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立謝磊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四川 成都 610073)
電大轉型倒逼下的非學歷教育發展思考
謝立謝磊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四川成都610073)
廣播電視大學通過多年的努力,系統的非學歷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同時也遭遇著巨大的困難并面臨嚴峻的挑戰。在廣播電視大學向開放大學轉型的關鍵時期,大力發展非學歷教育被認為是電大向開放大學轉型的重要任務之一。廣播電視大學應抓住機遇,順應潮流,創新機制,發揮優勢,打造品牌,大力發展非學歷教育,為電大向開放大學轉型提供重要支撐。
電大;非學歷教育;發展;思考
非學歷教育是面向學校教育之后以在職成人為主要教育對象,通過短期培訓,對學習者進行知識補充、拓展和技能更新,進一步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創造力和專業技術水平的一種追加教育,是繼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簡稱“綱要”)提出的要“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建立繼續教育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實現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銜接”及“辦好開放大學”,賦予了繼續教育新的內涵,同時賦予了開放大學新的歷史使命。辦好開放大學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舉措,大力發展非學歷教育則是開放大學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在電大向開放大學轉型過程中,非學歷教育究竟應該如何發展,其現實狀況、政策機遇和發展對策等等,都被倒逼著不得不認真思考研究。
(一)電大非學歷教育的成績與特色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電大系統的非學歷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首先省市電大基本建成了比較穩定的非學歷教育的辦學機構,如繼續教育學院、培訓學院、培訓部等,打造了一支經驗豐富的非學歷教育項目開發和運作管理團隊。各級電大非學歷教育的規模逐年增長,服務領域不斷拓展,培訓層次不斷增加,培訓形式更加靈活,培訓內容呈現多樣,培訓對象呈現多元,幾乎開發了囊括所有非學歷教育種類的教育培訓項目。非學歷教育提升了電大的知名度,擴大了電大的社會影響力。
以前針對中小學教師的國培、省培等教師培訓領域主要由師范院校涉足,現在安徽、甘肅、湖北、云南、廣東、貴州、四川等超過全國三分之一的省市電大已經成為當地省級教師培訓中心,許多市州電大也成為當地的市級教師培訓中心,在教師培訓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并且越來越多的省市在教師培訓中形成了國家開放大學負責遠程網絡培訓、各省市電大負責面授集中培訓的混合式培訓模式。河北、廣東、山西、福建、青島、四川、重慶等電大還通過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申請成為當地的國家級或省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承擔了針對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
互聯網+教育的模式在非學歷教育中逐步得到推廣。在全國各地組織部門開展的干部網絡教育培訓中,“組織部與電大合建”的模式在全國各省市已占有較大份額,成為干部在線教育培訓平臺建設三種模式之一。云南、貴州、陜西、吉林、哈爾濱、安徽、海南、甘肅、湖南等廣播電視大學承擔了當地干部在線教育培訓工作。廣東、福建等省級電大還建成了服務于當地的終身學習服務平臺,而國家開放大學建成的非學歷教育平臺也正式上線,為整個辦學體系提供了信息基礎設施、基礎數據、運營管理和支持服務,形成了非學歷教育的全新生態。
可以說,電大的非學歷教育在瞄準政府、面向市場、理順關系、夯實基礎、苦練內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隨著電大向開放大學轉型,非學歷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多地被各級領導所認識,時代也賦予了電大在非學歷教育領域中新的機遇,但也同樣讓電大面臨更加突出的挑戰。
(二)電大非學歷教育的困難與挑戰
在新的歷史時期,伴隨著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進程加快,職業院校開始面向行業企業開展職工繼續教育,企業大學對非學歷教育的介入也越來越深越來越廣,電大非學歷教育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電大要在非學歷教育市場保持或擴大份額,必須立足現狀,創新發展。
電大系統之前所開展的各類非學歷教育項目中,仍以老項目居多、新開發項目較少;獨立開展的項目較多,系統運作的項目較少;承擔企事業單位的考試項目較多,技能培訓項目較少;短期的、臨時性的項目較多,行業性的、長效穩定的項目較少;強調社會服務的項目較多,獲取經濟效益的項目較少。電大的非學歷教育沒有形成自身的特色品牌,社會認可度較低,延續性及可依賴性不強。
部分省份的地方電大由于地方政府辦學思路調整,被并入其他學校成為“電大部”,編制縮減,在業務上僅保留學歷教育部分,這使整個電大系統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嚴重影響了電大系統的非學歷教育工作的開展,有些市、縣電大根本沒有設立專門的非學歷教育辦學機構。
形成目前電大系統非學歷教育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是對非學歷教育重視程度不夠,缺乏來自學校層面的科學的規劃及頂層設計。長期以來,很多電大都將學歷教育當成學校教育的主業,而非學歷教育得不到足夠的重視,致使非學歷教育長期處于學校整體邊緣位置,游離于學校主體辦學之外,沒能在學校發展中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其次,非學歷教育工作機制不夠靈活。非學歷教育是一種面向市場的教育活動,必須面向市場謀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非學歷教育必須遵循市場的各種規則。但是,大部分電大的繼續教育部門都在報怨,單位并沒有建立起與非學歷教育市場相適應的管理機制,也缺乏必要的激勵機制,相反,制約條件太多。有些電大也曾制定過一些激勵措施,但因為種種原因,并沒有真正兌現實施,有些電大反而取消了有利于非學歷教育的獎勵辦法。
第三,非學歷教育辦學理念不夠開放。對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不足,適應非學歷教育的數字化學習平臺及特色網絡課程資源建設比較滯后。
再者,缺乏必要的協作和統籌。作為全國廣播電視大學系統,缺少必要的非學歷教育協作及交流,自2009年全國電大繼續教育工作會以后,直到2015年才再次召開全國電大繼續教育工作會,而四川廣播電視大學更是自2003年以后,就再也沒有召開過全省電大繼續教育工作會。而政府部門在非學歷培訓工作中強調的屬地化管理,也使得各級電大的非學歷教育工作大都各自為政,不利于整個電大系統形成合力。由于廣播電視大學在非學歷教育工作中系統力量的缺失,使得各級電大的非學歷教育工作缺乏溝通了解,省級電大對市縣電大的繼續教育工作缺乏指導幫助。以四川電大為例,在省校內部,對非學歷教育工作也缺少必要的統籌、歸口,致使同一學校多個部門從事非學歷教育工作,一定程度上出現了“內爭資源、外搶市場、各自為政”的問題,不僅不利于學校繼續教育品牌建設,而且容易出現損壞學校聲譽的現象。
此外,非學歷教育成果固化較差,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社會認可度低,非學歷教育與學歷教育的學習成果缺乏必要的認證溝通機制等,也是制約非學歷教育發展不可忽視的因素。
(三)電大轉型期非學歷教育的發展機遇
1.政策機遇
“綱要”第八章對繼續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加快發展繼續教育”、“建立健全繼續教育體制機制。政府成立跨部門繼續教育協調機構,統籌指導繼續教育發展。”、“加快繼續教育法制建設。健全繼續教育激勵機制。”、“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協調發展”、“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1]。國家全面推進實施學習型社會建設教育戰略的背景,為轉型期電大的非學歷教育發展提供了空前的政策機遇。
2.市場空間
“綱要”指出要“繼續教育參與率大幅提升,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年參與率達到50%以上”,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到2020年將增加到3.5億人次,”。由此可見,非學歷教育有巨大的增長空間,也為廣播電視大學非學歷教育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3.現實基礎
經過多年的努力,電大在非學歷教育領域已經做出一定的成績與特色,在電大向開放大學轉型的過程中,電大的校園信息化建設、網絡平臺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及各種非學歷教育資源建設都得到長足發展,為新時期非學歷教育工作的拓展及轉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5年11月國家開放大學首次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非學歷教育的實施意見》,楊志堅校長在2015蘇州國家開放大學非學歷教育工作會上作了《非學歷教育是國家開放大學的重要使命和追求》的講話,這將會極大地推動系統的非學歷教育工作。
在國家大力推進終身教育體系搭建和促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背景下,非學歷教育的市場前景廣闊,電大應該尋找其中符合自身特點并能體現電大核心競爭力的培訓形式和內容。
(一)充分利用政策機遇,獲取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
電大向開放大學轉型,從國家賦予電大的歷史使命看,要從重視學歷教育向非學歷教育和學歷教育并重轉型。長期以來,電大通常是將非學歷教育作為學歷教育的補充,電大各辦學主體也是將學歷教育作為教育的核心和主業。但是,從終身教育的角度來看,學歷教育只集中于人生的某一階段,而在漫長的工作與生活中,需要不斷地補充和更新理念、知識和技能。所以,非學歷教育不應是輔助教育和補充教育,而是終身教育中的主要教育形式,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基礎,是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必需消費品,是國家戰略層面的大事情,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較為重要的支撐體系,在非學歷教育逐步獲得政府、社會高度重視的形勢下,電大自身應該積極爭取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的機遇,成立非學歷教育的研究協調指導機構,為電大將來的發展、轉型中的功能定位和服務面向定位找準依據。
(二)順應時代潮流,創建非學歷教育新模式
移動互聯、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終端等科技的發展,同樣對非學歷教育產生了猛烈的沖擊。學習終端不僅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而且決定了學校的教育方式,電大教育的發展歷程,實際上就是信息技術或學習終端與教育不斷整合的歷程。電大向開放大學的升級應該包含五個方面:三級大的平臺系統變成一站式網絡云平臺,衛星電視網變成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電視端、PC端變成網絡電視、移動智能終端,多媒體資源變成全媒體資源,教學、管理、技術、研究四支隊伍變成教學、管理、技術、研究、服務五支隊伍[2]。
電大的非學歷教育要積極主動適應這種變化,有些省市已先行一步。上海開放大學建設的五大平臺:學習指導平臺、學習成果認證轉換平臺、市民網上學習平臺、數字資源平臺、寬帶網絡平臺,上海學習網開設的八大核心功能欄目板塊,提供在線學習、智能搜索、學習檔案等服務,可以滿足市民個性化、泛在學習需求,且數字資源已涉及職業培訓和休閑文化教育等領域。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創建了中國陜電手機學院,該學院是一所以“5A”即Anyway(任何人)、Anytime(任何時間)、Anywhere(任何地點)、Anyway(任何方式)、Anycourse(任何課程)的泛在學習理念為核心的智能遠程教育學院,為全國廣播電視大學轉型發展探索了一條新路。
網絡平臺不僅為電大學歷教育提供了大規模、高質量、個性化學習服務,也為非學歷教育服務提供了可能。目前,國家開放大學已正式開通了非學歷教育網絡平臺,針對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培訓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一體化、一站式服務的非學歷培訓服務,同時,提供集“平臺、項目、內容、渠道、服務”五位一體的整體解決方案。各地電大可以借此發展形成非學歷教育的全新生態。
(三)揚長避短,充分發揮電大優勢
電大和其他高校相比,面授集中培訓不如普通高校,純粹的網上教學不如網絡教育學院。但電大兼有網絡和系統兩大優勢,采用混合式學習模式整合培訓資源向基層延伸是電大的特長。因此電大非學歷教育應以大眾化、規模化、系統化為主,以面向基層、面向大眾、講究規模效益、采取系統辦學為基本策略,以服務政府部門、行業企業和社會組織為契機開展有組織、規模化的繼續教育。充分利用系統和遠程教育技術手段,結合自身的優勢和特長,積極開展服務大眾“身邊的教育”,如:社區教育、職工教育及各種在線教育。另外,應用學歷教育拉動非學歷教育,將非學歷教育資源引入學歷教育,在學歷教育中引入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教育,使學生在獲取畢業證書的同時也取得某項職業資格證書。
(四)創新機制,促進非學歷教育發展
要大力加強非學歷教育的機制建設和政策引導,構建科學合理的與實際業務相配套且相對穩定的機制。改變目前電大非學歷教育與學歷教育脫節、處于“邊緣化”的狀態,將非學歷教育發展與學歷教育的發展一同考慮,成立跨部門的非學歷教育工作協調機構,統一研究、協調、決策、解決學校非學歷教育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制定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非學歷教育的管理機制,鼓勵和調動全校部門和員工參與非學歷教育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非學歷教育人財物的投入保障機制等。[3]將非學歷教育職能“內置化”,使電大真正成為學歷繼續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兩位一體”的終身教育部門。
同時,還要加強外部機制建設,包括政府聯盟機制,行業、企業等需求單位聯盟機制和教育資源聯盟機制與“學分銀行”機制等[4]。要領導帶頭,科學論證,強制推動。學歷教育的機制建設經歷了相當長的時期并投入了大量人財物,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作為欠賬許久的非學歷教育機制建設更需要有專門的規劃、連續的專項經費和強有力的政策予以支持。
(五)項目驅動,打造非學歷教育品牌
非學歷教育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迫切需要使用更先進、更靈活的方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可以以項目為抓手,由項目管理者帶領非學歷教育項目團隊,按照項目的要求,高質量、高標準地完成工作,實現最終的目標。通過項目驅動推進非學歷教育的快速發展,并實現更高的運營效率。
品牌是質量和信譽的保證。非學歷教育品牌是非學歷教育部門辦學質量、辦學水平、個性特色和風格的集中表現,是社會對學校非學歷教育功效最優化的公認與評價。非學歷教育應該貼近學習者,突出針對性、實效性,制定培訓標準,切實保證培訓質量,提升培訓聲譽和形象,實行品牌化運營。
在電大向開放大學轉型的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應該不辱使命,勇于承擔肩負黨和國家賦予的重任,大力發展非學歷教育,為所在地區經濟和文化發展,為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做出貢獻。
[1]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20—21.
[2]劉增輝.開放大學開啟中國大學建設新模式[J].中國遠程教育,2014(24):20—22.
[3]徐榮,姜磊磊.開放大學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的思考——以安徽為例[J].科教文匯,2015(12):85—86.
[4]袁靈,穆星妍,謝云霞,謝來義,程千.不同類型高校發展非學歷教育策略與機制的研究[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106—112.
(責任編輯:李影丹)
[Abstract]Non-degree education is a kind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form that mainly opens to the working adults after school education。Through years of hard working,Radio and TV University's non-degree education has made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and forme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but it has also encountered great difficulties and is confronted severe challenges。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Radio and TV University,the non-degree education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Radio and TV University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conform to the trend,innovate the mechanism,bring the advantage into full play,build brand,vigorously develop the non-degree education,and provide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pen University。
[Key words]Radio and TV University;non-degree education;development;thought
Thoughts on Developing Non-degree Education Forc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ies
XIE Li,XIE Lei
(Sichuan Radio&Television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73)
G724.82
A
1008—7427(2016)01—0015—04
2015—11—30
四川省教育廳2015年度人文社科一般項目“四川省成人學習者移動學習適應性調查研究”(15SB0360);四川廣播電視大學2016—2017年度一般科研課題“電大轉型時期非學歷教育發展定位及實施路徑研究”。
謝立(1967—),女,重慶人,四川廣播電視大學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繼續教育、遠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