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郵市菱塘回民實驗小學(225600) 朱有龍
?
善用教材資源優化概念教學
——以“簡易方程”教學為例
江蘇高郵市菱塘回民實驗小學(225600)朱有龍
要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傳授,教師就要善用教材資源,緊緊扣住教學內容的特點,科學地予以留、舍、補、拓,以進一步完善教學,并在不斷實踐和嘗試中成為教材資源的開發者、使用者,使課堂教學更務實、更高效、更智慧。
教材資源概念教學優化結構簡易方程
數學課堂中,教師如能善于利用教材資源,根據學生學情等諸多因素進行科學的留、舍、補、拓,就能使我們的教學充滿靈性和智慧。下面,我結合“簡易方程”的教學,談談善用教材資源,優化概念教學,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助推作用。
教學“簡易方程”的落腳點一是等式,二是用字母表示數。因此,教師首先要把準教材知識的脈絡,讓學生自己寫出已經掌握的數量關系、公式和運算律等,引導學生在寫的過程中感悟等式的意義,明白以前的很多學習內容都是式的計算,也就是等式關系的應用。其次,教師要善用教材中的主題圖,指導學生在讀圖、說圖等活動中進一步體會等式與式的區別,使學生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能準確把握等式的基本意義。
針對教材編排的解讀,我初步設計以下的教學過程:(1)引導學生回憶自己記得的面積公式和周長公式等;(2)讓學生寫出自己熟悉的運算律,感知運算律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3)先引導學生比較a+b=b+a和a+b,說明兩者的區別,再讓學生觀察比較2+3=5和2+3以及2+3>4,使學生在不同層面的感知中獲得不同的感悟;(4)先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說出天平的狀態和寫出自己理解的式子,再讓學生討論“寫的式子是三類中的哪一種?為什么要這樣寫”的問題,使學生在感知中初步提煉出等式的基本含義;(5)指導學生觀察例題2中的4幅圖,先說出自己觀察的結果,再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寫出觀察的結果,然后引發學生討論“χ+50=100、50+50= 100、χ+50=100+50、χ+50<200等式,它們是一樣的嗎?主要區別在哪里”等問題,使學生在豐富的感知中逐步梳理出不等式、等式、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的基本范式。這樣教學,讓每個知識點在對應的節點上都顯露出來,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為幫助學生科學建構簡易方程的認知,教師要科學地分析學情,利用好教材資源,使之較好地服務于學生對方程知識的感知與理解。如教材中只出示兩道例題和五幅圖,要想利用這些內容來幫助學生建構對方程的認識,使他們較好地理解方程的意義,顯然有些蒼白。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運算律、常見的公式等,讓學生體會到式、等式的存在以及相應的區別,并引導學生自主寫出等式,促進學生對等式的理解。接著利用教材中的主題圖,引出什么是未知數、什么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和不等式,然后引導學生自我提煉出方程的意義,使學生的數學學習進入到一種理性的狀態之中。
關于簡易方程,數學教材中沒有給予概念式的定義,而是提出:“像χ+50=100、2χ=100等,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所以,我們教師要尊重教材編者的編排意圖,善于從式子、用字母表示數等內容入手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通過辨析,找出規律。這樣能很好地體現“用教材”的思想,并通過知識的再現,提高了學生自主梳理知識的速度,使他們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教材是藍本,是教師傳授知識的腳本,既需要導演(教師)、演員(學生)的配合,又需要即興發揮,因為只有多方面的和諧共進,才能收獲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的一切資源,科學地予以補白,使之更加適合學生的學習實際,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為快樂的體驗活動、探究活動。
例如,“簡易方程”一課的練習,教材主要是通過“練一練”來幫助學生內化鞏固所學知識的。這樣的練習雖然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區分等式、方程,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方程的結構,但我認為仍有以下一些不足:一是概念的解讀,關鍵點強化不足;二是練習的形式不夠豐富,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因此,我又適度地補充了部分習題:(1)慧眼辨真假:①含有字母的等式,它一定是方程。②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③因為8χ-7含有未知數χ,所以它是一個方程。(2)巧用關系顯身手:①9個χ的和是189,列方程是( )。②85比χ多67,列方程是( )。(3)用好知識選一選……這樣對教材進行科學的補白,設計較為新穎的題型,補充適當的訓練量,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得到發展。
總之,要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傳授,教師就要善用教材資源,緊緊扣住教學內容的特點,科學地予以留、舍、補、拓,以進一步完善教學,并在不斷實踐和嘗試中成為教材資源的開發者、使用者,使課堂教學更務實、更高效、更智慧。
(責編藍天)
G623.5
A
1007-9068(2016)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