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榮榮 胡晶晶 魏瓊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上海 200040)
?
顯微手外科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
樂榮榮 胡晶晶 魏瓊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上海 200040)
目的 總結顯微手外科患者圍手術期護理要點和體會。方法 通過對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顯微手外科手術的患者80例的圍手術期的護理和觀察,總結護理經驗。結果 8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的再植斷指發生栓塞壞死,其余均成功,治療成功率達97.5%。結論 提高圍手術期的護理質量,有利于提高顯微手外科患者的手術成功率,改善患者的臨床預后。
顯微手外科; 并發癥; 圍手術期; 護理
Microsurgical surgery; Complication; Peri-operative period; Nursing
手外科患者常常需要進行組織移植和血運重建,吻合血管的暢通往往是手外科手術成功的關鍵[1]。血管通暢率除了依靠于精細的縫合針線和手術器械,以及術者精湛的縫合技術,護理工作的質量也直接影響手術的成敗率[2]。因此,護理人員必須不斷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細致地觀察病情,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以提高手外科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和預后。本科室近年來通過加強手外科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質量,加強術中監測,積極處理和預防術后并發癥,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顯微手外科手術的患者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齡16~61歲,平均年齡(39.9±17.1)歲。其中,30例患者接受斷指再植術,29例患者接受軟組織缺損行皮瓣移植術,21例患者接受血管斷裂吻合術。術后,除2例患者的再植斷指出現栓塞壞死外,其余均成功,治療總成功率為97.5%。
2.1 術前護理
2.1.1 術前急救和生理護理 手外傷患者往往伴有嚴重的出血,甚至危及生命。護理人員首先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包括密切監測患者的呼吸、脈搏,血壓、觀察其神智是否清醒等,判斷是否處于休克狀態或合并重要臟器損傷。以搶救生命為首要任務,包括立即建立靜脈通道,明確受傷部位和程度,出血量等。并根據情況及時做出相應處理[3]。
2.1.2 心理疏導 手外傷患者病情往往發生突然,常伴有疼痛和流血,再加上不確定手術預后,患者容易出現悲觀、恐懼、緊張和焦慮等情緒,不僅影響患者對護理工作和治療的依從性,而且易于造成血管痙攣引起肢體缺血,進一步加重病情[4]。因此,護理人員在做好生理護理的同時,要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用親切的語言,給予患者安慰,向患者講述一些有關疾病的知識,使患者對預后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以正確的態度面對疾病。護理人員還可以用成功的病例鼓勵患者,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以及緊張焦慮的負性情緒,幫助患者樹立樂觀向上的態度,積極配合手術。
2.2 術中護理 手術中,由于麻醉、輸液和失血,使患者對溫度格外敏感。低溫刺激易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管平滑肌痙攣,增加血管危象的風險。因此,手術中,應保持手術間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在手術前30 min,應將手術間的溫度和濕度分別調到22~25 ℃ 和55%~60%,并且術中應做好局部保暖工作。加強患者生命體征尤其是血壓的監測,及時報告醫生,預見性開展血管危象的防治工作。選擇最佳穿刺途徑,提高術中穿刺的成功率,避免重復穿刺對血管的刺激。
2.3 術后護理
2.3.1 復溫護理 移植組織的溫度降低,會導致微血管處于收縮狀態,影響微循環。因此,術后復溫對移植組織的存活相當重要。手術結束后,應立即用溫熱生理鹽水紗布濕敷移植組織。回到病房后,可用電熱毯或熱水袋幫助移植組織復溫,不建議使用烤燈來幫助組織復溫,烤燈復溫一方面容易烤傷皮膚,另一方面容易提高表面局部溫度,而掩蓋對內部實際溫度的判斷[5]。如果術后2~3 h溫度不能恢復正常,應警惕是否存在血循環障礙。
2.3.2 體位護理 體位改變會影響患指(肢)血液循環,導致吻合血管發生痙攣,甚至血管內血栓形成。因此,手術后,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患指(肢)需制動7~10 d,患指(肢)放置的位置一般采取略高于心臟的位置,并維持于功能位。患指(肢)過度抬高,會影響移植組織的血液循環,放置過低,會導致靜脈回流不暢,導致組織腫脹的加劇[6]。另外,護理工作中,還應注意避免患指(肢)受壓影響血流動力學,護理人員需要教會患者在床上進行大、小便,有規律地給患者進行肌肉按摩,以緩解疲勞。
2.3.3 飲食護理和環境護理 術后,患者的飲食應當以清淡為主,建議患者多食水果、蔬菜和富含纖維的食物,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忌辛辣、戒煙酒。對便秘患者,可給予腹部按摩幫助腸道蠕動,也可飲用番瀉葉水幫助排便。保持病房內清潔、整齊、空氣流通,將濕度控制在60%~70%。香煙中的尼古丁易引起血管痙攣,導致患指(肢)移植失敗。應向患者和家屬說明吸煙的危害,保持病房的無煙環境。另外,低溫可引起血管痙攣,但溫度過高可引起局部充血,加重組織腫脹,導致血循環障礙。因此,病房內的溫度以24~26 ℃為宜[7]。
2.3.4 生理護理 術后疼痛可引起血管痙攣,導致血管危象使再植手術失敗。因此,術后需常規服用鎮靜止痛藥,必要時肌注止痛藥。同時預防感染,及時更換有污血滲出物的紗布敷料,注意傷口處要保持清潔和干燥。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和記錄傷口滲血量、張力大小、毛細血管充盈情況、疼痛程度、皮膚溫度和顏色,對顏色暗的患指(肢),可針刺或小切口放血(切口處給予肝素鹽水,防止血液凝固,密切觀察血液的顏色以及血流速度,及時發現動、靜脈發生堵塞)。當傷口的滲血量較大、皮溫逐漸降低,皮膚局部張力增加且顏色變深、毛細血管充盈不良等情況時,應警惕血管危象,做好緊急處理準備。
2.3.5 心理護理 由于疼痛刺激,術后生活能力下降和對患指(肢)功能恢復的不確定性,患者常常感到恐懼、自卑、意志消沉[5]。護理人員應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同時,護理人員還應鼓勵家屬積極配合護理工作和治療工作,使患者獲得家庭支持,增加護理依從性。
2.3.6 血管危象的預防 血管危象是手外科手術常見的也是最嚴重的術后并發癥,血管危象的預防重于治療,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并密切觀察血管危象的各項指標[8],包括皮膚溫度和顏色、腫脹程度和毛細血管返流情況:移植組織皮膚溫度為33~35 ℃,與健側皮膚溫差2 ℃以內;指壓皮膚后,充盈毛細血管能夠在數秒內恢復正常;組織移植后,皮膚顏色紅潤,或者與健側皮膚一樣。腫脹程度可分為輕度:指移植組織輕度腫脹,但皮膚紋理仍可見;中度:指移植組織明顯腫脹,且皮膚紋理部分消失;重度:指移植極度腫脹,且皮膚紋理完全消失。護理人員應當采取高效方法,排除一切可能導致血管危象的因素,確保手術的成功。
2.3.7 功能鍛煉 術后患指(肢)的康復訓練對其功能恢復和遠期預后非常重要,因此,在不影響傷口愈合的情況下,應盡早開展功能鍛煉,先從輕度活動量開始,然后逐漸增加活動量,并逐漸過渡到主動鍛煉。
圍手術期的護理質量對于提高顯微手外科患者臨床療效具有重要意義。護理工作中,我們應給予患者全面周到的護理,包括生理和心理護理,環境和飲食護理,做好疼痛護理和對并發癥的預防,盡早開展功能鍛煉,這些將有利于提高手術成功率,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1] 郭蘭. 顯微手外科圍手術期患者護理[J].北方藥學,2014,11(1):181.
[2] 李付梅.顯微手外科手術324例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12):1909.
[3] 姜璐.鎖骨下動脈筋膜島狀皮瓣轉移修復術的圍術期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0(6):22-24.
[4] 李琦,關雪娟.手顯微外科病人的整體護理體會[J].中國衛生產業,2013,6:36.
[5] 王繼紅,吳新,吳艷霞.臨床護士對舒適護理的認知調查及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0,14(2):69-71.
[6] 陳少群,鄧珊,曾妙弟,等.240例斷指再植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2,34(6):155-156.
[7] 鄒紅麗.顯微手外科圍手術期患者護理[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23:235-236.
[8] 何艷琴.顯微手外科斷指再植手術前后的護理[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23:232.
樂榮榮(1983-),女,浙江寧波,大專,護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R473.6,R622
B
10.16821/j.cnki.hsjx.2016.17.029
2016-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