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大學生的訪談,從學生視角歸納了影響高校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師、學生、校園綜合環境、考核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及相關工作人員等因素,據此作者提出了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教學質量;影響因素;改善措施
教學質量是高校的立校之本,教學質量也是衡量教育服務水平高低的首要指標。大學生作為教育服務的接受方及參與方,了解大學生對教學質量的感知及認識,對于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圍繞這一主題,我們通過對四川省省屬師范院校38名在校大學生的訪談,從學生視角歸納了影響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并據此提出了提高教學質量的相關建議。
一、影響高校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教師
參與訪談的學生均將教師列為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教師作為學校工作人員的最重要部分,是向學生提供教學服務的最主要力量。學生對學校教學質量的感知主要來自于教師的課堂教學。在訪談中,學生認為大部分教師均具有較強地專業能力,教學經驗豐富,在課堂上能認真教學,對學生具有關愛之心。不過,學生亦提出有少部分教師存在責任心不強,專業水平不高,上課敷衍,甚至照搬課件,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課堂秩序不聞不問,與學生之間缺少共同語言等問題。學生希望在課堂上能夠得到教師的公平對待,在學生成績的評定上能夠做到公正無私。
(二)學生
“教”與“學”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兩者是共生共存的關系。本次訪談值得慶幸地是,大部分參與訪談的學生均提到“學生”亦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反映出學生均意識到好的教學質量離不開學生的參與。歸納學生在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清晰的學習規劃;二是個別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生主動鉆研的精神不足,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心思渙散,無心學習;三是課堂知識掌握不牢,課前缺乏預習,課后作業完成質量不高;四是學生自學能力不強,科研學術水平有限。這些問題大部分均可以歸納為學習態度上的問題,一旦態度上的問題得到轉變,其它問題均能得到逐步改進。
(三)校園綜合環境
參與訪談的學生認為,校園綜合環境對教學質量也有直接影響,大部分參與訪談的學生對校園的綜合環境進行了肯定,如認為教學環境良好,圖書館藏書豐富,多媒體教學設施足夠完善等。不過,部分學生亦提出了一些不足之處。首先是學校所在的地域特點,相對于東部院校,西部院校的區位優勢不足,文化吸引力有待提高。其次是學校的教學硬件設施,包括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即數量上是否足額采購,能否滿足教學的需要?質量上是否適應學校教學需要,并能夠及時維護,確保運轉正常?部分參與訪談的學生還提到目前所用的教材存在一些瑕疵,質量有待提高。
(四)考核制度
考核制度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教師的考核制度。參與訪談的學生認為,現有的考核制度比較重視對教師科研能力的考核,但對課堂教學效果的考核不足。因此,部分教師在教學上投入的時間精力有限,備課不足,課后基本上不留作業,不利于學生進一步思考和對知識的鞏固。二是對學生的考核,部分課程的考核難度較低,學生能夠輕易地通過課程考核,外在壓力不足,學生投入到學習中的精力也就有限。有些課程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考核不足,學習成績評定不能反映出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僅憑期末的一套試卷判定學生的學習成績,使平時積極學習的同學不能得到適當的正向激勵。在獎學金的評定上,部分學生認為應該以學習成績為依據,不應該將反映學生日常綜合表現的量化考核評分作為評定學習獎學金的必要條件。
(五)思想政治工作
訪談中,部分學生也提到了除教師外的其它工作人員,尤其是輔導員對學校教學質量的影響作用。學生認為輔導員能夠很好地幫助他們解決思想上和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幫助他們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規劃,當他們松懈地時候能夠及時提醒他們,促使他們持續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訪談中,部分學生也提到由于輔導員在學期間的專業并非學生目前就讀的專業,因此在專業指導上存在不足,對于學生在專業學習上的一些困難不能給予很好地建議。此外,也存在個別輔導員責任心不夠,不能與專業任課教師緊密配合,對于專業任課教師反映的一些問題不能及時協助解決,從而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高。
(六)除教師及思政員工外的其它工作人員對教學質量的影響作用
高校行政人員及后勤人員雖然不直接從事教學活動,但他們的工作卻會對教學活動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如因教室內的多媒體設備維護不及時而出現故障時必然就會影響到教學活動。圖書館工作人員如果不認真負責,則學生很難及時找到自己想要查找的相關資料。對于學校行政人員及后勤工作人員,大部分學生對他們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和感謝,但仍有部分學生認為有少數工作人員需要不斷提高他們的服務水平。不止一個學生在接受服務的過程中有過較不滿意或很不滿意的經歷,但當他們遭遇到這些問題時,往往不能得到及時有效地解決,進而對教學效果產生負面的影響。
二、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措施分析
(一)提高教師專業能力
教師始終是整個教學質量提高的基石,再好地教學硬件和制度建設如果沒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支撐,教學質量的提高亦會成為空中樓閣。教師隊伍的建設首先表現在要嚴把入口關。要挑選專業知識扎實,熱愛教學工作,具有一定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進入教師隊伍。其次要引導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中。這就要求學校應為教師創設一個教學優先的激勵機制。要讓教學質量好,得到學生擁戴的教師在榮譽上和經濟上得到合理回報。最后是要做到教師隊伍能進能出,合理流動,對于不合格的教師要堅決換崗或辭退。
(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習首先是一種態度,然后表現為能力和習慣。從前面訪談中可以看到,部分學生不在于能力低和習慣不好,首要是學習態度不端正,而學習態度的問題往往是和學生的目標確定、人生規劃、世界觀和價值觀等因素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此,當學校把新生招進來后,應該全方位的進行努力,對各方面的教育力量進行整合,做到既有精神層面上的引導,又有實際舉措地激勵,幫助所有的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愿意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習中。下一步就要把學習態度轉化為能力和習慣,要做到這點,需要學生學會自律,同時要對學生的不良習慣反復抓,抓反復,最終培養一個人人愛學,人人會學,人人成才的學生群體。
(三)建設樂學樂教的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建設首先要杜絕校園內部和校園周邊過濃的商業氣息,要讓校園具有書香氣。具體在硬件建設上,要有適用的教學設施,比如教室內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及足夠座位和藏書的圖書館。伴隨著在線學習的開展,校園內和圖書館內應安裝無線上網設備,保障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網絡信號通暢。在軟件建設上,要通過各種手段,整合傳播,在校園內培育尊重知識、崇尚學習的校園文化,要通過多種舉措、途徑開展激勵學生積極學習的宣傳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校園內處處想學、處處能學。
(四)建立以教學質量為核心的考核制度
在對教師的考核中,要把教學質量作為整個考核體系的重中之重。目前高校教師中普遍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責任不在于教師,而在于當前考核制度中存在的“科研一邊倒”的客觀現實。事實上,大部分教師還是愿意在教學上投入的,希望能夠與學生多交流,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因此,對教師的考核中應該加大“教學效果”所占的權重。要重視學生的評教,并將學生評教的情況及時全面地反饋給任課教師,作到“以評促教”。在對學生的考核上,要重視教學過程中的考核,避免學生為了應付期末考試而學習,避免期末考試“60分萬歲”心理的養成。要適當增加課程考核的難度,讓學生感受到一定的學習壓力,但經過努力又能取得滿意的成績,從而增強其學習的成就感。
(五)創新思政工作,助力教學進步
目前高校思政工作的社會大環境并不十分理想,學生容易受到各種對學習不利因素的干擾,具體表現為“學習無用論”、“消費主義”、“得過且過”、“一切皆空”等負面思潮泛濫,致使學生無心學習。因此,思政人員首先自身要意志堅定,具有正確的政治信仰和強大的理論傳播能力。思政人員要有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的學習目標和務實的學習作風。除了成為學生政治上的引路人,輔導員還應在具體的專業學習上為學生提供幫助,尤其在學業規劃上應為學生提供建議,為他們的未來指明方向。綜合而言,輔導員是大學生在校期間接觸頻率最高的人員,教師的教學活動有時也需要輔導員的配合,因此,輔導員需要不斷地對思政工作進行創新,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真正成為學生成才的引路人和推手。
(六)通過培訓提高其它工作人員服務教學的能力
其它工作人員往往有其本身的工作職責,因此許多人容易出現“本位主義”,只看到自身崗位職責所規定的相關任務,但對這些任務的真正目標是什么卻不甚了了或漠不關心。由此造成的后果是,許多工作人員將自己定位為一名“管理者”,而不是一名“服務者”,在工作中不能主動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服務,當工作中出現矛盾沖突時,不能以服務教學為本,而是以部門利益為出發點,考慮的是部門或個人的得失,而對教學效果的損害卻視而不見。只有當其它工作人員都認識到“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學生”,“沒有好的教學效果,學校將不能長期生存”,牢牢樹立為教學服務的觀念,才能真正為教學工作創造一個完善的人文環境。
通過本次訪談,我們進一步體會到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能夠認識到問題的存在,也能意識到自我的不足,只要我們努力工作,針對他們的需求及心理特征,不斷完善我們的教學環境,一定能夠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高思.提高高校本科教學質量的重大舉措[J].中國教育報,2007-01-26(003)
[2]李陽熙.高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設路徑探析[J].黑龍江教育,2015(12)
作者簡介:鄧智文,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學生工作部干事,音樂表演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