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遼寧省盤錦市大洼縣榆樹學校)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趙敏
(遼寧省盤錦市大洼縣榆樹學校)
初中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使教師在教學中面臨新一輪的挑戰。教師除了教授學生語文知識,還要教授學生如何進行思考的方法,進行問題分析的技巧等,以便為學生思維分析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故此,對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了詳細的探討,旨在提高初中語文教師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水平。
初中語文;思維能力;創新
初中語文學習階段是學生思維方式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階段。很多初中生雖然比小學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但是他們還是感性認識占據主導地位的階段,學生開始有了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意識,提高了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辨別能力,但是這種能力并不穩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思維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故此,本文從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等三方面入手探討了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具體方法,以便為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不僅能夠降低教學的難度,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和負擔,還能增強學生想象力的培養,使學生對語文學習中遇到的難點容易突破,提升課堂學習成效。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級特點,整合教材的教學內容,更換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教授《春》這篇文章時,教師就采用給學生播放一段音樂的方法,讓學生閉上眼睛進行想象,在教師的提點下,想象春天的景象:小草是什么樣的?春天的風是怎樣的?春天的花是什么味道的?春日的人們是怎樣的表情?等,通過教師的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發揮想象的積極性,在腦海中勾勒有關春天的景象,幫助學生加強形象思維能力的訓練。這樣學生就能在不受外界干擾的情況下進行有效思考,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寬思維的空間,調動學習熱情。最后教師通過布置景物描寫的小作文來鞏固學生課堂上聽課的內容,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課文中的內容進行創作,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
學生在課堂上聽課時,要調動身體的各個器官對語文知識進行吸收和整合。在吸收、整合的過程中就必須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理解和分析,然后把聽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接著能在實際運用中用語言表達出來。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采用啟發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從而使學生表達出他們對一件事情的看法,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在講授《皇帝的新裝》這篇文章時,教師提出問題:“故事中的皇帝明明什么也沒有穿,而他的大臣和臣民都說他的衣服是最美的,這是為什么?為什么只有小孩敢說真話?這則故事諷刺了哪些人?”通過這些問題,啟發學生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深入思考,訓練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并根據學習的知識進行總結。同時教師還可以指定同類型的書籍讓學生閱讀,加強學生思維分辨能力的訓練,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丑小鴨》等都是很好讀物。
創新意識的培養為民族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注入新鮮的血液,有了創新思維,學生就不會再墨守成規,而會尋求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注重自身全面方面的發展。而初中階段正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黃金時期,因此,教師要通過各種方法來注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在教授《蘇州園林》這篇文章時,作者運用細膩的手法描繪了蘇州園林的景觀,使得沒有去過的人也能從文字的閱讀中有身臨其境之感,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到了語言的魅力。教師根據文章的內容,要求學生也仿照作者的描寫風格寫一處景觀,從而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教師檢測學生的作業發現,有的學生模仿作者的寫法來進行景觀的描寫,而有的學生會結合其他的寫作手法將景物描寫與擬人、夸張、比喻等修辭方法進行整合,使得自己的語言更富有活力,體現出學生的創新意識。此時教師就要表揚學生的創新做法,發揮典型示范作用,激勵其他學生進行效仿,也讓學生明白學習語文并不是一味地接受和模仿,而應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創新。
綜上所述,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還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初中階段是學生思維形成的關鍵期,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教學目標對學生加強邏輯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的思維模式內化為自己的思維方式,并靈活地運用到平時的知識學習中,從而實現鞏固學習成效的目的。
[1]何衍鋒.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5(3).
[2]胡瑋瑋,李繼峰.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14):56-58.
·編輯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