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斌
(安徽蒙城縣莊子小學 安徽蒙城 233500)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運用教育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邵 斌
(安徽蒙城縣莊子小學 安徽蒙城 233500)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教育事業面臨著巨大挑戰,特別是基礎教育方面,必須重視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采取合理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創造思維,比如現代化信息技術等,都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至關重要。因此,本文主要探討了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教育技術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策略。
小學數學 教育技術 創新思維 培養策略
教育并非以傳遞現有知識為目的,而是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力,不斷喚醒學生的價值感、生命感,將學生創新意識培養作為首要任務。這就要求在具體教學中,應合理采取現代化教學手段,積極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使其在問題探究、解決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并體驗成功與樂趣,進而增強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
由于主體對象差異的原因,創新思維的要求與解釋各不相同。從學生方面而言,創新思維就是敢于標新立異、敢于置疑的意識和勇氣,屬于一種廣闊的思維空間。[1]因此創新思維更強調推陳出新,避免固步自封、生搬硬套,其鼓勵學生突破傳統框架的束縛,提倡應用和形成新思想、新觀念,從不同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當然,創新思維并非科學家或相關人士的專利,每個個體都具有創新思維,小學生也不例外。簡言之,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基于教師講解或自身學習至上產生的新見解、新認識,或是具有獨特性、新穎性的解題方法與學習方法等,這些都屬于創新思維的范疇。
1.過度重視教師“教”
在教學中最主要的關系網就是師生。當前,小學教育模式萬變不離其宗,始終沿用傳統一言堂教學,過分強調教師的傳輸過程。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領導者、組織者,課堂教學采用的也是灌輸性教學形式,偶爾的課堂提問,也以教師與少數學生單向交往為主,并非師生間的多向交往,生生間更嚴重匱乏交互式交往。[2]教學中學生過于被動消極,只能充當教師的配角,無法發揮自身主體性,難以取得社會性發展。
2.重理論輕實踐
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更重視講解知識,忽略其他方面的教育,使得學生必須采取死記硬背法學習,無法透徹深入的理解知識。通常在教師眼中根據教學大綱開展教學,讓學生記住教材中的知識為其主要任務,導致學生只會死記硬背,輕視推導過程的重要性。甚至部分教師課堂提問主要集中于已學知識,這樣學生無需思考即可回答。但此類單調死板的記憶式學習,與學習規律相脫離,因此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3.教學目標模糊
如果教師無法合理定位課時目標,缺少必要的研究,將造成其錯位或設置過高、隨意等問題。甚至部分教師在制定課時目標期間,常以為就是整個單元乃至整個學段的目標,無法合理選取例題或習題,導致課時目標與教學任務不符,難以落實能力訓練。[3]從課堂教學方面來說,每堂課的特點不同,一般只需實現1~2個目標即可,很難全面考慮涉及到所有目標。同時也有部分教師目標制定過于成人化,與兒童認知特點相差甚遠,致使師生下課后產生茫然感,不能實現有的放矢。
1.利用多媒體形象性,調動學生思維主動性
學生在進行創新思維開展的過程中,主動性是非常關鍵的。只有當學生主動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思維才會活躍起來,潛能才會發揮出來。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主動性就表現在于擁有好奇心、求知欲望強,而多媒體的主要特征就是形象性,它可以將教學的信息多媒體化,通過聲音、圖像、視頻將教學的內容形象化,方便學生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
2.開展合作探究,激發創新思維
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平臺,以及直觀豐富的想象條件,促進學生大膽質疑問難和假設,以便積極主動的探索知識,發展其假設推斷能力,使其奠定知識創新應用的基礎。[4]例如,教學“小數的加減法”時,通過播放幻燈片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來獲取信息,再探討具體的計算方法,比如可組織學生探討算式53.40-49.80的計算方式,并重點探討:小數點對齊的原因53.40可寫作53.4嗎?那49.80呢?等問題,最后由教師進行合理的點評總結,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共享。
3.注重一題多解,提高發散思維
創新思維中發散思維最常用,是提高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主要手段。為此,教師在數學問題講解時,特別是能夠一題多解的數學問題,應積極鼓勵學生尋找多種解題方法,使學生思維更加廣闊靈活。只有增加學生思維發散點和發散量,才能激發創新思維,提高創新思維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加強一題多解訓練,對學生創新思維及實踐進行培養。學生通過這種思考過程,既能學會多角度解決問題,也可受到啟示即解題途徑的多樣性,從而實現對學生創新實踐與思維的培養。
4.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創新思維
數學學科具有創造性、嚴密性、邏輯性和精確性,要讓學生加深數學知識掌握,必須強化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尤其是最常用的一種創造性思維——發散思維能力。[5]比如,教學“小數加減法應用”時,拋出計算題:大剛的6項特長總分依次為9、9.2、9.4、9.3、8.5、9.6,通過交流探討可知計算方式非常多樣化,如以9為基準數來運算、采取加法結合律來計算等,這里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然后,再集中思維進行推理、比較與判斷,選出最簡便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同時借助媒體呈現小數的分合:9+0,9+0.2,9+0.4,9+0.3,9-0.5,9+0.6,讓學生將其加數當作基準數9的加減,并以此進行多減少補的簡易計算。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促進學生發散思維,使其發現事物的新問題、新情況,找出全新的問題解決途徑和方法,從而總結數學規律,確定最佳方向與方案,實現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內動力,小學教育對學生創新思維培養非常重要,特別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積極創設開放性課堂,鼓勵學生合作探究充分參與教學,并在構建知識的同時應用知識,通過應用實現創新,才能有助于學生創造思維培養。
[1]隆凱.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之管窺[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5,(16):46-46.
[2]楊科.淺談小學高年級數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4,(2):139-139.
[3]桑文艷.淺議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讀書文摘:青年版,2014,(9):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