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鋒
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對比分析
霍鋒
目的比較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治療效果。方法4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分為保守治療組(20例)和手術治療組(26例)。保守治療組采用臥床靜養(yǎng)、骶管注射治療、牽引治療、口服止痛藥及中醫(yī)療法。手術治療組采用半椎板切除術和小切口椎板間開窗髓核切除術。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對于運動能力的恢復,早期:手術治療組患者優(yōu)于保守治療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遠期: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方面,兩組隨時間變化波動的幅度不同,但其遠期結果十分接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術治療可以在1個月內較保守治療更加快速地改善運動能力,對于要求短期內恢復的患者更為有利,但在遠期而言,兩種治療方法的治療效果接近,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權衡利弊后選擇最合理的治療方案。
保守治療; 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腰椎間盤發(fā)生退行性病變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纖維環(huán)部分或全部破裂,單獨或者連同髓核、軟骨終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壓迫竇椎神經核神經根引起的以腰腿痛為主要癥狀的一種病變[1]。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目前主要存在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法。本文就兩種治療方法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比較,探討如何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46例由于腰椎間盤突出癥導致運動功能受損的患者。所有患者都經過CT或MRI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并導致運動功能受損,均經歷了手術治療或者保守治療。排除標準[2]:發(fā)病之前進行過脊柱手術;存在馬尾綜合征;存在脊柱畸形;存在脊柱炎或腫瘤;在本院接受治療后無法取得聯(lián)系進行回訪;在接受了手術治療以后又采用了其他保守治療手段。患者隨機分為保守治療組(20例)和手術治療組(26例)。影像學分類: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分類方法有多種,我國慣常使用的分類方法可將其分:①膨出型。纖維環(huán)有部分破裂,但表層完整,此時髓核因壓力向椎管內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②突出型。纖維環(huán)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但后韌帶仍然完整。③脫出型。髓核穿破后韌帶,形同菜花,但其根部仍然在椎間隙內。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s)
注:兩組比較,P>0.05
項目 類別 保守治療組(n=20) 手術治療組(n=26) P性別 男 19 11 0.224女7 9平均年齡(歲) 45.8±1.1 50.1±1.4 0.091發(fā)病部位 L3~41 0 0.098 L4~518 16 L5~S17 4突出類型 膨出型 4 3 0.322突出型 16 12脫出型 6 5
1.2治療方法 手術治療的患者采用半椎板切除術和小切口椎板間開窗髓核切除術兩種手術方法,視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麻醉方式均為全身麻醉。保守治療除臥床靜養(yǎng)外,采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幾種:①骶管注射治療。經骶裂孔進針,將藥物注射到骶管中,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小炎性反應,緩解神經根水腫達到止痛的目的。②牽引治療。通過牽引治療,使椎間隙空間增大,減小對神經根的壓迫,通過合理調整局部承載壓力,減輕患者的疼痛感。③口服止痛藥。④中醫(yī)療法。祖國醫(yī)學在治療腰間盤突出癥方面有一定獨到的見解,認為腰間盤突出癥是由于氣血受阻,瘀血內積,風寒濕熱之邪侵及人體所致。可采用包括中藥的口服、外敷、熏蒸以及針灸推拿等。
1.3療效評定標準[3,4]采用VAS以及MRC六級肌力評分評價治療后第1、3、6、12個月患者的恢復情況。VAS評分:0分表示不痛,10分表示劇痛。≤3分:有輕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響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患者有教強烈的疼痛,疼痛難忍,影響食欲,影響睡眠。讓患者根據自己的感受在橫線上做出標記。MRC六級肌力評分法:0級,肌肉無任何收縮;Ⅰ級:能觸知肌腱收縮,但不能產生關節(jié)運動;Ⅱ級:有關節(jié)運動,但不能克服地心吸收力運動。Ⅲ級:能克服地心吸收力運動,但不能做阻力運動;Ⅳ級:能做阻力運動,但比正常肌力弱;Ⅴ級:肌力正常,運動自如。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多組比較采用U檢驗和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運動能力恢復情況比較 第1、3、6個月,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手術治療組在治療初期(1個月內)可以迅速提高MRC評分,改善病情,但在遠期(12個月后)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MRC評分及隨時間的變化情況,見圖1,表2。

圖1 兩組MRC評分

表2 兩組MRC評分P值
2.2兩組背部和腿部的VAS評分 兩組各時間點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最初的1個月,手術治療組比保守治療組更加迅速的降低了腰部和腿部的疼痛評分。兩組VAS評分及隨時間的變化情況見圖2,圖3,表3,表4。

表3 兩組背部VAS評分P值

表4 兩組腿部VAS評分P值

圖2 兩組背部VAS評分

圖3 兩組腿部VAS評分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疾病中的常見病。隨著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和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其發(fā)病率逐年增加,據報道發(fā)病率在10%~15%,在因腰腿疼住院的患者中的檢出比例高達25%~40%[5]。長期從事伏案工作和重體力勞動的人群都屬于高危人群。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結合臨床癥狀和影像學檢查也比較容易,然而針對治療方案的選擇一直以來都存在一定的爭議。究竟是選擇有創(chuàng)性的經濟成本較高的手術治療,還是選擇無創(chuàng)的中西醫(yī)結合但恢復相對比較慢的保守治療,是值得廣大骨科醫(yī)生探討的一個問題。
目前手術治療的方法已經發(fā)展的非常完善,在全身麻醉下可以選用全椎板切除術、半椎板切除術、小切口椎板間開窗髓核切除術,近年還可以采用經皮椎間孔鏡術或椎間盤鏡術。本文采用的26例患者主要采用半椎板切除術和小切口椎板間開窗髓核切除術,治療效果均比較滿意,在治療后早期1個月內,即可顯著而迅速地緩解癥狀。但因為手術治療屬于有創(chuàng)治療手段,且治療費用高,患者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都比較大。
目前保守治療可選擇的方式非常多,結合中醫(yī)療法,效果也比較理想。常用的方法包括骶管注射和牽引。骶管注射主要是將止痛藥物直接注射進入骶管中,減輕局部炎性刺激,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牽引是通過機械牽拉,拉開椎間隙,減輕外力對神經根的刺激,從而止痛。患者也可口服止痛藥和一些活血化瘀、祛風除濕、行氣止痛的中成藥。另外,在臨床實踐中可以應用中醫(yī)針灸,通過針刺病變椎體上下一節(jié)的夾脊穴、秩邊、環(huán)跳、承扶、委中、承山、陽陵泉、足三里、昆侖等,可在短時間內使患者止痛甚至恢復行走,雖然這種效應有效時間較短,但從針灸>1周患者的觀察來看,其收效也是相當可觀的[6]。另外中醫(yī)療法還可以選擇推拿按摩、藥物熏蒸等,應根據患者的耐受性適當選用。
綜上所述,手術治療可在短期內迅速緩解疼痛,減輕癥狀。對于短期要求止痛的患者,在經濟條件和患者狀態(tài)允許的條件下,可以選擇手術治療。對于癥狀較輕,患者狀態(tài)不佳,不耐受手術或經濟承受能力較差的患者,因為兩種治療方案遠期效果并無太大差異,應選取保守治療。
[1]胡有谷.腰椎間盤突出癥.第 2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247-262,280-302.
[2]Jordan J,Konstantinou K,O'Dowd J.Herniated lumbar disc.BMJ Clin Evid,2009:1118.
[3]Autio RA,Karppinen J,Niinim?ki J,et al.Determinants of spontaneous resorpt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s.Spine (Phila Pa 1976),2006,31(11):1247-1252.
[4]Reips UD,Funke F.Interval-level measurement with visual analogue scales in Internet-based research: VAS Generator.Behav Res Methods.2008,40(3):699-704.
[5]李劍,祝元經.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評定標準與康復標準.現(xiàn)代康復,2001,5(14):15-16.
[6]鄧文毅.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與保守治療的近期療效觀察.當代醫(yī)學 ,2013(30):89-9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040
2015-10-19]
122500 遼寧省凌源鋼城中心醫(y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