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蘭金
(廣東省廉江市塘蓬中學)
如何打造初中歷史高效教學課堂
馮蘭金
(廣東省廉江市塘蓬中學)
高效的教學課堂是指在規定的課程安排中,在完成教學要求的前提下達到更高的目標,提高教學效率,同時能夠在諸方面產生良好的作用。這么說來,將高效的教學課堂應用到初中歷史教學中,會極大地提高歷史教學效率。那么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落實課堂的高效教學呢?主要從轉變教師教學的態度和理念、活躍課堂氣氛、課堂中互動和討論的加強等多個方面來建設一個高效的歷史課堂,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活躍、高效的學習環境。
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有效構建
教學老師、受教學生和教學材料是促進高效教學課堂的重要切入點和落腳點,只要做好這三個方面的統籌安排,就能很好地營造融洽、和諧、協調的課堂氛圍,同時在學生和教師之間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便能很好地促進兩者之間的交流和理解,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這一任務非常艱巨又十分重要,本篇文章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如何很好地打造一個高效的歷史課堂,為老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提供有力的保障前提。
如今在新課程改革的發展之下,傳統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已和現代的教學不太相符,那么將教學的理念和態度進行適當的轉變,可以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供一個基礎保障,使其對教學實踐產生一定的導向功能。
從一方面來說,提倡教師教學的態度和理念進行轉變,可以對歷史課堂的教學起到一個創新的作用,可以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吸引力。由于傳統的教學方式較為刻板,課堂中的互動較少,課堂上認真聽課的學生不多,即使教師在臺上講得深情并茂,但是座位上的學生卻并沒有集中精力聽講,有些學生還可能會在課堂上打瞌睡和看課外讀物,這樣不僅導致課堂的氣氛非常沉悶,還會降低學生學習歷史的效率。從這一角度來說,歷史老師要想改變這一現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應該摒棄舊式傳統的教學理念、態度和方式,使用新型的教學方法,對歷史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深入貫徹落實現代教學的方式和理念,堅持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積極地創設各類情境,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式,通過提問、表演等各類方法激發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將課堂的氣氛活躍,并且提供機會讓學生進行更多的交流和討論,鼓勵他們自己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從而達到初中歷史教學的預期目標,完成課程計劃和要求。
從另一方面來說,引導學生學習態度和理念的轉變,可以使學生真正投入到學習歷史的狀態中去,在提高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提高課堂效率。很多學生都有一個觀念,認為歷史是屬于對過去事件的一個敘述,對未來的學習生活幫助不大,并不能像數理化那樣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認真學習和研究的必要性很小,再加上他們認為學習歷史就是“貝多芬”,必須要死記硬背才能學好歷史,這就造成很多學生對歷史有抵觸的心理,同時又覺得只要考試之前把知識點背熟了就能拿分,諸多方面導致歷史學習的效率較低。由此要學生轉變其學習歷史的態度和理念才能促進課堂的高效率。教師要運用創新的方式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對自身的學習態度和理念進行轉變,培養他們發現、探索、思考問題的能力,挖掘他們的潛力,激發他們對歷史的興趣,在課堂中活躍氣氛,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以此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怎樣的課堂算是成功和高效的課堂?其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讓他們保持對新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將新知應用到個人能力中去。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要懂得從學生的實際及教學的角度出發,善于應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充分挖掘初中生的潛力,培養符合新時代的人才。在課堂教學中,要明確教學的主體是學生,選擇教學方法主要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為前提。學生只有切身地在實踐中獲得知識,才能提高教學效率。所以,我們要改變單向式的教學方式,不能再自導自演地對學生傳授知識,而應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地進行探索和求知。
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明確討論的方向,為課堂營造良好的氛圍,從而提升教學的效率。在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時,教師首先要選擇好恰當的時間節點,其次要對討論過程中學生的行為和表現把控和監管,確保討論的主題不發生偏移,這樣就能很好地達到討論的預期效果。比方說,在教學“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這一課時,可以對以下幾個問題進行討論:為什么在五代十國時期會出現頻繁的政權交替現象?學生也許會說是唐末藩鎮割據延續的結果,這時可以繼續提問:在五代十國之后建立北宋政權的創始人趙匡胤采取“杯酒釋兵權”的手段來加強中央集權對五代十國的更替有哪些影響?這么做給北宋造成怎樣的局面?以這種不斷提問和引導的方式加強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并得出以下結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起到3.班主任心理健康理論研究
明確班主任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承擔的主要輔導作用,鼓勵學生在因地制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家庭環境,因而教師要經常和家長溝通,初中生正是心理波動比較大的年齡階段,所以家長更要了解孩子的當前狀況,不能一味地把孩子交到學校就萬事大吉,學校要讓家長樹立正確的心理教育觀念,很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在家庭生活中給孩子營造緊張的學習氛圍,讓孩子時刻處于焦慮中,導致孩子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同時學校可以適當地開展文藝活動,讓學生放松心態,但是家長和學校都認為這些活動會耽誤學生學習,讓學生把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到文藝活動的排練上,他們認為初中生當前的學習要點就是努力學習,其實學習是需要勞逸結合的,如果一味地學習不去放松讓學生心理壓抑,也不會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班主任工作中開展心理健康理論教育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在很多方面有其獨到的特點。新的發展形勢下,學生的心理出現很多具體的新情況,由于新問題的出現,對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工作中要加大理論分析力度,在科學論證中,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論指導基礎。在課題調查中,引入學生座談的教學形式,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解決教學中的各類實際問題。可以定期開展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探索班主任工作開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規律,總結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經驗和新途徑,讓心理健康教育更具科學性。
現代班主任工作開展的核心主要是完善學生的人格,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相結合,不但能夠豐富班主任的工作內容,更能夠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這里主要強調要摒棄過去的命令、警告或者諷刺的批判教育方法,要求從心理學角度溝通、接納和傾聽學生的想法和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是提升班主任工作針對性和藝術性的重要基礎,對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總目標有著重要的影響。
[1]祖靜波.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J].學周刊,2014(2).
[2]潘中平.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4(S2).
·編輯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