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芹 楊華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消化科,江蘇 南京 210008)
?
胃間質瘤患者行內鏡下全程切除術的圍術期護理
殷芹 楊華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消化科,江蘇 南京 210008)
目的 探討胃間質瘤患者行內鏡下全層切開術(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圍手術期護理措施。方法 對19例胃間質瘤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并總結護理經驗。結果 19例患者均完成了胃間質瘤EFR術,經精心的術前、術中及術后護理,患者均順利康復出院,對護理措施滿意。結論 術前進行充分的準備和心理護理,能取得患者的配合;術后加強生命體征的監測、胃腸減壓管的護理、并發癥的觀察護理及出院指導,有助于患者的康復。
胃間質瘤; 內鏡下全層切除術; 圍手術期護理
Gastric stromal tumors; 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 Peri-operative nursing
胃間質瘤是一種起源于胃壁固有肌層或黏膜肌層的間葉性腫瘤,該腫瘤是具有潛在惡性傾向的侵襲性腫瘤[1]。固有肌層腫瘤位置較深,尤其是當腫瘤向消化道壁外側生長時,常在進行內鏡治療時出現穿孔等并發癥,傳統認為胃固有肌層間質瘤是消化內鏡治療的禁忌證,多主張外科開腹或腹腔鏡手術切除治療或定期復查[2]。近年來,隨著超聲內鏡及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的廣泛開展,胃間質瘤的內鏡下治療也得以逐漸發展。內鏡下全層切開術(EFR)是對起源于固有肌層突向漿膜下生長并與漿膜層緊密粘連的黏膜下腫瘤施行的一項治療術[3-4],將瘤體以及與之相連的固有肌層一并切除,實現病灶完整切除,實施主動穿孔,術后縫合胃壁缺損[5]。EFR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花費少等優點,但形成人為穿孔,治療風險大,術后患者易出現感染、出血、甚至再次穿孔,這就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于2014年1-12月對19例經超聲內鏡診斷胃間質瘤患者進行EFR切除,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共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齡29~82歲,主要臨床表現為無明顯誘因出現反復上腹部不適感,無明顯規律性,與進食及體位無關系,超聲胃鏡示病變起源于固有肌層,瘤體位于胃底11例、胃竇4例、胃體4例,最大瘤體病變為4.0 cm×3.0 cm,最小0.3 cm×0.3 cm,平均直徑為1.2 cm,內鏡治療方法為胃間質瘤EFR。
1.2 方法 19例患者均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Q260J內鏡前端安裝7P專用透明帽,先用Dual刀于病變周圍標記,用注射針在隆起周圍黏膜下注入生理鹽水加美蘭加腎上腺素混合液,抬舉良好,將Dual在病變處作一環周切口,繼續用Dual刀作黏膜下逐步分離,分離至漿膜層,胃鏡直視下應用HOOK刀,IT刀或圈套器完全切除瘤體,完整剝離瘤體及部分漿膜,應用金屬夾封閉胃壁缺損,并部分或全部縫合創面。
1.3 結果 19例患者成功接受EFR術,一次性切除率100%,術后出現氣腹1例,出現皮下氣腫3例,感染性休克1例,經保守治療痊愈。無一例追加外科手術。術后6~9 d出院,出院3個月門診復查胃鏡均提示創面愈合良好。隨訪1~12個月,無一例發生病變殘留或復發。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支持 患者入院后,我們主動向其介紹床位責任護士、介紹醫院的環境等,消除患者的陌生感,術前責任護士協助醫生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的方法、配合要點、注意事項,向患者介紹此手術成功案例,使其放松心情,積極配合手術。本組患者均積極配合手術,對手術充滿信心。
2.1.2 術前準備 (1)督促患者術前1 d天禁止吸煙,以免咳嗽,同時還可減少胃酸分泌,便于觀察;術前12 h禁食禁飲。(2)Ringdal等[6]研究發現,39%的患者術后不能自行排尿,全身麻醉抑制排尿反射以及術后排尿姿勢改變是造成排尿困難的主要原因。本組患者術前2 d床上練習使用便盆排尿,每天2~3次,本組19例患者術后都可在床上自行排尿。(3)術前完成常規檢查血常規、凝血四項、血型、輸血常規、電解質、心電圖等,在正常范圍內方可手術。(4)對于平時服用降壓藥的患者,囑其按醫師的指導服藥,使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減輕術中出血風險[7]。服用抗凝藥物者,遵醫囑暫停服抗凝藥1周后方可手術。(5)術前協助患者術前更換病員服,女性患者勿佩戴胸罩,注意保暖,并再次核對腕帶。(6)術前盡量在患者右手臂置入留置針,由于患者手術時取左側臥位,有利于觀察留置針的情況。
2.2 術后護理
2.2.1 術后嚴密監測生命體征,作好病情觀察,防止再次出血 使用多功能心電監護儀進行床邊監護,密切觀察呼吸、血壓、脈搏、體溫和血氧飽和度。觀察患者有無煩躁、表情淡漠、大汗、嘔血、黑便等活動性出血征象,由于患者術前禁食,患者大汗時應注意與低血糖相鑒別。觀察患者是否有壓痛、反跳痛等腹膜炎相關體征。本組1例患者術后第1天出現體溫最高升至39.1 ℃,血壓下降最低至10.7/6.13 kPa(80/46 mmHg),出現感染性休克,予擴容、抗感染、靜脈泵入去甲腎上腺素治療后,血壓恢復正常,體溫在術后第2天恢復正常。1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術后第1天凌晨主訴大汗、心慌,詢問病史未見嘔血、黑便,監測血壓正常,測血糖示2.9 mmol/L,遵醫囑靜推50%葡萄糖15 min后復測6.3 mmol/L。本組患者未出現嘔血、黑便現象。
2.2.2 體位護理 術后告知患者臥床休息24~48 h,可自行翻身。胃底、胃體間質瘤切除后患者術后以取半臥位為主,胃竇病灶切除后,術后以取仰臥位為主,使創面盡量處于高位,減少胃液對創面的腐蝕。
2.3 胃腸減壓管護理 EFR術后,術者根據瘤體大小和鈦夾縫合情況留置胃腸減壓管,目的為引流消化道內的氣體和液體,減少胃腸道內的壓力,減輕消化液特別是胃酸對創面的刺激與腐蝕,保持創面及其周邊一個相對潔凈的環境,使胃腸盡可能處于空虛狀態,以利于穿孔閉合常規[8]。護理上做到:(1)膠布妥善固定胃腸減壓管,防止脫落,保持引流管的通暢,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并詳細記錄。(2)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管道重要性,解釋留置管道的目的,以防自行拔除。(3)床頭示防管道滑脫標識。本組有16例患者術后在內鏡直視下置入胃管,并予持續胃腸減壓,3~5 d拔除,未見血性液體引流出,未見管道滑脫。
2.4 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
2.4.1 疼痛 及早發現穿孔,護士傾聽患者的主訴,鼓勵其表達術后疼痛的感受,講解疼痛與胃間質瘤全層切除有關,使其放松心情,指導患者避免用力過猛及增加腹壓的動作,如:劇烈咳嗽、打噴嚏、用力大便等。運用視覺模擬評分尺(Visualanalog scale,VAS)[9],評估患者胸骨疼痛程度:1~3分為輕度疼痛,患者感覺疼痛,晚間能入睡;4~6分為中度疼痛,患者感覺很痛,晚間覺睡不好;7~10分為重度疼痛,患者無法入睡。輕、中度疼痛患者口服磷酸鋁凝膠或遵醫囑使用鎮痛藥疼痛能緩解,重度疼痛患者應警惕是否有穿孔,必要時行胸部CT檢查,排除急腹癥和穿孔。本組10例患者輕度胸痛持續1~2 d,在口服磷酸鋁凝膠后疼痛緩解,3例中度疼痛在予曲馬多0.1 g肌注后疼痛緩解。
2.4.2 感染 術中嚴格進行無菌操作,瘤體切除后創面嚴密夾閉,防止微小穿孔引起的感染。由于患者手術是在全麻下進行,手術過程中應注意對患者加蓋棉被,注意保暖,防止受涼。術后密切觀察患者體溫變化、術后24 h抽取血常規情況,觀察是否有咳嗽等現象,并常規給予抗生素靜脈滴注。做好患者的口腔護理。本組4患者例術后出現高熱,給予物理降溫,經靜脈滴注抗生素1~3 d后好轉。
2.4.3 氣體相關性并發癥 本組患者1例術中出現腹腔積氣,3例術后出現皮下氣腫。1例腹腔積氣者,術中用20 mL注射用針腹壁穿刺放氣,氣腹消失;皮下氣腫癥狀通常較為隱匿,僅僅在體格檢查時發現有握雪感而診斷,可自行緩解,少數氣量較大,自身組織吸收困難,或者氣體逸出量明顯多于吸收量且氣體進入皮下組織速度較快時,可存在一定的臨床癥狀,通??杀憩F為頸部不適、胸悶憋氣。因手術使用二氧化碳氣泵輔以充氣,二氧化碳是機體新陳代謝的正常產物,容易經肺泡排出,本組患者在氧氣3 L/min吸入下,1~2 d氣腫消退。護理上應做到:(1)術中要反復觀察腹部體征,監測血氧飽和度,判斷是否需要穿刺排氣。(2)觀察患者術后有無頸部不適、胸悶憋氣癥狀,必要時進行血氣分析。(3)進行體格檢查,觀察頸部及鎖骨下有無握雪感及捻發音,每班3~5次,觀察并記錄氣腫消退情況。(4)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解釋氣腫原因,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
2.5 飲食護理 本組患者術后禁食3~6 d,進食從流質開始,若無不適,第2天過渡到半流質,第3天過渡到軟食。食譜選擇多樣化,選擇一些患者喜愛的食物,增加患者的食欲。食物加工相對煮得爛、軟,以利于消化,避免辛辣、刺激、堅硬、粗纖維食物如:花生、瓜子、堅果類、韭菜、芹菜等食物,床頭懸掛相應的飲食宣教牌,宣教牌上對患者可食和禁食食物舉例說明。
2.6 出院指導 本組患者住院7~16 d出院,出院前1 d予出院指導:(1)告知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勞累,保持心情愉快。(2)詳細向患者及家屬講解飲食上的注意事項,要少量多餐,細嚼慢咽,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進食高維生素、高營養、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刺激性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堅硬、粗纖維食物。(3)藥物指導,遵醫囑服用質子泵抑制劑以及胃黏膜保護藥,詳細講解服藥時間和劑量。(4)術后3個月復查胃鏡,強調復查的重要性。
胃間質瘤以往的治療手段多以外科手術的主,內鏡只是作為檢查手段,但隨著內鏡下治療技術的不斷成熟,EFR技術的開展給很多患者帶來了福音,同時也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術前的心理護理,讓患者了解手術的優點和特點,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手術,以及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及時發現、處理并發癥,為患者提供全程、優質的護理措施,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重要因素。
[1] 張亞歷,周殿元.圖解消化病學[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3:74-76.
[2] CSCO胃腸間質瘤專家委員會.中國胃腸道間質瘤診斷治療專家共識(2011年版)[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1,16:836-844.
[3] Von Renteln D,Riecken B,Walz B,et al.Endoscopic GIST resection using Flush knife ESD and subsequent perforation closure by means of 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suturing[J].Endoscopy,2008,40(Suppl 2):E224-225.
[4] Dray X,Giday SA,Buscaglia JM,et al.Mentoplasty for gastrotomy closure after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 procedures(with video)[J].Gastrointest Endosc,2009,70(1):131-140.
[5] 周平紅,胡健衛,蔡明琰,等.無腹腔鏡輔助的內鏡全層切除術治療源于固有肌層的胃黏膜下腫瘤[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9,26(12):617-621.
[6] Ringdal M,Borg B,Hellstrom AL.A survey on incidence and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first post perative urination[J].Urol Nurs,2003,23(5):341-346,354.
[7] 趙麗霞,張永紅,王萍,等.12例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9):810-811.
[8] 董才華,王健,張春英.上消化道潰瘍穿孔保守治療188例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23:125.
[9] 李偉.預見性護理對改善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后并發癥及VAS評分影響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21):1966-1967.
殷芹(1983-),女,本科,護師,從事消化內科護理工作
楊華,E-mail:nissan3600@163.com
R473.57,R573
B
10.16821/j.cnki.hsjx.2016.08.019
2015-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