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苑華
社會的多元決定了生活的多元,多樣性并存使得社會、生活充滿斑斕的色彩。提倡、鼓勵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批判性思考,促進學生自主判斷、自主選擇的能力的發展。學生的觀點是經過自己的理智思考而自由選擇來的,有了選擇的自主,就邁出了心靈自由的第一步。
一、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法
當代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霍華德·加德納認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種智力,只是其組合和發揮程度不同。每個學生都具有自己的優勢智力領域,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方法,學校里不存在差生,全體學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點、學習類型和發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興趣愛好以及不同的發展潛能。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這些個性差異,允許學生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和思維水平的不同層次,鼓勵與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自覺地運用各種各樣的學習方法來獲取知識。盡管方法有優劣之分、難易之別,但注重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實踐中逐漸地接近學習目標,在自主選擇中享受到獲取知識的自主與樂趣,也在選擇中學會取舍,在選擇中總結和積累經驗,從而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選擇能力和學習能力。
教師應當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決問題。有的方法從成人的角度看是好的,但不同的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較,但不應把某一種方法強加給學生作為必須使用的方法。
二、體現學生個體能力,提倡算法多樣化
新課標提出“能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并試圖尋找其它方法”提倡算法多樣化,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要每個孩子以更大的空間,將自己的算法個性化地表達出來。這種個性的算法,與孩子的經驗和思維能力都緊密相聯的。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對一道題能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問題,找到較為合理的思考方法和解題途徑。這樣有利開拓解題思路和訓練思維的靈活性,而且有利開發孩子的創造潛能。
算法多樣化應是一種態度,是一個過程,算法多樣化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不能片面追求形式化。
1. 要給學生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教師要舍得放手,要相信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面對數學問題時獨立思考,盡可能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2. 并不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能用幾種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不同于“一題多解”。“一題多解”是學生個體能力的表現,是對每一個學生提出的學習要求,是一種很高的學習要求,在某種程度上說是很難達到的要求。算法多樣化是群體學習能力的表現,是學生集體的一題多解,是學習個性化的體現。
3. 老師不必“索要”多樣化的算法,也不必為了體現多樣化,引導學生尋求“低層次算法”。有時教材編排的算法在教學時學生沒有出現,學生已經超越了的“低層次算法”教師可以不再出示,沒有必要走回頭路。
4. 要重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在交流和比較中,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最優算法。沒有一種方法對每個學生都是最優的,只有學生自己喜歡的方法才是最優的算法。
三、提高有效合作,選擇合作伙伴
眼下,幾乎所有的課堂,特別是公開教學,都可以看到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從講臺上走了下來,不再“居高臨下”,師生之間的距離接近了,學生的確是“動”起來了。但稍作注意,我們會發現有些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很多,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很低。
如有的把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形式,一種點綴,只用兩三分鐘時間,學生還沒有真正進入學習狀態,就草草收場;有的看似全員參與,實際上是好學生一統“天下”,學困生“袖手旁觀”;有的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不會傾聽,不會合作,課堂幾乎處于失控狀態,教師缺少組織教學的策略;有的課堂氣氛似乎很活躍,其實思維含金量很低;有的重視對合作結果的評價,忽視如何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導……
按照最優化的教學過程必定是信息量流通的最佳過程的原理,合作學習無疑是一種極佳的教學方式,它能使學生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對不同智力水平、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的學生實現“互補”,達到共同提高。但如果運用不當,合作學習的這些作用就無法發揮。因此,領會合作學習的精髓,正確運用合作學習的方法,應當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