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玉芳
(廣東省惠東縣黃排小學 廣東惠州 516300)
淺談反思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巫玉芳
(廣東省惠東縣黃排小學 廣東惠州 516300)
本文以親身教學實踐為例,總結出實施語文新課程時在三個階段進行教學反思的內容和方法。
語文教學 反思 備課前 課堂中 教學后
語文教學中的反思,是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指導下,教師根據已定的教學目標,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審視、回顧,從多方面進行分析,發現問題,及時調控,進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最終實現“教師學會教學”與“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反思過程。其實施的基本路徑以發現問題為基點,以提出解決方案為起點,以制訂反思計劃為中介,最終以形成反思性日記或論文為目的。并以此為新的起點,指導和完善新一輪教學的過程。[1]
那么語文教師應如何在新課程教學中進行反思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要想吃透教材,感悟出更科學、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應該在備課前先對過去的經驗進行反思,使新的教學設計建立在對以往經驗與教訓進行思考的基礎上。例如:反思自己或別人過去在教授這一教學內容(或相關內容)時,曾遇到哪些問題?是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決的?效果如何? 反思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預測學生在學習這一教學內容時,可能會遇到哪些新問題?針對這些新問題,可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備課前這樣的反思,除了可以增強教學設計的針對性外,還可以逐步培養自己良好的反思習慣。[2]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和生活經驗的實際需要,對教學內容、教學安排、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做出種種的反應。學生這些反饋的信息教師必須敏感地體察到,并深入領會其意圖。為了深入分析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實際需求,應根據反饋信息及時對教學計劃做出調整,以增強語文課堂行程的靈活性和可控制性,培養靈活的教學機智和豐富的經驗智慧。面對動態的、持續的、不斷呈現的教學進程,教師要能不斷地反思。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思應怎樣應用才更有效呢?本人認為可從以下入手:[3]
1.自我檢查,發現問題。
自我檢查是指教師對自己教學活動進行有意識的自覺的檢查、審視和評價的過程,它是教師對自己教學活動的一種敏感反應,是教師對自己教學活動進行有意識的反思的開始階段。發現問題,是實現教學反思的首要任務。教學中的問題,往往具體表現在教師教學行為是否明確,教學方法是否靈活多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手段是否有效,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積極性是否強烈等方面。
教師在課堂教學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實際接受狀態有時存在著差異,具體表現為學生“吃不飽”或“吃不了”。在目前實行的大班教學中,任務教學方法往往只適合部分學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學很有可能存在部分學生的“吃不飽”或“吃不了”的現象。如何使這種“吃不飽”與“吃不了”現象得以緩解,需要教師細心體會,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有意識的、自覺地檢查、審視和評價,對自己的教學進程、教學方法、學生的參與度等方面及時保持有意識的反思,并在此過程中不斷發現新問題。
2.自我校正,改進方法
自我校正是教師在自我檢查的基礎上,對自己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主動的糾正和調控過程,是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外在體現。改進方法則是教師對自己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查找原因,并嘗試改進或糾正的過程。這一過程主要表現在教師對教學各環節的用心體會,根據發現的問題尋求問題出現的原因,并據此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嘗試使用新的教學方法或補救措施,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3.自我強化,有效運用
自我強化是自我校正的延續。在這個反思過程中,教師主動地尋找自我強化的方式和手段,以期鞏固自己已經出現的好的教學行為,防止原有問題的重新出現,這是教師教學反思中一個循環的結束。有效運用是觀察及反思新的教學方法或補救措施的實際應用??梢哉f,有效運用是方法改進的延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研究原有的問題是否已經較好地解決,如果已解決,教師則應針對改進的成功方法,主動尋求進一步強化的方式和手段,以鞏固自己已經形成的好的教學行為,防止原有問題的再次出現。如果發現新的問題,謹慎地追尋新問題的實質,針對新問題再次嘗試另外的教學方法或其它改進措施。
語文教學中的反思,是最終實現“教師學會教學”與“學生學會學習”的一個教學步驟,所以在課后及時寫教學筆記或教學后記是非常有必要的。寫教學筆記是教師責任心的具體表現,是教師課堂教學自我反思的一種好形式。更重要的是它還有利于進一步提高下一次的備課質量,促使教學內容更全面、教學設計更合理;有利于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缺;有利于教師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比如從成功的課例中我們要反思:“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論依據是什么?“教學的設計與過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錦上添花富有創意?”等等,然后從中總結規律,提煉經驗,做好書面筆記,以便以后指導教學實踐。在失敗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教學目標的設定還是內容的失當?是教學設計還是方法手段的應用失當”等等,從中吸取教訓做好教學筆記,從而更好地促進以后教學內容的選擇、組合、調整。比如從提高駕馭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中我們應該反思:學生在學習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時出現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礙?你如何機智地處理這些問題?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出現爭議時,你如何處理?當提問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該生不能按計劃時間回答問題時,你如何調整原先的教學設計?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某一問題時,思維異常活躍,如果讓學生繼續討論下去,就難以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針對這些情況,你如何進行有效的調控?這一系列的反思如果在教學后若能整理成冊,那將是非常重要、非常寶貴的反思資料。我們可以從以下方法中去整理:
(1)整理失敗之處。將處理不當的教學重、難點,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整理出來,使之成為以后教學所應吸取的教訓。
(2)整理成功做法。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想目的,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做法,如將形象貼切的比喻句,輕松巧妙的新課導入語,留有懸念的結束語,激發學生思維的提問語等整理好。有時這可能僅僅是一句話,但它對今后的教學將提供最直接的參考。
(3)整理學生問題。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迷惑點,作業中暴露的欠缺點及在考試中出現的失分點整理出來,并力爭在短時期內有針對性地進行補救。
(4) 整理教學機智。把授課過程中出現的靈感、頓悟或解決問題的機智方法記下來,供以后參考。
(5)整理學生見解。把學生“智慧的火花”(如獨到的見解,好的思路)記下來,為今后教學補充新鮮血液。對于學生的一些錯誤見解,只要它存在有普遍性,當堂剖析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的,也可以整理成冊。
[1]熊川武《論反思性教學》 《教育研究》2002年第7期
[2]袁坤《培養反思力》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年7月
[3]郭根?!队嘘P反思性教學實踐的思考》 《中小學管理》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