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標 李冠佳 鄭澤鋅
PFNA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分析
許建標 李冠佳 鄭澤鋅
目的探究鎖定鋼板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方法80例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采用PFNA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對照組采用鎖定鋼板的方法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優良率為95.00%(38/40),對照組為80.00%(32/4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骨折愈合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骨折均愈合,兩組并發癥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PFNA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顯著,具有術中出血量少、手術時間短、并發癥少等優勢,有必要在臨床上廣泛推廣應用。
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鎖定鋼板;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療效
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高發人群是老年人,實際上老年人是任何骨折的高發人群,因為老年人易患骨質疏松,所以骨折的發生率較高,其中女性所占比例較大。在我國,面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的今天,老年患者患病率逐年增多[1,2]。臨床上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方法很多,本院骨科通過采用PFNA和鎖定鋼板兩種治療方式對2013年9月~2015年4月收治80例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患者進行對比治療,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骨科2013年9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入院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中男18例,女22例,年齡49~87歲,平均年齡(67.8±6.8)歲。對照組中男16例,女24例,年齡51~86歲,平均年齡(65.9±6.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3]①所選患者經診斷后均為外傷性骨折,且未發生復合傷或多發傷、非腫瘤導致的病理性骨折。②所有患者除此疾病外無腫瘤病史、血液病、家族性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③所有患者為單側性股骨粗隆間骨折,且為開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
1.3治療方法
1.3.1對照組 給予患者鎖定鋼板法進行治療,囑患者仰臥位,行硬膜外麻醉,利用牽引法固定患者雙下踝,利用“C”臂X線機電投正側位骨折對位線對位良好,頸干角正常后固定患肢,注意令X線機術后保持足夠大的術野。在X線機透視下進行克氏針進針,在適當位置處鎖定針引導管引導下鉆孔,向股骨頸方向擰入適當長度鎖定螺釘,注意螺釘距離股骨頭軟骨面需保持在0.5~1.0 cm。此時用螺釘將遠端骨與鋼板進行固定。
1.3.2觀察組 囑患者仰臥位,行全身麻醉,在“C”型臂X線機透視下觀察骨折復位良好后,將臂中肌分離,暴露出股骨大粗隆,將進針點定為粗隆頂點稍內側,調整角度,在外向引導器引導下,向股骨頸內適當位置置入一枚能穿過拉力螺釘的螺紋導針,并沿此導針打入螺旋刀片,在X線機透視下鎖定刀片,擰入尾帽。
1.4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Harris髖關節評分,其中90~100分為優,80~89分為良,70~79分為一般,<70分為差。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記錄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骨折愈合時間、術后并發癥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后Harris髖關節評分對比 觀察組優良率為95.00%(38/40),對照組為80.00%(32/4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對比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時間分別為(67.4±20.5)min、(150.5±38.0)ml、(90.5±12.5)d;對照組分別為(106.5±25.2)min、(452.5±45.0)ml、(94.0±14.0)d。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骨折愈合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Harris髖關節評分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對比(±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1,b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骨折愈合時間(d)觀察組 40 67.4±20.5a150.5±38.0a90.5±12.5b對照組 40 106.5±25.2 452.5±45.0 94.0±14.0
2.3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 隨訪得知,兩組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其中觀察組出現內固定斷裂2例,無其他并發癥;對照組出現髖內翻4例,無其他并發癥出現。兩組并發癥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由于老年人易患骨質疏松,因此老年人發生骨折的幾率較大。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身體伸展不靈活,外出時甚至是平時生活中易發生意外摔倒,當老年人跌倒時下肢突然扭轉,或者急劇的過度外展或內收,即可發生股骨粗隆間骨折,又或者外力直接沖擊大粗隆,則極易發生股骨粗隆間的粉碎性骨折[3,4]。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老年股骨近端骨折中較常見的骨折之一,患者為年齡較大、并伴有多種基礎疾病的人群。隨著科學研究的進步以及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的提高,髖內固定系統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方法越來越成為醫學研究熱點和醫院所進行的骨折先進治療手段。本院針對鎖定鋼板和PFNA兩種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方法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本文研究中,股骨粗隆間骨折采取鎖定鋼板的治療中,通過切開復位,可在直視下進行骨折解剖復位,相對于髖內固定,能夠將骨折復位進行的更完美,且股骨粗隆間屬血運豐富部位,對骨折的愈合十分有利。但是由于鎖定鋼板屬于髓外偏心固定,相對于髖內固定,術后發生髖內翻的幾率相當高,本文采用鎖定鋼板方法治療的對照組發生髖內翻的有4例,占10.00%。本研究中對照組治療后優良率為80.00%,觀察組為95.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時間分別為(67.4±20.5)min、(150.5±38.0)ml、(90.5±12.5)d;對照組分別為(106.5±25.2)min、(452.5±45.0)ml、(94.0±14.0)d,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兩組的骨折愈合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雖然兩組最終骨折愈合時間不存在差異,但從上述各項指標中可以看出,PFNA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還是具備很大優勢的。
綜上所述,PFNA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具有術中出血量少、手術時間短、并發癥少等優勢,在提高手術療效的同時也降低了手術的風險,提倡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1]周濤.微創DHS內固定與PFNA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對比研究.當代醫學,2013,19(5):102-103.
[2]呂濤,賈曉軍.PFNA與DHS應用于股骨轉子間骨折內固定的比較.吉林醫學,2012,10(33):2054.
[3]陶仕坤.不同方式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對比分析.當代醫學,2011,17(4):87-88.
[4]王強,田鋒.DHS、PFNA、LCP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山東醫藥,2011,49(51):10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020
2015-11-16]
515154 汕頭市潮陽區大峰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