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比旦木·阿不都熱衣木
(新疆司法警官學校 新疆烏魯木齊 830001)
“互聯網+”時代下的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
阿比旦木·阿不都熱衣木
(新疆司法警官學校 新疆烏魯木齊 830001)
只要培養一個優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建立并統籌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科學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和使用互聯網,就能夠很好地處理好在網絡環境下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
互聯網+ 中職生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的本質是和知識、信息密切相關的,而互聯網的根本是信息的傳遞和交換,這樣的高度關聯性,使互聯網和教育的結合顯得順理成章。
網絡是人們獲得相關信息,進行信息溝通的重要手段。互聯網以其大量的信息、知識以及娛樂方式,對求知欲非常強的青少年有著非常強的吸引力。互聯網帶來大量有用信息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不良信息。對于沒有太多社會閱歷、知識結構不健全、價值觀念不成熟的中職生,容易沉迷于網絡,失去自我,出現下面幾方面的問題:
學習動力不足,厭學情緒嚴重。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沉迷網絡,沒有人生目標和職業規劃。缺乏同情心,叛逆心強,自我約束力不強。缺少道德法律意識,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網絡傳播誘發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轉變,扭曲學生對生活學習的合理 認知,比如對明星的追捧,對高富帥的追求,一夜暴富的羨慕等現象,這些都弱化了學生的道德意識,對當代中職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道德意識,對當代中職學生形成科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面對在網絡環境下希望和困惑并存,認同和失落交錯的中職生,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經不能很好地解決目前出現的問題。因為我國中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多受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沒有做到與時俱進,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課堂上,教學方式非常呆板,教學思路僵化,沒有吸引力。課堂下,交流渠道落后,很難得到學生的認同,使得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難進行[1]。
1.建立思想政治理論課線上線下教學平臺
以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模式通常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體需要,無法做到因材施教。而互聯網帶來了很多在線教育的發展機會,特別是個性化教育,“互聯網+教育”平臺可以對學生進行分層教育。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已逐步成為目前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的重點和教育改革的研究熱點。在以前的課堂中,老師要在一節課內講完一個小節的內容,而在微課課堂,一個小節的內容被切碎,分解成符合閱讀習慣的若干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都被制作成幾分鐘的獨立的視頻。學生在線上教學沒有聽懂的知識點,在線下繼續學習,這種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學習,學習內容還可以定制。通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互聯網還可以使老師了解到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學習的興趣。從他們的差異出發,進行因材施教,以促進學生得到個性的發展。這種教育模式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可以充分發揮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作用[2]。
2.加強校園網絡管理,加強學生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感
中職生由于年齡的特殊性,對網絡信息的篩選缺少判斷力,這就需要加強對校園網絡進行管理,這是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方法。當今社會幾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QQ、微信。這些已經成為學生交流思想、發表觀點的重要手段。這就需要教育學生保持清醒的頭腦,對不良的信息要堅決抵制,避免學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扮演好網絡教育陣地守護人的角色,把握好各個互聯網活動的正確方向,和學生一起交流,一起互動,這樣學生才會從心里真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學生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感,并自覺投入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營造一個非常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
3.開辟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以主動的姿態對學生反映的信息及時反饋并加以指導。在網上建立學校吧、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專題、思想道德教育群,定期發布學生注意的社會道德事件,負責人可以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發布正確的觀點,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開展網絡文化活動,如各類征文活動、知識競賽、最美人物評選等。網絡開放性的特點,通過網絡途徑的宣傳,可以廣泛吸收學生的眼球,從而擴大活動的場所。網絡的即時性特點,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參賽,網絡可以即時接受學生的參賽作品,并即時更新各方面的點評、評論、投票的數量以及排名等。網絡的互動性特點使參加者、閱讀者、投票者等通過平臺,得以充分地互動交流,增強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自覺主動參與班級、校園的管理,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自己是學校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分子[3]。
4.建立一個學生認可和信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隊伍
學生的思想政治健康教育不是思想政治老師一個人的事,是所有學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學校應成立以班主任教師為主,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為輔,其他教師為基礎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戰線。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要從觀察班上學生日常網絡生活狀態入手,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思想、心理狀態,進行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結合學生在課堂上、宿舍的表現,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特別是對班級突發事件給予及時處理,形成網上網下互動。老師要搞清楚突發事件的來龍去脈,對學生進行詳細清楚的解釋,積極引導班級網絡輿情,尤其是對情況不明的受了委屈的學生通過私聊,耐心細致做工作,縮短發現和解決學生問題的時間,拉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對班集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在網上網下只要和學生保持合適的距離,在網絡中給學生發泄和自由的空間,這樣的老師就能得到學生更多的信任和認可,這也才是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師。擔任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師,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微博、微信、QQ來表達自己的思想,生活感悟等,達到教育引導學生的目的,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和教育。針對學生的網絡生活體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積極引導學生做網絡的主人,自覺克服網絡帶來的弊端,使學生自發地學習和處理線上和線下的各種人際關系,增強心理素質和競爭力,快速成長為社會需要的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
5.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互聯網價值觀
思想政治教育實質上是一種思想的管束和教育,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正確對待學習、工作和生活,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網絡的發展促進了西方思想文化的滲透,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帶來新的挑戰,我們必須幫助學生樹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致的互聯網價值觀,鑒定社會主義立場,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運用科學的鑒別方法,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抵御西方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主觀主義以及享樂主義的侵蝕。
在“互聯網+”時代,利用互聯網優勢,建立一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做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線上線下教學,加強校網建設和管理,堅持進行網絡道德教育,就一定能提高中職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創中職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1]馮凌.“互聯網+”時代下的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J].改革與開放,2016,(22):86-87.
[2]閆博.“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展望,2016,(14):351.
[3]鄒燕.對新媒體網絡環境下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5,(11):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