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卓瑪
(西藏昌都市丁青縣甘巖鄉小學 西藏昌都 854000)
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探究
次仁卓瑪
(西藏昌都市丁青縣甘巖鄉小學 西藏昌都 854000)
要學生學好漢語文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切實提高漢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創設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有了自由輕松的學習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從而達到傳授漢語文知識技能,培養學生智慧和個性的教學目標,最終提高小學漢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 輕松 環境 教學 激發 討論
教師在備課時,除了要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要求外,還要了解自己的學生,將教學任務轉化成若干知識點,并輔之以恰當、多樣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啟發學生思考,而不是單純地想幾個問題來提醒學生注意。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方法因其教學思想在不斷變化、豐富,啟發式教學也是如此。
教師想要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教學情境,首先就要教師以微笑的面容、親切的話語、飽滿的激情去感化學生、親近學生。并且教師還要善待學生,當學生出錯時,老師不訓斥,不懲罰,要耐心指導,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應給予及時地肯定,并鼓勵他們。如:我在教學時,將自己也列為學習的一員,與學生們一起操作,一起討論。對表現出色的學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來表揚他們,對學困生不厭惡、不指責。更是耐心地指導他們、鼓勵他們。常鼓勵他們說“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來”等。使他們感到老師和他們一起動腦,一起學習。這樣就慢慢地打消了學生對老師的懼怕和隔閡的心理,于是在輕松愉快地合作學習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見,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而這個“關鍵”就靠我們如何在課前的幾分鐘里緊扣學習內容去激發和點燃。在教學中,創設開放性的現實生活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的學習情感,使學生處于“憤”“悱”的心理狀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利用音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音樂可以陶冶學生的心靈,給學生于美的享受,在課前播放有與課文有關的音樂,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以情激情。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而沒有興奮的情趣,怎么能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機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人的情趣是可以互相感染的。在課堂上,教師講課時必須精神飽滿,情趣高昂,以自己的狀態帶動學生的狀態,使兩者的感情融為一體,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教師還要把握好尺度,盡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大勢的表揚,多加夸獎,讓學生明白老師還是把“自己放在心上”還是有那么一回事,學生的心情就沒有任何負擔,寬松、愉快地學習。
語文老師的角色更多的是像一名向導,根據學生的要求和現實世界的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向導的任務不是獨裁式的灌輸和強硬的要求,而是要注意傾聽接受者的聲音,這一理念表現在課堂上就是要重視與學生的交流。目前的語文教學課堂上已經開始出現了與學生平等討論的現象,但是持續性不夠,導致了作用不夠明顯,為此我們需要將這種課堂討論的機制常態化。通過老師與學生之間平等、深入的討論,可以及時發現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可以影響和塑造學生的價值觀,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事物的接受力。在大多數情況下,討論后形成的共識更容易被接受,知識的掌握也會更加牢靠。要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讓學生接受知識,而不是強迫學生接受知識。嘗試運用以下兩種教學方法來進行語文教學效果顯著。其一,自主探究法。那何謂自主探究法呢?它是指學生能夠自己做主探索研究學習的過程。確立這種教學方法是根據我校學生的特點來定的,我校當前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有些同學在初中時沒有認真的學習導致成績不理想而未能上普通的高中,所以在他們的心中就有一種自卑的心理在作怪,自信心及其差,他們認為自己哪個方面也不行,對于這樣的學生我用“自主探究法”。因為“自主探究法”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能夠使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信心。幫助他們慢慢改變他們的自卑心理,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的目的和動機。例如在具體的課文講解的過程中,先鼓勵學生自己看書理清文章的思路,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提出問題,自己設想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問題都教會學生自己做,記得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這樣說過:“先生的任務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學生學。”通過這種方法幫助每個學生都樹立“我能行”的觀點,這樣一篇課文即使沒有教師的指導,也能使學生有一些自己的見解和主張。也能夠克服我們前面所說的自卑心理,這種教學方法延續下去一定會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了語文教學的目的。其二是:小組討論教學方法。小組討論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與學生間能夠進行合作,教師與學生之間也能夠進行合作。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適當的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然后大家合作研究探討問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達到取長補短的教學目的。并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在情感上也會有所交流,這也利于學生之間的友誼,增進了語文課的人文性。需要教師注意的是教師本人一定要參與到學生的研究探討中去,在參與的過程中也一定要有自己的觀點和主張,師生間的合作能夠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這樣學生學起語文來樂趣便在課堂中了,也會使我們的語文課堂變的更加生動活潑。
總之,語文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載體,語文教育不僅要完成應試教育背景下對學生高分的要求,還應該發揮出傳承民族文化、張揚人文精神和陶冶審美情操的作用。為此,我們要進行語文教學方式的創新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發展的產物,將新時期的諸多新特色巧妙地滲透到語文教學中,為困境中的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學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教師應當恰當地選擇,并創造性地運用這些教學方法,讓自己的教學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