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宋霜,陳靜仙,符月花,王敏杰
(海南省人民醫院秀英兒科PICU,海南 海口 570311)
干濕結合暴露療法在斯-瓊綜合征患兒治療中的應用
周麗,宋霜,陳靜仙,符月花,王敏杰
(海南省人民醫院秀英兒科PICU,海南 海口 570311)
目的 觀察干濕結合暴露療法在斯-瓊綜合征患兒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斯-瓊綜合征患兒2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例。觀察組給予干濕結合暴露療法聯合常規藥物治療;對照組給予單純常規治療,兩組患兒均以兩周為一個療程。評價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結果治療前兩組患兒的血清IgA、IgG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的血清IgA、IgG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觀察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平均治愈時間為(43.82±5.39)d,觀察組為(26.76±4.21)d,觀察組患兒的平均治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結論干濕結合暴露療法能明顯提高斯-瓊綜合征患兒的治療效果,且安全性較高,其作用機制可能與調節免疫球蛋白水平,抑制抗原抗體反應有關。
干濕結合暴露療法;斯-瓊綜合征患兒;免疫球蛋白;療效
斯-瓊綜合征(Stevens-Johnson)是一種與免疫有關的非化膿性皮膚黏膜的炎癥,好發于兒童,臨床并不多見[1]。Stevens-Johnson綜合征的發病多有一定的誘因,如感染、藥物過敏等;皮損全身泛發,多為紅斑、水皰、大皰,常有瘀斑和血皰,表皮分離征可陽性;患者可多系統受累、功能衰竭。目前,斯-瓊綜合征患兒的具體發病機制不明確,且尚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2]。中醫學對斯-瓊綜合征患兒的診斷與治療有獨特的認識,認為斯-瓊綜合征歸于祖國醫學中的“肌衄”、“血證”、“斑疹”等病癥的范疇[3]。筆者采用干濕結合暴露療法聯合常規藥物療法治療斯-瓊綜合征患兒,取得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斯-瓊綜合征患兒20例,均符合斯-瓊綜合征患兒的相關診斷標準,根據臨床表現,結合實驗室檢查診斷[4]。臨床表現:(1)四肢、軀干、頭面部出現紅斑及水泡,大皰性多形紅斑,尼氏征陰性。水皰破后糜爛結痂,愈后色素沉著,部分出現表皮松解、紅斑融合成片。皮損可遷延3~6周。(2)唇、舌、齒齦、雙頰及咽部黏膜充血、起皰、糜爛、潰瘍、出血、壞死性假膜覆蓋、疼痛,進食困難,流黃色黏稠唾液,急性結膜炎、眶周腫脹、角膜水腫、虹膜睫狀體炎、前房蓄膿等。(3)外陰炎、肛周紅腫、疼痛、潰爛等。(4)高熱,體溫38℃~41℃,驚厥、寒戰、惡心、嘔吐、煩躁、頭痛、關節痛、全身不適等。(5)實驗室檢查顯示,白細胞增多,血沉加快,C反應蛋白陽性。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6例,女性4例;年齡5~13歲,平均(5.43±1.54)歲;病程3~15 d,平均(5.34±1.12)d;對照組男性7例,女性3例;年齡4~12歲,平均(5.46±2.76)歲;病程3~12 d,平均(4.84±1.32)d。兩組患兒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所有患兒停用可疑性藥物,加強口腔、眼部護理,保護皮膚創面,補充維生素,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皮類固醇激素開始時靜脈給藥,好轉后口服維持[5]。對照組患兒給予西醫西藥的常規治療,具體用藥:馬來酸氯苯那敏4 mg,po,tid;維生素C 2 g,ivdrip,qd;復方蘆丁片20~40 mg,po,bid;氫化可的松100~200 mg,ivdrip,qd[6]。觀察組患兒則在對照組的用藥基礎上給予干濕結合暴露療法:(1)用1:10 000溫高錳酸鉀稀釋液泡浴,每天兩次,每次15~20 min;(2)高錳酸鉀液泡浴后用消毒棉墊沾干皮膚,在滲血、滲液等局部破潰皮膚處用貝復劑外噴;(3)貝復劑外噴后用烤燈照射10 min,在滲血、滲液等局部破潰皮膚處用阿米卡星外噴;(4)阿米卡星外噴后用烤燈照射10 min,用夫西地酸鈉軟膏、氧化鋅軟膏、植物油按1:1:1比例混成糊狀,均勻外涂皮膚,形成皮膚保護層,每天兩次;(5)最后暴露全身皮膚,用烤燈持續照射,烤燈與患者皮膚的距離以50~60 cm為宜,即可以保暖,又可以保持皮膚干燥。兩周為一個療程,一個療程后評價療效,見圖1。

圖1 干濕性暴露療法
1.3 檢測指標 分別對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指標進行檢測,并且檢測尿常規(RBC、WBC計數、潛血、尿蛋白),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臨床癥狀體征變化及治療不良反應,評價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比較 治療前組間比較,兩組患兒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組內比較,兩組患兒的血清IgA、IgG水平均得到了顯著改善(P<0.05),且觀察組患兒的血清IgA、IgG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比較(g/L,±s)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比較(g/L,±s)
注:a表示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治療后0.22±0.11a0.36±0.16a2.302 0.020 10 10 IgA IgG治療前11.76±1.82 10.82±1.55 -1.784 0.763治療后6.72±1.28a8.70±1.30a2.770 0.015治療前0.48±0.27 0.49±0.28 -1.393 0.583
2.2 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比較 對照組平均治愈時間為(43.82±5.39)d,觀察組為(26.76±4.21)d,觀察組的平均治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38,P<0.05)。
2.3 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過程中兩組患兒均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但均不同程度出現輕度口干、皮膚干燥、乏力等現象,治療結束后不適緩解。
斯-瓊綜合征是臨床兒科非常見性疾病,其別名有惡性大皰性多形紅斑、Stevens-Johns-Oil綜合征、Fuchs綜合征等,亦有研究報道以上疾病臨床略有不同。目前,斯-瓊綜合征患兒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7],一般認為與以下因素有關:(1)藥物過敏,如青霉素、磺胺類藥、保泰松、柳酸鹽、汞劑、可待因、巴比妥、抗癲癇藥等;(2)感染(細菌、病毒、支原體);(3)疫苗接種、內分泌失調、惡性腫瘤等[8]。
本病常急性起病,表現為發熱、頭痛、發紺,面部紅斑、腫脹,部分患者可見散在針頭大小紅丘疹,輕微疼痛,一般不癢[9]。口、鼻、生殖器、上呼吸道黏膜有多發性潰瘍;嚴重結膜炎,并可導致瞼球粘連。發病后4周內皮膚黏膜潰瘍常按出現的先后順序逐漸消失,一般不易復發[10]。由藥物引起者,如果是瘙癢或便秘之類的輕微副作用,患者通常不會太在意;但如果是危及生命的副作用,那就另當別論了。斯-瓊綜合征就是一種嚴重的副作用,也叫皮膚黏膜眼綜合征,其嚴重性與惡性綜合征相差無幾[11]。
現代醫學認為斯-瓊綜合征患兒的病理基礎仍歸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12],病原物質進入體內與體內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現皮膚黏膜病變,從而出現了全身和局部表現[13]。在臨床治療方法,至今仍無特效治療方法,治療效果不十分滿意[14]。本病中醫學稱為“紫斑”,亦稱“肌衄”,屬于“血證”范疇。現在多主張藥物與暴露療法相結合的治療方案。暴露療法根據具體操作不同分為干性暴露與濕性暴露,本研究將兩種暴露方法結合使用,通過研究結果我們可見,治療前組間比較,兩組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組內比較,兩組患兒血清IgA、IgG水平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均得到了顯著改善;治療后組間比較,觀察組患兒血清IgA、IgG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平均治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患兒。兩組均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在治療過程中均有患兒不同程度出現輕度口干、皮膚干燥、乏力,治療結束后不適緩解。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通過干濕性結合的暴露療法,不僅能夠提高了治療效果,而且能夠改善患者的免疫狀態,并且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臨床效果滿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綜上所述,干濕結合暴露療法治療斯-瓊綜合征患兒能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并且臨床安全性比較高,分析其作用機制認為其與調節患兒機體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并且抑制抗原抗體反應有密切關系。
[1]雷杰.斯-瓊綜合征患兒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6): 572-575.
[2]劉新文.一例大病灶肺炎并斯-瓊綜合征患兒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4):384-385.
[3]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853-853.
[4]陳篤順,王春榮,曹家洪.燒傷干濕結合暴露療法在燒傷創面的臨床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4):149-151.
[5]陳荷娣.1例斯-瓊綜合征病人的護理[J].護理研究,2008,22(3): 728.
[6]劉艷,徐三清,胡秀芬.兒童重癥滲出性多形紅斑35例臨床分析[J].臨床薈萃,2008,23(8):577-578.
[7]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691.
[8]劉麗平,岳曉燕,袁艷.兒童滲出性多形紅斑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1):38,51.
[9]陸雯娟,范先群.Stevens-Johnson綜合征眼部病變治療[J].國際眼科縱覽,2007,31(3):168.
[10]鄒金凱,傅德興.康復新液的臨床應用[J].首都醫藥,2008,4(8): 29-31.
[11]張翠蘭.重癥皮膚病患者治療中應加強護理[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1999,13(5):298,303.
[12]楊翠芳.斯-瓊綜合征患兒的循證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2,16(24):155-157.
[13]Roujeau JC.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and Stevens-Johnson syndrome[J].Rev Prat,2007,57(11):1165-1167.
[14]王俠生,廖康煌.楊國亮皮膚病學[M].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5:585.
R442.8
B
1003—6350(2016)10—1693—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6.10.051
2015-11-25)
周麗。E-mail:zhou44l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