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潔
從2008年9月起,越秀區教育局全面啟動了《構建學區管理模式》的課題實驗研究工作,將相對集中的若干所學校組成學區進行管理。至今,已實現學區內的教育資源共享和校際間交流合作,此舉有效促使我校研修文化發生深刻變革。
一、理念更新夯實構建“校本—學區”的研修文化基礎
深化學區模式的探索,是希望走出一條從學區內“共享資源”、“協作聯盟”的發展路徑。通過學區內學校間的交流,促進雙方在辦學理念、育人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深層次交流與融合。根據越秀區教育局的部署,我校以提高師資隊伍素質為主線,開展師德教育專題活動和有效課堂教學研究的專題活動;以加速教育信息化發展為龍頭,探尋網絡教研的新途徑,提高信息資源共享的實時性和有效性;以強化學校特色教育為手段,促進學區特色文化的建設;以理順協作機制、整合內部資源為抓手,努力為創建一個優質均衡、和諧共進的教育現代化學區作出貢獻。有鑒于此,我校各個部門都自覺地把學區模式的業務研修看成是提高自身素質、促進學校發展的有利時機,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努力做到思路積極統一,過程務實創新。
二、三級聯動構建立體互動的研修體系
1. 一個核心構思三個層級聯動
核心構思:大力推進學區文化建設活動,依托學區自身的優勢,科學地開發和利用學區內優勢,努力優化研修策略,凸現我校研修文化特色,力求提升學校、學區研修品位。
整合資源層級建體
第一層級:校本研訓活化資源
我們以各種各樣的研修活動作為研訓載體,包括創建可持續發展學習型學校的專題講座、有效教學的沙龍討論,還有集體備課、研討課評比、案例分析、研究成果(報告、論文、微課)交流評比等。大量的研修活動除有效提高教師個人素養外,還為學校在學區內開展交流、展示活動儲備了人才資源及素材資源,充分挖掘了教師潛在力量,盤活了學校的資源儲備。
第二層級:校際互動實化資源
我校充分發揮校本資源作用,利用資源踏踏實實地加強學校內部、學區學校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例如開展聯校教研、跨校集備、課例展示活動,我校曾經牽頭舉辦美術科、語文科、數學科、英語科等的聯校教研活動,美術的跨校集備活動,語文科、數學科、品德與生活的課例展示,完善了校際同伴互助的多種方式,使無形的資源發揮出明顯的效果,充分發揮校本、校際間資源的實效,促進研修體系的有機聯動。
第三層級:學區引領優化資源
在校本研修、校際互動兩個層級互動的基礎上,學區從專業引領這更高的角度対所有資源進行優化組合,整合出學區名校、名師的優質資源,使其發揮最大的效應,有力促進了學區建設工作質的飛躍。
策略一:依托教育知識分享平臺 放大學區名優資源的效應
為推進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越秀區建設了越秀教育知識分享平臺,為區屬學校教師提供一個存儲和分享各類教育教學知識文檔的空間。我校以此平臺為依托,以優質資源(如多媒體軟件制作大賽展示、課例點播和微課廣場等)的理念為引領、導向的同時,也在此平臺上展示我校教師的優秀教學成果,突破了優質資源在學區交流的時空限制,使學區優質資源效應得到最大化,學區內學校以此為依托,不斷發展,有力推動了學區教育的均衡發展。
策略二:凸現學校辦學特色 實現學區優質資源互補
根據學區各學校的辦學特色,學區實行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策略。各校根據各自的學科優勢,牽頭組織學區學科聯校教研工作小組。
三、變革轉型創建內涵發展式的研修文化
1. 實現從靜態旁聽者向動態參與者的轉型
如今在學區靈活的管理模式之下,學區研修的目的性更明確了,針對性更強了,給予各學校參與的機會更多了。我校眾多的骨干教師都在學區的教研中上展示課或作過主題發言,我們也擔當了活動的組織者、課例的展示者、主題的發言人等角色,不僅使教師的個人素質得到有效提高,更提升了教師集體的自信心及整體士氣,使我們從靜態的旁觀者順利向動態的參與者轉型。
2. 實現從孤軍作戰向和諧協作關系的轉型
過去,無論是公開課的備課還是教學教研工作的開展,各校都是各自為政。如今,學區模式的研修理念已成共識,校本研修與學區教研相結合,圍繞學區教師專業發展的緊迫需求,我們將集中研究與分組散研相結合,組織學區學科常規性教研活動。例如我校美術科組織的聯校課例教研活動,由我校的名教師龐雯進行備課指導和評課,學區內其他學校教師任教,改變了以往“教師上課、教研員評課”的固定方式,引導廣大教師共同參與,真誠對話,現場互動。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