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連云港市贛榆區華杰雙語學校(222100) 張曉曉
?
以學定教,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
江蘇連云港市贛榆區華杰雙語學校(222100)張曉曉
小學數學課堂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恰當題問,適時引導;聯系實際,活學巧用,并結合學生自身特點以學定教,從而提升教學水平,構建高效課堂。
學生以學定教有效課堂參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敢于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嘗試、主動探究,學生才能不斷創新,從而激發他們的數學思維,讓他們積極地感受數學,在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那么,如何通過以學定教來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情境中學數學,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也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從學生感興趣的簡單事物出發,有意識地創設趣味性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真正做到以學定教。
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一”時,我這樣引入:“一對雙胞胎兄妹得到了4個蘋果和2瓶泉水,但是他們不知道如何分配,你能將他們得到的食物公平地分給兩個人嗎?”學生踴躍舉手,很快解決了問題: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2個;礦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1瓶。教師指出,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的情況,在數學上叫作“平均分”。我繼續追問:“如果只有一個蛋糕,還能平均分嗎?”學生從生活經驗得出“從中間切開”。教師在加深學生對“平均分”的理解后提問:“每人得到2個蘋果,1瓶礦泉水,幾個蛋糕呢?”有學生說是“半個”。這時,又有學生提出:“之前都是用數字表示的,‘半個’不是數字?!蔽易穯枺骸澳敲础雮€’可以用數字表示嗎?”這時幾個學生竟說出了這節課要認識的“1/2”,在表揚他們的同時我緊接著提問:“你知道‘1/2’是什么意思嗎?你在哪里見過‘1/2’?”通過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很快地理解了1/2所表示的意義,并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后,對問題產生了探究的欲望,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可以把學生認知中存在的矛盾揭露出來,進一步引發學生對知識探究的動力,激發他們思維的積極性,增強數學學習的內驅力,使學生情緒處于最佳狀態,有利于學生的知識掌握、智力發展和能力的培養,形成主動學習的心態。在互動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獲得新知,形成技能。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設計問題“為了滿足3個和尚對得到餅的塊數的要求,把一個餅,平均分成2份給第一個和尚1塊;同樣的餅,平均分成4份給第二個和尚2塊;同樣的餅,平均分成8份給了第三個和尚4塊。同學們,你們覺得哪個和尚分到的餅最多?”學生拿出3個大小一樣的圓形紙當成餅,通過分一分、比一比,然后用涂色的方法表示每個和尚分到的餅,并在小組內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學生通過操作很快得出了“3個和尚分得的餅同樣多”的結論。然后教師在黑板上畫圓并平均分成相等的份數,讓學生回答并板書:1 /2、2/4、4/8。既然3個和尚分到的同樣多,那么1/2、2/4、4/8的大小關系怎樣?我們可以用什么符號把他們連接起來?(板書:1/2=2/4=4/8)。教師提出疑問:“分子分母不同,分數大小可不可能相同?這里有什么規律?”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探究,很快得出了結論: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學生在合作交流和反思評價中探索問題,使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不斷提高,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教師要善于把書本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把數學問題生活化。一堂好課,不僅要讓學生建構知識的意義,還應使他們懂得知識來源于生活和實際應用。因此,數學要活學巧用,注重學用結合,設計的練習不僅要有探索性和開放性,還應該和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例如,在教學“平移和旋轉”時,我讓學生在課后找出我們身邊平移和旋轉的例子,利用平移的規律制作出美麗的花邊美化班級的宣傳欄。在教學“簡單的統計”時,我要求學生收集我們班參加興趣小組人員的數據,加以分類整理,填寫在統計表里。在教學“認識周長”時,我和學生一起用卡紙為破掉的小黑板做了合適的包邊。這樣的教學,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在教學中,教師要真正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應用意識的培養,讓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合作交流,做到凡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放手讓學生自己獲得充分體驗;讓學生先研,教師后教,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最終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責編李琪琦)
G623.5
A
1007-9068(2016)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