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顯代
(重慶市奉節縣馮坪鄉明堂小學 重慶奉節 404602)
解決小學生計算錯誤的一點小策略
劉顯代
(重慶市奉節縣馮坪鄉明堂小學 重慶奉節 404602)
新課標對計算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求計算結果正確、過程迅速,還要方法合理、簡便、靈活,更要注重口算、筆算、估算等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但在平日作業和測試中,我發現實際情況并不樂觀:學生的計算錯誤率高達50%以上,口算速度很慢,計算方法單一、書寫潦草……小學生計算能力不高、計算習慣不良的現狀困惑著不少教師。本文就如何解決小學生在計算中出現的錯誤提出一點建議。
小學生 計算 策略
小學生計算錯誤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為此,教師須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教學中,我們也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使學生樂于計算,從而不斷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比如,可以采取游戲比賽等多種形式,來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計算能力。教學中還可適當介紹一些規律性的新穎題目,如“首同末合十”、“末同首合十”、“一個數乘11、15”的巧妙計算方法;關 于9的 奇 妙 計 算:9×9+7=88;98×9+6=888;987×9+5=8888;9876×9+4=88888;98765×9+3=888888;987654×9+2=8888888;9876543×9+1=88888888。
再如奇妙無窮的數字陷阱,例如:任取一個數,將它的每位上的數平方后再相加,再把所得的和的各位數字平方相加,如此重復下去,數字漩渦就形成了。
此外數學歌訣形式簡練,語言通俗,節奏明快,學生喜聞樂見。如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歌訣:除數是一位,先看最高位。一位不夠看兩位,除到那位商那位。不夠商1零占位,商與除數再相乘。每次算后須驗算,余數定比除數小。再如唐僧取經:三藏西天去取經,一去十萬八千程,每日行得七十五,問公幾日得回程?
總之,教師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收集有趣的計算題目,在課堂上把新鮮的血液輸送給學生。這樣,一盤色香味俱全的菜,還怕孩子不吃嗎?[1]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保證。所以,教學中盡量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書寫習慣。學生以為錯了幾個題目扣幾分無關緊要,我們教師必須讓學生懂得,在生產建設中,哪怕是萬分之一的差錯,都會給事業帶來損失。教學中可舉些實例對學生進行教育。
例如:小數點帶來的悲劇。前蘇聯著名宇航員弗拉迪米爾.科馬洛夫駕駛的“聯盟”宇宙飛船勝利返航,當飛船返回大氣層后,科馬洛夫無論怎樣操作也無法使降落傘打開以減緩飛船的速度,地面指揮中心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排除故障,都無濟于事,兩小時后在著陸點墜毀,人們眼睜睜的看著已經勝利返航的英雄遇難。事后專家檢測分析,造成飛船墜毀的殺手竟然是一個數據打錯了小數點!這個悲劇教育人們要嚴謹對待學習和工作。良好的習慣從一年級就要抓緊培養,對學生作業嚴格要求,經常組織優秀作業展覽,使學生學有榜樣。布置作業,寧可少些,但要求學生完成得好些。為了加強責任感,可讓學生準備“計算錯誤登記薄”,記載學生“安全計算”的進度,并予以適當的表揚。
小學數學大綱明確指出:“在四則混合運算中,筆算是重點、口算是基礎,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整數、小數和分數的四則運算都是以20以內加減法和乘法口訣為基礎,任何一道計算題都可以分解成若干基本口算題。很多小學高年級學生在算兩位數乘(除)一位數還要動筆,就是因為基本口算不熟,導致計算效率低。口算必須堅持天天練,每節課花3—5分鐘,形式上低年級常開展開火車的游戲,此外還可以同桌合作提高參與面。題目的出示方式常見的是口算卡和小黑板,我國小學教育界泰斗邱學華老師發明了口算薄、活動口算卡、口算箱、計算板和密碼口算等形式,易于操作,生動有趣。口算還要做到視算與聽算結合,聽算題目數字不宜太大。對于一些常見的計算結果要爛熟于心,例如:25×4,125×8 ;分母為4、5、8的最簡分數與小數的互化;10以內及其平方數與π的乘積……記住這些結果可以大大節約計算時間。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時,應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增進對運算意義的理解”。教師必須認真備課,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對過去學生容易常見的錯誤做到心中有數,以預防為主。講解力求邏輯清楚、表述準確、深入淺出,切忌舉例不當,誤導思維。
新教材強調算法的多樣化和靈活,發展學生思維,但注意在多樣化基礎上優化,對最基礎本質的算法必須做到人人掌握,切忌一味求新求異而重點,眉毛胡子一把抓,課后還是不知道怎樣算比較好。例如45-8一般有這樣幾種算法:45-5-3=37 ;10-8+35=37;40-8+5=37和15-8+30=37。其中最后一種是最常見和最基本的方法,計數法的本質是“十進制”,即“退一當十”。課堂上及時反饋,請中差生板演,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把錯誤消滅在課堂上。正確掌握算理是提高計算水平的根本,不然再多的努力都是白費。
對于容易混淆的計算問題,或者為突出新知識的特征,一般在復習課中會安排對比練習。讓學生通過練習對比幫助溝通與辨析,從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識的內涵、特點和規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鑒別能力,克服學生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使學生養成認真看題,仔細解題的良好習慣。心理學研究表明:機械重復地干同樣的工作會使人厭煩,因此,教學中不能單靠強化驗算教學來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因為學生往往算完一遍就再也不愿算第二遍,教學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教學的規律,采用不同的措施進行教學。
對于那些形近而易錯的試題,如:1+99%,1+9.9,24×5,25×4等,通過組織對比練習,克服學生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使學生養成認真細致的習慣,培養學生比較鑒別的能力。
總之,計算是一項長期的教學工作,必須堅持不懈,一絲不茍。我們還要注意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仔細分析學生的個性差異,及時糾正錯誤,有效防止錯誤,持之以恒,計算中的錯誤一定會大大減少。
[1]范士青.小學生加減法計算錯誤的分類與認知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