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妮
(江西省分宜縣第二中心小學 江西分宜 336600)
試析小學美術課堂創意教學策略
吳 妮
(江西省分宜縣第二中心小學 江西分宜 336600)
我想我們大部分的孩子在小的時候都十分喜歡涂鴉,而在我們小學時,學校都會進行美術的教授。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新課程下的美術課堂教學,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的真正貢獻是不僅讓學生獲得一種知識,還要讓學生擁有一種精神、一種立場、一種態度、一種不懈的追求。新課程下的美術教學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過程,檢驗美術教學的重要標準,也就是學生在美術課堂中的學習是否有收獲。這就需要我們美術老師在基礎美術教育的領域里,了解、認識并改進美術教學,從學生的發展角度出發,創設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情感、智慧及創造力的發展。
小學美術 創意教學 策略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策略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根據已定的美術教學任務和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與組合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形成的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案。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學生置身于輕松愉快的藝術氛圍中感受藝術的精彩,才能提高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從而達到全面提高素質。因此,教師應巧妙設計課堂教學,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感受,巧妙地安排課堂教學,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潛移默化地將知識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中,實現全面的發展,下面我就談談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運用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1]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單一枯燥的美術教學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學生的發展。興趣是學生發展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人全神貫注,積極思考,而會達到廢寢忘食,欲罷不能的地步。游戲是兒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適當運用游戲于課堂教學中能活躍課堂氣氛,能激發學生大腦最積極最有創意性區域,把美術活動與創新能力有機結合在一起。新課程藝術教材的大部分內容當中,多有一些潛在的游戲內容。所以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游戲成份,利用游戲教學來促使學生較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游戲的名稱也要符合兒童的心態。教師要針對游戲的具體內容起一個既吸引學生又具有美術課特色的名稱。如“美術大本營” “猜一猜”“我是小畫家”等等。如在《形的聯想》一課中,一走進教室我就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圓,問到:這是什么?學生有的猜是太陽,有的說是西瓜,還有的說是一個鐘。這樣一個“猜物”的游戲使學生的積極性馬上就來了,在回答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擴散,想象力得到了豐富。游戲教學能使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活躍,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能促進學生不斷地學好新知識、新技能。通過游戲,充分挖掘了學生的生活和情感的體驗,從而達到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2]
欣賞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有重要的作用,是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的環節。美術是視覺的藝術。視覺藝術所有的問題都是通過欣賞、觀察來解決的,美術的教學勢必要遵循視覺藝術的規律。同時,欣賞能力的培養也是我們美術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樣我們才能談審美教育,才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在讓學生進行欣賞時,必須選擇含有較高藝術價值的作品或具有強烈美感的圖片、實物,讓學生進行欣賞。如在《會動的線條》時,我出示吳作人大師的國畫作品進行欣賞,通過與大師作品的近距離感受、對話和欣賞,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吸收了藝術大師們的構圖,線條,作畫方式,對色彩的運用,畫面的總體感覺,甚至某些藝術語言,在潛移默化地滋養著孩子們的心靈世界,豐富著他們的藝術感覺,提高著他們的綜合藝術素養。而孩子通過這些有益影響而得到的提高,也必然會在他們的作品中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我們在選擇學生進行欣賞對象時,同時注意了藝術作品的多元化,讓學生體驗不同藝術形式所傳達出的不同美感,學生的視覺體驗更加豐厚,也大大的促進學生藝術表現。因此,善用欣賞藝術,能讓學生藝術的表現力淋漓盡致的得到表現,對于他們學習藝術的興趣推波助瀾。
《美術課程標準解讀》指出:“教學必須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使學生從生活中感受美,并把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只有植根于生活,并為生活世界服務的課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課堂。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因此美術教學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貼近學生的知識背景,將美術與學生的生活學習及活動聯系起來,即美術教學生活化。應引導學生學習有活力的、活生生的美術,讓學生在活動中享受樂趣,豐富體驗,勾勒出生活畫面。由此,可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在上《盆花寫生》課時,過去一般是教師帶一盆花到課堂上學生觀察寫生。后來,我采用讓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園的各處去欣賞盆花,觀察研究盆花的特征與色彩,讓學生盡情觀賞,大膽描繪。這樣用生活情境的創設真正讓學生體驗到了“在玩中學”的樂趣。[3]
著名美籍華人科學家楊振寧曾說:“一個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要順乎自己的興趣,然后再結合社會的需要來發展自己的特長。有了興趣,‘苦’就不是苦,而是樂。到了這個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而新的基礎教育理念也要求課堂煥發出師生的生命活力,使學生在每一堂課中興趣盎然。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把課堂留給學生,傾聽學生的心聲,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學中樂,樂中有學,運用多種多樣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點燃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才能讓美術課堂綻放出五彩的創新火花。
[1]李莎莎. 小學美術課堂創意教學策略及實踐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6,(21):154.
[2]吳章新. 小學美術課堂創意教學策略初探[J].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2):53-54+69.
[3]吳章新. 小學美術課堂創意教學策略初探[J]. 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10,(0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