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俊
(廣東省東莞市特殊幼兒中心 廣東東莞 523000)
特殊兒童感覺統合訓練理論與實踐
陳明俊
(廣東省東莞市特殊幼兒中心 廣東東莞 523000)
目前在我國兒童群體中有相當一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調的癥狀,而感覺統合失調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記憶力、思維方面、情緒方面,還會對學生的語言表達和行為規范以及學習成績方面造成惡劣的影響。但是因為感覺統合時常發生在學前和小學階段,而這個階段的孩子本身就會有一些異常的行為舉止,從而不能引起家長的重視,家長從內心中也不愿意接受這個結果,因此本文從特殊兒童感覺統合訓練的相關理論出發,具體地分析了感覺統合訓練的實踐步驟,旨在幫助家長了解感覺統合失調以及促進小學兒童的身心健康。
特殊兒童 感統訓練 理論實踐
1.感覺統合和感覺統合失調
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指機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覺通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從環境中獲得信息輸入大腦,大腦再對其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并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而感覺統合失調就是在大腦進行信息加工處理方面出現問題,外部的感覺刺激信號無法在兒童的大腦神經系統進行有效的組合,致使機體不能和諧的運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種障礙最終影響健康。而特殊兒童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和適當的引導來解決感覺統合失調癥,這種方法就是感覺統合訓練。
2.感覺統合失調的調查
通過國外的調查發現,在國外兒童中大約有10%-30%具有感覺統合失調的癥狀,而艾瑞斯博士的研究發現。患有感覺統合失調癥的兒童大部分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因此通過感覺統合訓練可以幫助孩子緩解甚至根除感覺統合失調癥,借此提高兒童語言方面的能力,集中課堂的注意力和學習能力,減少課堂聽課時多動的情況。
臺灣的鄭信雄研究發現學習困難兒童中患有感覺統合失調癥的比例大概是正常兒童的兩倍。
而經過相關兒童感覺統合失調調查發現男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比例明顯高于女生,感覺統合失調癥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而行為方面存在問題的兒童患有感覺統合失調癥的比例比非行為問題兒童高。
3.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
一般生理上的疾病均有明顯的癥狀,雖然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也很明顯,但是因為患者年齡的特別,其表現出來的癥狀容易和其他猶如害羞、內向、固執之類的主觀原因進行混淆,但是只要家長對感覺統合失調癥狀有所了解,就會發現其實并不難判斷出自己孩子是否患有感覺統合失調癥。兒童感覺綜合失調的表現主要分為前庭平衡功能失調、觸覺失調、視覺失調、本體感失調、聽覺失調。兒童如果前庭出現問題,就會在協調性、方向感、脾氣情緒、注意力、人際關系等方面表現不好。如果觸覺出現問題機會表現出觸覺敏感或觸覺遲鈍。觸覺敏感者會保護性反應過度,固執的重復某些奇怪的舉動,個性孤僻,具有很強的攻擊性,。觸覺遲鈍者卻和觸覺敏感者正相反,會缺少自我意識、遲鈍、發音不清、有強迫性行為、缺乏安全意識。而本體感失調的患者會有肢體不協調、自信心缺乏、行為散漫、方向感不強等特點。視覺出現問題會導致孩童容易出現視覺上的錯誤,視覺上的識別能力差。聽力出現問題會在語言方面發展緩慢,聽覺能力低,不懂得與人溝通的方法還時常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
4.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
不存在因為單方面的原因而導致孩童患有感覺統合失調,病因只可能是由心理、生理、社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如果母親懷孕期間有不良的生活習慣或者父親的年齡過大可能會導致孩子患病,其次母親如果骨盆狹窄、妊娠水腫會導致失調的出現。然后父母文化程度和個性、養育方式、家庭環境因素也會對其產生影響。最后如果因為兒童嬰幼兒時期患病或者現代化社會影響,導致其發育過程中缺乏摸爬滾打等運動,那么也會增加兒童患病的機率。
5.感覺統合訓練
要想根除感覺統合失調,就必須進行感覺統合訓練,感覺統合訓練是從通過前庭系統、肌肉關節及皮膚等的感覺輸入,使兒童將這些不同的感覺進行統合,與此同時再做出適應性反應,從而改善兒童動作不協調、語言缺失、視覺識別能力差、情緒不穩定和缺乏自信心等問題,不僅對改善感覺統合失調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因為其游戲的特點,能很好的吸引患者,使患者主動參與,感覺統合訓練還以其無副作用的特點普遍被患者和家長接受。
1.測試小學生感統能力
首先在兒童入學前利用量表調查法進行調查,因此進行相應的《兒童行為量表》和《兒童感覺統合能力發展評定量表》的填寫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有助于學校了解兒童是否患有感覺統合能力失調亦或是感統能力失調的嚴重程度,然后進行統計分析,判斷進行感統訓練的必要性。
2.制定針對性訓練內容
根據現有的師資力量并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學校方面制定針對性的訓練內容,要想有一個好的訓練結果,就必須對器材、設施設備、場地、課時安排、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遙控的把關,不忽略任何一個環節。學校可以通過室內外的體育課、廣播體操、大課間活動、教師心理輔導等方式進行相應的感統訓練。訓練內容的制定首先應該涉及到全身各個部位的活動,其次訓練內容不能太過劇烈也不能一帶而過走形式主義的道路,然后訓練要以循序漸進、逐漸加大運動量的方式,最后訓練方式不能太單一,既要有體能訓練也要有智力訓練,既要有課堂教學訓練也要有心理訓練。
3.重視培訓感統訓練老師
一個好的教師有助于對患病兒童情況的了解,有助于學生進行感覺統合訓練,能輕松消除孩子內心對訓練內容的抗拒,能針對性對相應訓練內容做出調整,可以引導兒童參與訓練的積極性。總體來說好的教師可以在訓練過程中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因此學校方面要重視相關老師的培訓。
4.提高家長的重視和認知程度
學校方面不僅需要為改善患病兒童病情做出相應的努力,還需要在家長方面實施相應措施,比如可以開辦相應家長學習班,幫助家長了解現代社會上感覺統合失調的現狀,了解感統失調的表現,知道孩子如果患病應該如何應對,這樣也有助于學生和家長雙方進行溝通,便于根據實際發展情況進行相應訓練內容的改變。
經過感覺統合訓練的開展特殊兒童在訓練中感覺到了自己對身體的控制,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情緒也由焦慮、傷心轉變為愉悅、快樂。感覺統合訓練吸引了患者的興趣,幫助患者建立和環境接觸的勇氣、與人交往的勇氣,患者的社交能力和學習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最終有效提升了患者課堂學習的效果。
[1].任桂英.兒童感覺綜合與感覺統合失調.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4:8(4):186
[2].任桂英,王玉鳳,顧伯美,等.感覺綜合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6:9(2):74
陳明俊(1986.11—),漢族,本科,廣東省東莞市特殊幼兒中心,體育助理講師 研究方向: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