動體會,從不同視角激勵學生開動腦筋,對學習行為和實踐活動進行理性梳理,這樣可以成功塑造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
《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詞,具有故事性。教師組織學生展開朗讀、演唱等活動,并給學生提出一些思考問題,要求學生以書面形式展示思考結果。“歌里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你認為哪里最讓你感動?從王二小身上你看到哪些優秀品質?你會將這首歌唱給家人聽嗎?你想對王二小說些什么呢?”學生針對教師設計的問題展開深入思考和討論,很快就提出了一些個性見解。有學生寫道:“王二小是一個大英雄,我要將這首歌唱給更多的人聽,要讓大家都記住王二小的英雄事跡,珍惜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學生有感而發,其思維被激活,對人物、對情節都有了特別深刻的感悟。學生通過思考和總結,梳理了思想,并形成了嶄新認知。
亞里士多德說過:總以某種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養成習慣。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整個人生成長都有積極影響。教師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學習實際展開教學設計,就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識和習慣。
(責編劉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6)19-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