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華
(山東單縣終興鎮王小莊中學)
課堂教學質量判斷的思維方法
潘文華
(山東單縣終興鎮王小莊中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步伐的加快,教學相對學生來說應該是一種服務行為,它的直接服務對象是學生,學生的基本需求就是通過一系列教學行為、教學活動滿足學生需求的能力總和就是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質量判斷;思維方法
課堂教學就是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學生主動、系統地學習科學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培養創新能力,陶冶情感意志,塑造高素質人才的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
一般說來,判斷課堂教學質量要有一個標準,它是用來具體判斷質量的尺度,即表示判斷對象達到什么尺度才是合乎判斷者基本要求的。為此,標準可定義為:區分客觀事物各種因素及其不同表現水平的臨界點,臨界點就是水平的上限或下限。可見,標準反映的是實體或行為不同特征的水平高低。
作為標準應具有以下的屬性:(1)標準應反映客觀事物的關鍵特征;(2)標準規定的內涵應該準確,不具有雙重性涵義;(3)標準中類似的條款措詞統一,不被同行所誤解;(4)標準具有獨立性,同一層次各標準的內涵不重選,兩個標準項目之間無因果關系;(5)標準具有可測量、可觀察、可操作性。標準規定的內容通過觀察、測量而得到結論,不能測量的因素應轉化為可測標準,把抽象的標準具體化;(6)標準應具有可行性。標準要符合客觀條件,在測量中,人力、物力、財力等都是可行的;(7)可調節性,即標準可隨事物的發展、情況的變化進行調節、控制、修正。
根據以上標準的定義及屬性,我們可引出課堂教學質量判斷標準的含義,這就是指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區分不同教學質量水平的臨界點。這里的臨界點就是課堂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的上限或下限。對教學活動來說,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所以,這個臨界點很難定量地找到,往往是用語言定性地描述。自然,課堂教學質量標準要符合標準的基本屬性,這樣才能正確客觀地反映教學質量的真實狀況,教學判斷結果才具有導向性、鑒定性、科學性、客觀性和有效性的功能。
為了反映人才質量,一般采用人才屬性所決定的定性標準。我們可以把標準定性在某個優選的范圍內,然后縮小這個范圍,這個范圍愈小,質量的標準愈精確,反映人才的固有特性愈真實,滿足需求者的要求程度就會愈離,這樣編制的質量標準也就愈好。具體說,一種辦法是根據教育目標從課堂教學過程中影響培養人才質量的諸因素中去尋找質量標準要素,并加以量化,最終制定質量標準。另一種辦法是在人才市場調研的基礎上,確定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品質,即從需求者提出的要求出發,由這種人才需求的內涵確定人才質量標準,進而確定課堂教學實施方案。在過去統招統分的教育中,一般采取前一種辦法,忽視人才市場的需求,所以,出現學非所用,不能人盡其才,才盡其能。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下,由人才市場選定人才,后一種辦法就突現出來。不過,目前人才市場的需求,人才的學科專業占主要的比重,較少考慮學生的整體素質,往往是以專業和成績論英雄,這是人才市場要逐步完善的方面。應該這樣說,用兩種辦法結合起來確定學生質量是科學的。由人才市場確定人才的特征,而由學校完成人才特征的塑造,人才市場的需求隨著社會環境和國家發展的變化而變化,這是一個動態的需求狀況。而我們只能根據國家的要求所制定的教學目標確定學生的質量標準,然后,通過人才市場的調節加以修正。這就要求隨時改變教學的思路和策略,制定出與時俱進的課堂教學質量標準。
1.教師的素質
專業教師具有高尚的人格、淵博的知識、嚴謹的教學管理、熟練的動手操作能力,這是提高會計課堂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在互動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具備高度的責任心、認真的教學態度、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出色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在強調學生的主體位置時,應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只有教師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為此,我們提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性、知識性,積極性、責任心、組織管理能力是課堂教學質量判斷的第一要素。
2.學生的特質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參與者,他們的特質狀況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學生的認識基礎、興趣、態度、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學習的主動性、學習的思維方法、動手能力等都會影響一個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學生必須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教學過程中,著眼點應放在學生的學習表現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對課堂知識和技能的渴求興趣,善于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敢于在實踐中鍛煉動手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通過課堂教學取得優秀的成績。
3.課堂教學內容
教材是實施最主要的教學內容依據,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教師應當選用質量較高、適合學科實際的教材。現在教材內容普遍貪多求全、繁多龐雜,所以要合理挑選內容少而精的教材。也可根據學科自身特點,教師自編教材或指導書。對教材要求是:(1)符合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2)對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有詳略得當的描述。(3)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4.課堂教學環境
教學要想得到預期的結果,必須有一個比較適合的環境,創造一些有利的條件,否則,課堂教學無法進行。尤其,對實驗環境要求較多,也很嚴格,有實驗場地環境,如,水、電、暖等基本設施;有實驗狀態環境,如,溫度、濕度、防震、避光等;有實驗技術條件,如,儀器設備技術要求,材料藥品的純度、精度、級別等;有實驗管理條件,如管理制度衛生條件等。教學環境具有規范性、適用性、保障性、控制性。
總之,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這是學生發展也是教學發展的根本目標。由此可見,必須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1]淡改華.課堂教學理論[M].1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2]成偉.教學評價方法與設計[M].1版.教育科學出版社,.
·編輯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