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孫鵬嬌
摘要:現代學徒制下通信專業項目課程的開發,是校企深度融合培養學生的主要任務之一。通信專業項目課程符合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模式又為通信專業項目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提供了有利保障。結合通信專業項目課程開發,對現代學徒制下通信專業項目課程開發的原則、流程以及教學方案等進行介紹。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通信;項目課程;研究
現代學徒制是產教融合、校企深度融合的基本制度載體和有效實現形式,也是澳大利亞、德國等歐洲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和主導模式,得到了世界各國職業教育界的重視。現代學徒制是通過學校和企業的深度融合,專業教師和師傅聯合傳授技能知識,對高職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目前,教育部印發了《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并決定從2015年開始在職業院校當中開展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工作。我國也對現代學徒制進行探索與研究,對現代學徒制模式的教育也非常的重視。現代學徒制如何在通信專業得以實施,校企想要更好的聯合培養,首要解決的問題是通信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和課程的開發。
1現代學徒制下通信專業項目課程是必然的選擇
現代學徒制是企業本位的職業教育制度,也就是說在現代學徒制的發展中,需要企業積極主動參與。現代學徒制中最主要的兩個主體是企業和學校,他們要聯合培養人才,包括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課程體系的構建,課程的開發,以及教學質量的監控和實施等。現代學徒制是以學校和企業合作為基礎,以各企業的用人需求服務目標,以學徒的培養為核心,以課程為紐帶,以學校、行業和企業的參與以及教師、師傅的指導為支撐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模式實施,是企業師傅和學校教師的紐帶,決定了通信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所以課程模式的選擇尤為重要。
立足于通信行業的崗位需求,把通信行業的實通信專業項目課程,際工作內容和工作過程作為課程的核心,把常用通信行業的工作任務作為課程的主要內容,并和國家相關職業資格標準相銜接,若干個項目課程組成課程模塊,進而構成與通信專業崗位內容相對接的課程體系,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職業知識和能力。
2現代學徒制下通信專業項目課程的開發
現代學徒制最大的優點是建立“雙主體”育人機制,與校企合作還會有本質的不同,即企業與學校一樣也是育人的主體,從企業被動參與課程開發轉變為主動作為,甚至起到主導的作用。通信技術領域也呈現出發展速度快,通信新技術不斷更新涌現,通信領域的熱點層出不窮,各種通信技術又不斷的相互滲透,各大通信運營商要立足于通信市場,就勢必要加大人力資源的投入,需要具有高素質的掌握通信新技術的人才來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為了滿足社會對通信行業人才的需求,如何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是重中之重。培養高素質通信人才,通信專業的項目課程開發非常重要。在現代學徒制下通信專業項目課程的開發,不僅能融合企業的工作內容,讓學生學的知識更加貼近于社會需求,而且項目課程的設置,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以提高。
2.1通信專業項目課程開發的原則
通信專業項目課程上擬聯合企業共同建設基于典型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和基于工作崗位專業課程體系,開發基于崗位工作內容并融入工程師認證的專業教學內容和配套教材。項目課程開發應遵從如下原則:(1)學生能通過通信專業課程的學習,獲得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為其終身的專業發展奠定基礎。(2)通過理論與通信行業內容相結合以及實驗與實踐相結合,使項目課程的應用性、實踐性得到更好的體現。(3)通過解決通信專業問題,依托項目課程,通過項目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升。
2.2通信專業項目課程任務的確定
在現代學徒制下,根據通信專業的就業崗位或崗位群,和每個通信專業學生的職業指向來進行通信專業項目課程的開發。項目課程開發老師首先要根據確定的通信行業的就業崗位,來設計每個就業崗位的項目任務,當然設計的任務不宜過多。
2.3通信專業項目課程開發流程及設置
通信專業將結合自身企業的資源,對畢業生面向的崗位群進行調查分析,得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項目課程。同時將對通信行業的職位進行劃分,指導項目課程的設置。學校和通信相關行業共同制定培養方案,確定相應的教學合作模式,將學生的工作情況以及師傅評價納入學生學業評價標準。在通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由企業和學校的參與,按通信行業的用人需求來設置項目課程,建成“公共課程+專業課程+教學項目”的適合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專業課程體系。其中項目課程是完全按照通信行業需求,由通信行業師傅和專業老師共同完成教學任務。課程體系要體現學生的認知規律,關注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2.4項目課程教學方案
項目課程堅持技能為本、能力為重的原則,按照“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的通信人才培養模式思路,以通信行業用人需求為導向,以學徒的技能培養為根本,深化通信專業課程模式的改革,提升通信專業職業教育的核心競爭力。
在教學方案制訂上,打破現行的學科式傳統教學,注重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將通信專業按照主要就業層次及崗位劃分網絡規劃、網絡運行維護、基站建設與維護、網絡優化等為4個方向,每個方向36學分,要求學生畢業前修滿80學分至少選修完成2個方向的課程,且有8學分要求選擇第3個方向的內容,嚴格按照學分制要求進行動態管理。
2.5網絡教學資源開發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專業教學資源庫,讓學生可以靈活安排部分網絡課程的學習,綜合協調非集中實習與教學安排上的沖突。有效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精心地制作了的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課件與實際實驗設備相配合,主要有每一節的講課要點、相關設備的動畫演示過程、課堂思考題等,電子教案中盡可能的將復雜的問題用圖形式表現出來,使學生容易理解。
并且將電子教案、PPT(課件)、錄像及實驗指導書等資料全部掛在網上,實現了教學資料的網絡共享。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與老師進行學習交流,在網上下載課件內容,網上答疑等,有效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滿足教學需要。
3現代學徒制下通信專業項目課程的實施研究
3.1組建“雙師”型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
現代學徒制下,高職教育不但要求教師有良好的理論知識支撐,還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專業實踐經驗和技能,因此,作為新時代的高職教師應具有“雙師”素質,還需要行業的技術精英加入到教學的團隊中。高職通信專業應加強“雙師”素質與“專兼結合”的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因為“雙師”素質與“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推進通信專業項目課程。
3.2教學評價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是實現校企共同育人。學生既是學校學生,又是企業的學徒工,在校教師與師傅聯合傳授知識和技能,工學交替、實崗育人,學院對學生進行雙重教育與雙重管理。學生在學徒期間,需要實習單位和教師的密切配合,共同對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技能、實習情況以及生活情況進行全程跟蹤,隨時調整對學生的管理情況。對于教學需要企業和學校進行合作,企業要派技術精英擔任兼職教師,并且企業還需要派師傅擔任學生的導師。學生不管是在校學習期間還是外出實習期間都要被學校和企業雙重管理,建立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要目標,企業和學校共同對學生進行評價,引導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