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義
(襄陽米芾中學)
合理運用實驗,為課堂注入靈魂
張忠義
(襄陽米芾中學)
化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就是課堂的靈魂,化學課堂教學正因為有了實驗,學生變得活躍,課堂中充滿生機。教學應抓住課堂的靈魂,讓學生有豐碩的收獲。
實驗教學;靈魂;生機
化學課程的改革重點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要求“化學課程通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來實現對未來社會公民科學素養的培養”。化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就是課堂的靈魂,設計探究性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陣地,能較好地傳授創新思維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實際價值。
當學生還對化學比較陌生的時候,從第一節課起,我就精心設計好了精彩奇幻的實驗,有魔術師變魔術的神奇效果,并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完成教材上設計的實驗,還貫穿了一起趣味實驗,讓學生漸漸迷戀上化學這門學科,讓他們順著我的意愿漸漸地在他們心中種下探求化學知識的種子,讓他們有急切學習化學的欲望。而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就是課堂的靈魂,化學課堂教學正因為有了實驗,學生變得活躍、課堂中充滿生機。通過幾年的教學摸索,我個人認為在教學中適時,恰當地處理好實驗教學,將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甚至達到出乎預料的效果。
作為教師我們對學生要“授之以漁”。所以,在實驗教學中,對于經典實驗,我們要盡量展現其精巧的設計、獨到的方法、深刻的分析,凸顯實驗的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操作細節、實驗注意事項,積極思索,并通過各種方式得出實驗結論。對于這類實驗,如果有其他實驗方法,我也盡量介紹給學生。然后,引導學生去追溯化學家思考、研究的源頭,想象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其設計的嚴密性。對于教材中大量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我們不應該僅僅滿足實驗結論上的重復性,而是突出師生在實驗思想上的探索性,盡量再現實驗的設計過程,以此啟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分析歸納實驗的設計思想,實驗教師要讓學生從中吸取設計思想的營養,領悟科學研究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現階段,中學化學實驗一般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驗證型實驗;第二種是知識應用型實驗;第三種是操作型實驗。其中大多數實驗是驗證型的,學生帶著結論做實驗,所做的工作很少,只是按部就班地操作、記錄,無須認真觀察和思維就能成功。這和真正地解決實際問題的模式有很大差距,不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我們要加強實驗的探索性,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探索情境,提出和啟發探索問題,并通過設計一些探索性實驗,讓學生在實踐中探求新知識,親身經歷探索知識的全過程。
案例:在做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中,向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滴入稀鹽酸,當紅色恰好褪去時,教師引導學生得出是酸和堿發生了反應。此時,老師應引導學生探究分析紅色褪去前溶液的溶質成分,恰好褪去時溶液的溶質成分以及紅色褪去后,繼續滴加稀鹽酸時溶液的變化現象及溶液溶質成分。這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又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材中有些實驗,有些學校受到條件的限制,不能完成,而沒有直觀的教學,學生又很難領悟,教師可以發揮其想象,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自制教具、先進手段和技術改進原有實驗。甚至有些完成不了的實驗,可以借助多媒體協助完成。如在“分子和原子”的教學中,對分子概念的教學,學生難以想象構成分子的原子在化學變化中要分開,又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老師可以用乒乓球和其他物品制作成分子模型來輔助展示,也可以借助多媒體來幫助學生建立微觀粒子表象。
單憑教科書的實驗內容進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經常補充更新實驗內容,使實驗常新,使實驗向貼近生活,貼近新科技方面發展,拉近實驗和現代生活的距離。利用生活用品制出的實驗教具,讓學生學會在課余時間去實踐,并從中享受制作與實驗的樂趣,從而也養成動手動腦的好習慣。通過實驗創新大賽,我將許多好的制作教具的方法和已制作好的教具介紹給學生,比如,爆炸實驗裝置,滅火器實驗裝置、驗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實驗裝置等,學生在學著制作的同時,自己也有不少創新和心得,從他們身上也可以吸取不少的優點。
為了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應開放實驗室,讓學生走進實驗室做自選實驗或演示實驗,還把一部分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深入鉆研教材,精心編排實驗操作流程,擬定實驗方案,優化實驗課型,對實驗進行創新設計,包括教具的改進、實驗層次的安排、問題的設置及解決的辦法等。
在課堂中,教師把握好實驗教學,在實驗教學中多動動腦子,用多種方式、多形式的實驗來裝扮你的課堂,抓住了課堂的靈魂,你的課堂將會是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李小葉.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方法初探[J].中學時代,2012(2).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