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芬
(江西省奉新縣上富中學)
初中語文現代文教學如何實現“教少學多”
張芬
(江西省奉新縣上富中學)
當前,在初中語文現代文教學中,如何實現少教多學,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成為相關人員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淺談初中語文現代文教學實現“教少學多”的意義,并且總結了相應的實現方案。
初中語文;現代文;課堂教學;教學意義;教學策略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是人類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集工具性與人文性于一體的學科。初中語文對現代文進行學習,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文化,更能夠通過學習現代文讓學生感受名人的思想境界,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自身素養。
1.“教少學多”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經過了小學六年的學習,初中生已經具備自學的能力,只是缺乏自學的意識與機會。教師如果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教少學多”的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由于課堂上老師講課占用的時間比較少,學生會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與思考。其次,教師講課的內容壓縮,學生可以根據教師引導,順著教師的思路自主學習課文知識。
2.“教少學多”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形象思維
以往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比較偏向于教師主導課堂,學生并沒有真正融入課堂,在課堂中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并沒有自己獨立思考,導致成績一直上不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開發。“教少學多”的教學模式要求課堂以學生為主,給學生留出更多自主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1.設置教學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興趣作為力量,才能夠讓人有前進的動力。語文學習也有同樣的道理,唯有學生對語文學習感興趣了,才能夠在成績上有所提高,才能夠讓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化素養得到提升。初中語文教師在講現代文時可以采用“教少學多”的方式。具體事例如下:在學習《濟南的冬天》時,教師可以設置教學導入環節導入正文的學習。教師:“一年四季,風景各異,每個季節都有其美妙之處,同學們最喜歡哪個季節呢?為什么?”學生:“我最喜歡春天,因為春天萬物復蘇,一片生機盎然。”學生:“我最喜歡秋天,楓葉火紅,美極了。”學生:“我最喜歡夏天,因為夏天百花齊放。”教師:“同學們都有自己喜歡的季節,那我們今天來看看老舍先生喜歡哪個季節呢?”學生齊聲答:“冬天!”教師:“對,他描寫了濟南的冬天之景。”通過這樣的教學導入,不僅能夠很自然地進入課堂主題,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分組交流,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為了實現“教少學多”的目的,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時采用分組形式,將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至少有一個語文優秀的學生,使其帶動整個小組進行語文問題的思考。在學習《背影》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供學生思考:(1)讀完這篇文章后,思考作者是通過選取什么角度來表達父愛的?(2)本文共出現幾次“背影”?(3)哪次“背影”的描寫對你印象最深?教師:“請同學們發揮集體的力量,以小組形式思考并且討論老師提出的這些問題,進一步來理解文章。”學生積極投入到討論中,討論熱烈,氣氛活躍。學生得出結論:本文是通過選取描寫父親的“背影”這個角度來表達父親對“我”的愛的。學生:我們組回答第二個問題,文章中共出現了四次“背影”,第一次是點題的“背影”,第二次是買橘子的“背影”,第三次是離別的“背影”,第四次是思念的“背影”。教師:同學們合作非常好,討論結果很正確,現在朗讀課文,思考第三個問題。這種教學方式充分體現了“教少學多”的目的,通過引導學生,讓學生有了充分的思考與討論。
3.提高教學評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有時候,對一個人的評價能夠改變其一生的命運,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給予學生積極、鼓勵的評價。例如,在學習《孔乙己》時,首先讓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挑選幾個學生,每人朗讀一段,通過朗讀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把握,朗讀完畢以后,教師應當給予學生一些評價。教師:“同學們朗讀得都不錯,第一個同學很有感情,很投入,第二個同學的音色特別棒,很有潛力成為一名主持人……”通過這些鼓勵表揚性的教學評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使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語文思考學習中,實現“教少學多”的教學目的。
“教少學多”是新課改以后對教師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1]徐伊蓉.關于初中語文高效課堂閱讀教學策略的分析[J].河南科技,2015(23).
[2]張群.初中語文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途徑探析[J].文學界:理論版,2012(12).
[3]朱國欽.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10).
·編輯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