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海門市東洲小學(226100) 虞潘琴
?
例談概念教學中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江蘇海門市東洲小學(226100)虞潘琴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進行概念教學,更要立足當下、著眼未來,努力將概念教學與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緊密地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和邏輯思維能力,實現(xiàn)對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引領和提升作用。
概念教學抽象思維能力
作為小學數學基礎知識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數學概念對于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努力將概念教學與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緊密地結合起來,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和邏輯思維能力。
“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蘇霍姆林斯基語)以舊帶新、化新為舊,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自主建構能力的發(fā)展。
如教學“24時計時法”時,教師從學生既有的“普通計時法”出發(fā),并結合生活實例進行比較,找到兩種不同時間表示方法之間的異同。
師(播放“新聞聯(lián)播”片頭):它在什么時刻播出?(晚上7:00)電視畫面上是怎樣顯示的呢?(19:00)這兩種寫法都能說明“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什么時刻播出嗎?(能)
師:你最喜歡的節(jié)目是在什么時刻播出的,它們的對應時刻是上午、下午或晚上幾時幾分?
師:現(xiàn)在大屏幕上出現(xiàn)了兩種計時法,它們什么地方相同?不同在什么地方?
生1:一種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還有一種不需要加文字說明。
生2:一種是用0~12時來計時,另一種是用數字0~24。
師:第一種我們叫它“普通計時法”,第二種叫“24時計時法”。它們之間有什么巧妙的關系呢?今天咱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教師從電視節(jié)目時刻表開始,在喚起學生已有知識儲備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分析新舊概念之間的異同,既實現(xiàn)了新舊之間的銜接與過渡,便于學生接受新知,又凸顯了新知的新穎性,讓學生在類比中突破學習重難點。
“手是腦的老師。”動手操作是幫助學生感知和理解數學概念的重要形式,在對實物、學具以及圖標等進行操作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獲得較為豐富、完整的表象。教師要凸顯學生在操作中的主體地位,避免學生變成亦步亦趨的“操作工”,還要及時組織學生對于操作過程和結果進行辯論分析,將零散的感性認知進行整理和歸納。
如教學“垂線的畫法”時,教師從最直觀、形象的垂直折痕引入,并組織學生進行操作體驗。
師(拿一張正方形的紙對折兩次,使兩條折痕互相垂直):這兩條折痕互相垂直嗎?你是怎樣想的?
生1:它們相交成直角。
師:你能畫出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嗎?怎樣才能保證畫出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
生:主要有三種畫法。①用兩把三角板來畫;②用量角器來畫;③用一把三角板來畫。
師:你畫出的是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嗎?畫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么?為什么使用三角板或量角器都可以很快畫出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哪種方法更簡單一些?
在通過折痕幫助學生鞏固了垂直的概念后,教師放手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獨立操作探究,鼓勵學生大膽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幫助學生完成了感性操作到理性思考的跨越。
組織學生在反復嘗試中感知數學概念,在對嘗試過程進行反思和回顧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從中總結經驗、歸納教訓,找出偶然與必然之間的聯(lián)系,在分析和比較的抽象思考中加深對概念本質屬性的理解。
如教學“三角形的分類”時,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了一個“我猜我猜我猜猜”的游戲情境。
師(出示一個信封):現(xiàn)在游戲開始嘍!看信封里露出了三角形的其中一個角,它是一個銳角。
生1:信封里是銳角三角形。
師(取出信封內圖形):猜錯啦!
師(重新出示一個信封):這一次露出了兩個角,都是銳角哦!
生2:一定是銳角三角形了!
生3:不一定!無論是哪種三角形,都肯定有2個銳角,所以無論露出的是一個銳角還是兩個銳角,都不能確定它是什么三角形。
師:如果露出的一個角是直角呢?
在游戲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反復嘗試的機會,并以寬容、平等的姿態(tài)啟發(fā)學生,加深了學生對于三角形分類判斷標準的理解水平。
數學概念的教學是一個不斷建構和解構的過程,它不僅僅需要在學生腦海中留下鮮活的表象,更要在學生的邏輯化思考中加強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使它們成為學生數學學習體系中最具有活力和生長力的因子!
(責編童夏)
G623.5
A
1007-9068(2016)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