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對于教育的問題越來越重視。教育問題關系著我國科研興國的國家政策和人才質量,必須從小抓起,在小學階段就要夯實基礎。當下,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要適應于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實事求是。本文結合具體情況,分析了目前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研究了有利于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相關措施,以提高小學教師的專業水平,進而提升教學質量和學校的辦學水平。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小學教師;專業發展
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
正所謂科教興國,人才當先,作為小學教師更應該從學生的基礎抓起,夯實內容,填充知識體系,拓展知識面,為以后的學生和生活奠定基礎。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首先應該在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專業理念、思想認識、能力結構等方面加強學習,在遵守學校管理制度、校園文化、教育風格和辦學宗旨的基礎之上,提高自身專業化水平,是保障新課程改革順利實施的重要條件,是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的根本保障。
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我國落實素質教育的國家政策相吻合,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有效提高小學生的素質,有利于為學校的校本研究提供借鑒經驗,有利于促進專業學科的發展建設,有利于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專業人才,更有利于促進學習型社會的發展。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
(一)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平衡
此方面表現較為極端,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有些教師的專業發展能力很好,并且在某專業領域取得相應的成績。但是有些小學教師安于現狀,自身發展能力不夠,內在需求不足,只是被動地傳授知識,專業能力不強,教學方式傳統,使得教學效果一般。
(二)學科發展不平衡
小學的學習內容一般較為基礎,教師應該重視學科建設,為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目前來說學科發展不平衡,有些學科研究氛圍濃厚,能夠形成積極進取、奮斗向上的學科氛圍,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發散思維、創新意識。但是也會出現個別學科缺乏研究意識的情況,使得學科不受歡迎,一定程度上影響專業發展和教學效果。
(三)職業倦怠 專業發展過多依靠經驗
小學教師中存在教師專業發展過分依賴于以往經驗的問題,缺少積極的進步因素,使得學科欠缺研究精神,科研水平不高。另外教師職業倦怠,不學習和接納新知識,而是被動的接受傳授,教學方式落后,欠缺研究型、創新型的專業能力,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專業發展。
三、實現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有效措施
小學教師是提升基礎教育質量的關鍵,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必須建設一支具有高質量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本文從如下幾個方面加以討論。
(一)創造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學校要高度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有計劃的將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職級評定以及學校的發展遠景相結合。采取獎罰措施激勵教師自身學習專業知識的能力,進一步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此外,優化學校管理制度,組建專業團隊、通過職業疏導的方式積極引導教師認識自我,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個人專業發展規劃,提供給教師專業發展的空間,組織交流互動,平等合作,共同進步。全方位的關注教師,提供和擴大教師專業自主權,為教師創造寬松的教學環境,以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潛能和創新能力。
(二)提高教師專業發展的心態和水平
首先,小學教師要認識到新課改的發展需要,打好自身基礎,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從思想上加以改變,遵從教書育人的宗旨,充分認識到教師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執行課堂內容,設計教學方法,發掘學生潛力的推動者和行動榜樣,更應該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促使傳統教學方法和全新理念的融合,設計全新的互動式的課堂活動。其次,教師本身要不斷努力的掌握新知識,加強專業學習,完善自身知識體系,以提高專業素養。要鉆研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善于進行課堂總結和積累教學經驗,深化科研教學,加強方法研究,促進其教學能力的提升。
(三)抓好教育專業發展的主要陣地
課堂是小學教師進行教育工作的場所,也是歷練教師專業成長的地方,所以教師的專業發展要立足于教學實踐,按照新課改的理念和要求,落實教學活動,積極引導教師要反思課堂教學。其次,加強備課環節,做好教學計劃,綜合考慮教學內容、學生情況,教學手法和教學過程等因素,組織課堂教學研討,全體相關教師要相互交流溝通,集思廣益,典型引路,以提高課堂效率。使得教師在研究教學內容、設計課堂教學活動之時,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寬教師交流資源
隨著現代網絡和信息技術在學校中的廣泛應用,小學教師可順應趨勢利用好交流平臺,以便于工作記錄和資料積累,開通教師網絡博客和微博,發表教育教學文章,開設專業欄目,開展討論,從而構建一個有利于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交流平臺,以方便師生交流溝通,同時也能夠更好的與學生家長溝通,創造學校,教師、家長共同關注學生成長的環境。
(五)拓展教師專業發展的外部途徑
教師專業發展要立足于學校的情境,根據具體的教學實際活動拓展外部資源。一方面,學校還要引進各種資源,邀請專家來校講學,進行專業指導,促進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另一方面,要走出去與學校外部專業力量聯系,以獲取更多的專業領域和智力支持。例如學校投入經費安排教師外出學校,參加各種學術研討會,觀摩學習,取長補短,營造一個有利于專業發展的和諧氛圍。
結論: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要與時俱進,更新教育觀念,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在復雜和多樣的教學活動中推動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理論和實踐活動相結合,相互促進、融合,設計好課堂教學內容,利用內外部廣泛資源,博采眾長,推動教師專業發展,使其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也進一步促進學習型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謝廣田.小學課程改革與小學教師培養[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2(02):72-76
[2]賴俊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的現狀與發展研究[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11(08):15-18
[3]李曉梅,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策略探析[J].遼寧教育研究,2008(03):101-102
[4]李莉,吳倫敦.中小學骨干教師能力素質的現狀與對策思考[J].天津教育,2002(0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