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福君
(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外國語中學)
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利用西柏坡文化導入的嘗試
秦福君
(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外國語中學)
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是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西柏坡紅色文化資源作為其學習的重要內容,應引入到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之中。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論述了把西柏坡文化資源引入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具體案例。
課堂教學導入;西柏坡文化;初中思想品德
英國著名教育家羅素說:“一切學科本質上應該從心智啟迪開始,教學語言應當是引火線、沖擊波、興奮劑,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維的功效。”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某些課的導入利用西柏坡文化進行多種方法導入,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調動起來,積極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同時又增長了知識,增強了家鄉(xiāng)自豪感。
比如,在講《艱苦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一課時,我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毛澤東離開西柏坡“進京趕考的故事”,毛澤東問大家進城后的打算,結果有人說要買一塊表,有人說不要吃小米了,毛澤東說:我們決不能學李自成,一定要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繁榮富強。
一下子就引起學生的興趣,注意思考什么是艱苦奮斗,緊接著我又問學生:西柏坡精神的精髓是什么?我給出材料,1949年3月,毛澤東在中國共產(chǎn)黨于西柏坡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了后來廣為流傳的“兩個務必”,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從而順利地引入本課教學。
這種導入的方式,把教學的相關理論與當前關注程度較高的熱點問題緊密聯(lián)系起來,大膽而巧妙地引入課堂,讓學生進行簡短討論,待到學生遇到爭議,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時,教師就及時引入新課,從而使學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chuàng)新。”沒有問題的課堂教學是沒有生命力的,有問題才有自主、創(chuàng)造、發(fā)現(xiàn)、體驗。如,在講《燦爛的文明之花》一框時,我首先提出問題:黨和國家為什么要設立西柏坡紀念館?對今天有何意義?學生很容易想到是為了繼承和發(fā)揚西柏坡精神,然后再接著導入:這也是黨和國家的一種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提問:在你的周圍,有哪些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利用多媒體展示“中國西柏坡文明之窗”的博客網(wǎng)頁中有關通知和新聞,吸引學生的眼球,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fā)學生聽課的欲望,為新課的展開做好鋪墊。
播放音樂是具有感染力的一種藝術手段,往往能營造課堂良好的氛圍。學生通過欣賞音樂,如身臨其境,在潛移默化中能受到教育,獲得知識。如,在講《我們的共同理想》這一框時,我播放電影《誰主沉浮》片段:南京餓殍遍地,而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上下同心,一方面指揮三大戰(zhàn)役,一方面指揮石家莊的經(jīng)濟建設,堅決同國民黨的各種破壞作斗爭,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堅決擁護。學生看到這些場景,心靈得到極大的觸動。結合臺詞和劇情,我提問:當時中國人的理想是什么,我們今天的理想是什么?學生踴躍思考和發(fā)言。再如,《燦爛的中華文化》這一課時,可以用《西柏坡組歌——人間正道是滄桑》中《天下鄉(xiāng)親》“最后一尺布用來縫軍裝/最后一碗米用來做軍糧/最后的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送他到戰(zhàn)場……”這首歌來導入,能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使學生思維處于興奮狀態(tài),從而導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傳統(tǒng)美德,薪火相傳。
枯燥的說辭往往會引起學生的漠視和反感,而且有時用語言也無法準確地表述,從而大大影響教學效果,但現(xiàn)在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把有用的資料用圖片等形式展示出來進行導入。如《學會合理消費》一課,我先展示西柏坡紀念館中偉人故居的圖片,再展示偉人用過的生活和辦公用品,提問學生有何感想,然后再對比學生中高消費的圖片,從而引出本課。
總之,思想品德課的課堂導入方法是千變萬化、豐富多彩的。西柏坡紅色文化博大精深,既有國家層面的,也有社會層面的,我們在教學中要嘗試著和學情結合,在課程標準的框架下,不斷推陳出新,充分準備,精心設計,巧妙導入,就一定會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形成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使課堂教學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李圣安.初中政治課堂導入方法新探[J].文理導航:上旬,2011(12).
·編輯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