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金蘭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寧州鎮中學)
讓語文課堂充滿情感魅力
幸金蘭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寧州鎮中學)
情感教學讓學生能夠把語文學習當作一種享受,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得到精神和心靈的解放和升華,只有擺脫語文學習的“功利性”,用心用真情實感去教語文,語文教學才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語文。
教學目的;工具;能力;情感
我們在基礎教育階段都要學語文。語文究竟是一門什么樣的課?為什么要學語文、教語文?語文教學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這些問題雖然專家們已經談論甚至爭論得很多,但并不是每一個教語文的人都了然于胸。朱紹全教授認為:“教學茫無目的,或誤認目的,都是有害的。”可見,明確語文教學目的對一堂語文課是尤為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失的。有不少學生認為語文學習,不過就是會認字,會讀文章,其他則沒有用處。真的是這樣嗎?
歷來有許多學者都在探究語文學習的方向和方法,同時也圍繞著“什么是語文”“語文該教什么”“語文該怎么教”等問題展開了許多爭論,尤其是新課程改革以來,各種聲音漸起,對語文教育提出了各種思考,一時間學術界呈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態勢。在我看來,在語文教育、教學、學習實踐中,最值得關注的不是考試和成績,不是語文知識和技能,也不是應付生活,而是人類引以為驕傲的言語生命。言語生命,不是“言語”加“生命”,而是指人的“生命”特性是“言語”。言語生命——“寫作生命”,是人類的主體性的典型表征。
1.語文具有自身的特征,它需要一個純凈、無功利的空間。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傳承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基本途徑,它的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語文教學也不例外,應朝著有利于人類心靈、良好的生存狀態和人生態度的方面發展。由此可見,教師更應該明白自己的職責以及教書的目的。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試圖讓學生把語文學習當做是一種享受,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得到精神和心靈的解放和升華,但語文教學總逃不過“中高考指揮棒”的影響,從而失去了本應前行的方向,駛向了中高考的海洋,成了中高考的“隨從”“倡導者”。我曾對一個班的中考生做過一個“怎樣看待語文這門學科”問卷調查,80%學生的回答都是“因為中考我們必須要學習考試的語文,而放棄自己喜歡的語文”。作為語文教師,看到這個答案感到了一絲悲涼,從而思考著:“語文教育怎么了?”“是誰扼殺了孩子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怎樣才能回歸語文的本真?”“語文學習是為了什么?”我想,我們只有還語文學習的自由,去掉語文功利的枷鎖才能回答和解決這些問題,才能讓孩子們愛上語文。
在教學中,我還發現一種普遍現象,即語文試卷中分值高的題學生會花更大精力去學習,學習熱情也高,試卷中不會出現的題,很多學生根本就不會去學習,更不會去鉆研和探究,甚至有些教師也鼓勵學生這樣去做。如試卷中出現的名句默寫題往往因為范圍廣、難度大、分值小,很多學生就選擇了放棄。但事實是背誦詩詞名句名篇本應是語文學習的一個很好方法,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感,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事實上,我們應該加強優秀詩文的誦讀,讓學生經受閱讀經典的洗禮,在充滿自信中勇敢地吸收不同背景文化的精華。
2.語文教育不應該也不可能無視其來自多方面的外部影響,但是我們要明確對語文教育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語文自身發展的內部邏輯。如果只是一味把語文學習納入到功利圈里,那么就會阻礙語文教育應有的方向和發展。學習語文只有擺脫了學習的“功利性”,學生才可以更好地體會到語文學習的快樂和幸福,才會更好地學習語文。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奧秘就是教師熱愛學生。”我只想做一名愛學生的老師,用我的愛在懸崖邊挽救每一個險失足的孩子,用我的愛將每一個有潛質的學生培養成英才,用我的愛讓他們愛上語文,讓語文使他們的人生變得更加充實和精彩。
雖然從古至今,人們對語文的教學目的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但我們應該看到,語文教育理論、語文教學目的也在爭論中逐步走向了成熟和完善。所以,我們一定要在語文教學中用真誠誘導每一顆求知的心靈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增長知識、發展個性、健全人格,這將會是我們語文教師最終的教學目的,也希望學生能在語文的天地里盡情暢游。
所以,語文教學不能忽視言語生命的自然要求,不能因為“功利”破壞了它本應有的顏色和發展方向,更不能只把語文學習視為知識和技能的教育,還語文的自然本色,讓語文課堂充滿情感魅力,給孩子們一片快樂學習語文的自由天地。
[1]潘新和.語文:表現與存在(下卷)[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705.
[2][美]內爾·諾丁斯.幸福與教育[M].龍寶新,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06.
·編輯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