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艷(福建省福州財政金融職業中專學校)
?
融情境教學于實踐中
陳艷艷
(福建省福州財政金融職業中專學校)
摘要:伴隨著經濟體制浪潮的沖擊,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傳統的中職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和個性發展,制約了職業人才的培養。情境教學法以案例或情境為載體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使學生在形成技能的同時,也可獲得職業角色的體驗。
關鍵詞:情境教學;綜合業務;就業市場
為了滿足就業市場的需要,把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培養成技能型人才,實現了“畢業與就業零距離”,這就要求不斷創新辦學模式。近年來提出的“訂單式”培養、“半工半讀”等,都是為了加強中職學校的校企合作,以就業為導向,提高中職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畢業后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時間適應工作的需要。這也是中職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議題。
1.教學方法存在弊端
銀行業務綜合實訓是中等職業學校金融事務專業(銀行方向)的一門主干課程,是為其他專業課程進行綜合操作訓練,鍛煉和提高本專業學生銀行職業素養和能力,縮短學生在校所學知識、技能和銀行工作崗位要求的磨合期而專門開設的一門課程。而傳統的諸如“注入式”“滿堂灌”“填鴨式”等教學方法,整堂課下來,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下面記,堂堂感到“爆滿”,教師疲憊,學生乏味,這種方法培養出的學生最多也只是記憶高手,而不是有開拓、創新精神的人才,知識和能力也得不到同步發展。
2.教學手段落后
以往針對這門課程,教師授課常常依靠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抑或者簡單的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解有限的內容,學生充當著“錄音機”的作用,只是機械地接收信息,沒有任何反饋和互動,教學效果也不佳,這種教學方法也常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教師也口干舌燥,疲憊不堪。因此,這種令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教授手段亟待改進。
傳統講授式教學方法的局限性導致銀行綜合業務實訓的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因此,需要提高這門課的授課效率和課堂教學質量,對癥下藥,根據學生特點,綜合使用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小組討論法、實踐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下面我談談在這門課程的教授過程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情境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后才影響學生的。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體操、音樂欣賞、旅游觀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銀行綜合業務實訓課程中的情境創設分為以下三種:
1.生活展現情境
把學生帶入某一典型場景,作為學生觀察的客體,并以教師語言的描繪,鮮明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學校為金融事務專業的學生專門設計了一個模擬銀行,讓學生得以在其中感知體悟銀行的工作場景和環境。
2.圖畫再現情境
圖畫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實際上就是把課文內容形象化。課文插圖、特意繪制的掛圖、剪貼畫、簡筆畫等都可以用來再現課文情境。在銀行綜合業務實訓的教授過程中,常通過多媒體再現銀行的環境、銀行的工作人員等圖片圖畫,將課程內容形象化。
3.表演體會情境
情境教學中的表演有兩種,一種是進入角色,一種是扮演角色。由于學生自己進入、扮演角色,課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書本上,而就是在自己或同學中,這樣,學生對課文中的角色必然產生親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內心體驗。這也是銀行綜合業務實訓課程最常采用的一種情境教學法。
銀行綜合業務實訓這門課程主要是向學生介紹身為銀行柜員應具備的接待禮儀、營業前的工作準備、個人業務處理的知識。
1.融接待禮儀于情境教學中
身為銀行的工作人員,無論是臨柜柜員還是大堂經理,都應具備待人接物的禮儀規范,如站、坐、起、鞠躬等外在舉止的規范,又如著裝打扮等儀容儀表的規范,這些內容若僅僅以講授的方式傳達,則略顯沉悶和乏味,于是我先通過視頻播放,再采取情境教學法,讓學生根據聽到、看到的禮儀規范,通過情境表演出來,這就有效地推動了課堂的師生互動。情境教學法使學生如臨其境,就是通過給學生展示鮮明具體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間接形象),一則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達到抽象的理性頓悟,二則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的、自覺的活動。
2.融工前準備于情境教學中
銀行每天正式營業前,需做好充分的崗前準備:進入網點—完成接庫—準備空白的重要憑證和業務印章—領取實物錢箱—柜員簽到—領取電子錢箱。要讓學生熟記崗前流程,除了講授,更要讓學生動起來,在表演崗前準備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潛移默化地讓學生牢記這個流程。
3.融個人業務處理于情境教學中
銀行的個人業務包括開戶、存取款、銷戶、掛失、解掛、凍結、解凍、查詢等,每一項業務都有受理—審核—系統處理—打印—送客的基本步驟,如果一個學期一直重復這五個流程,學生必然感到沉悶且無趣,而且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必然是只會“讀死書、死讀書”的書呆子,缺乏動手能力。因此,在介紹每項業務以后,都會通過情景劇的表演、實踐操作,以達到讓學生身臨其境感知感悟工作場景和業務流程的目的。例如,在講授開戶業務時,我請了三個學生分別飾演大堂經理、柜員、客戶的角色。首先,由大堂經理接待來行的客戶,指導其填寫開戶申請書,特別交代客戶用黑色水筆填寫且不能涂改。此外幫客戶取號,在等候區等候號碼呼叫,按順序辦理業務。其次,(1)由柜員接待客戶,詢問其要辦理的業務,讓其出示相關證件和開戶申請書(受理)。(2)收到證件和單據之后,把證件和單據在投影儀上給全班同學展示出來,審核給大家看,幫助大家記住審核的要點(審核)。(3)審核過關,在系統上為客戶進行業務辦理的操作(系統處理),這個環節由學生在模擬銀行實踐操作時完成。(4)由于開完戶,客戶必須存錢,因此這個環節的重點是讓柜員掌握清點現金的步驟,先機點,檢測學生對點鈔機的運用能力;再手點,檢測學生對點鈔課程的掌握情況。(5)系統操作完畢,由扮演柜員的學生打印出開戶申請書,并請客戶簽字,柜員蓋上銀行公章和柜員名章,這個步驟也由學生在投影儀上表演給全班同學看。并強調大家作為柜員,印章要保管好。(6)業務辦理完畢,柜員把開戶申請書的客戶聯和證件交給客戶,收存留存聯和現金,并附上禮貌用語。一個完整的開戶流程通過學生情景劇的展示表演比老師枯燥的語言灌輸更能激起學生學習識記的興趣,也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
情境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后才能影響學生。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體操、音樂欣賞、旅游觀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換言之,情境教學中的特定情境,提供了調動人的原有認知結構的某些線索,經過思維的內部整合作用,人就會頓悟或產生新的認知結構。情境所提供的線索能起到一種喚醒或啟迪智慧的作用。比如正處于某種問題情境中的人,會因為某句提醒或碰到某些事物而受到啟發,從而順利地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張影.經濟法案例教學模式的反思[J].經濟研究導刊,2008 (03).
[2]趙曉光.論法學案例教學的幾個基本原則[J].法制與經濟,2008(08).
·編輯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