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華
(江蘇省泰興市中醫院手術室 江蘇 泰興 225400)
腹股溝嵌頓疝是臨床上常見的急腹癥。該病是指患者的腹腔臟器在進入疝囊后,因外環口狹窄,不能自行復位而停留在疝囊內,繼而使其發生血液循環障礙的一種疾病[1]。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該病在老年群體中的發病率高達11.8‰[2]。該病患者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極易引發絞窄性腸梗阻、小腸壞死等疾病,從而危及其生命。為了探討對超高齡左側腹股溝嵌頓疝伴小腸壞死患者實施圍手術期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我們對2015年3月14日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1例94歲超高齡腹股溝嵌頓疝伴小腸壞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3月14日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1例94歲超高齡腹股溝嵌頓疝伴小腸壞死患者。此患者為男性,于60年前發現其左側腹股溝有一包塊,且此包塊在長時間站立時出現,在平臥休息后自行消失。近年來,此包塊已由核桃大小逐漸增至鵝蛋大小。患者在入院6小時前,此包塊突入其陰囊內,不可回納,且其出現了下腹部墜痛的癥狀,經醫生診斷其患有左側腹股溝嵌頓疝而收住入院。此患者無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且其生命體征平穩。對患者進行腹部叩診檢查可聞及鼓音,其腸鳴音為7~8次/分,經各項常規檢查顯示其具有進行手術治療的指征。在術前30min將2.25g的頭孢唑肟與100ml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混合后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并于22∶30對其進行手術。術中發現患者有一段長約80cm的小腸無活力,呈深紫色,且發生了缺血、壞死,但未發生穿孔破裂,其腸系膜血管內可見血栓形成。用38℃左右的溫熱鹽水紗布墊熱敷患者壞死的腸管,觀察20min后,發現其腸管仍無活力,且顏色仍未改變。因此,主刀醫生判斷患者的這段腸管已經壞死,立即將其切除,然后對其進行小腸吻合術。患者于2015年3月15日00∶55手術結束,安全返回病房。
2.1 術前準備 在接到急診手術的通知后,護理人員首先在電腦中查閱此患者的相關信息,然后根據其性別、年齡、病情、擬行的手術方式、術中的體位及麻醉的要求等準備好相應的物品。檢查手術室內常用物品的數量是否充足,檢查相關儀器和設備的性能是否良好,并將搶救車推至手術室門外備用。此患者的年齡較高,其體溫的調節功能較差,因此,在手術前30min,將手術室的溫度調至26℃,并將濕度控制在40%~60%之間[3]。同時,提前準備好37℃的溫鹽水沖洗液、保溫毯和液體加溫儀。
2.2 術中配合
2.2.1 進行心理護理 由于此患者身體不適,且年齡較大,反應較遲鈍,因此,其在入院后表情淡漠,不愿與人進行交流,對護理服務的依從性較差。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耐心傾聽其主訴,并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其進行解釋和安慰,從而增加了其安全感和親切感,提高了其對護理服務的依從性。
2.2.2 建立靜脈通路 在為患者開放靜脈通路前認真評估其靜脈的情況。此患者手臂上的血管稍硬,彈性較差,因此,護理人員選擇對其上肢較粗大的血管進行穿刺,并保證一次性穿刺成功。另外,此患者體形消瘦,皮膚松弛。因此,在為其粘貼醫用膠布后還要使用繃帶在套管針處纏繞一圈,以防套管針滑脫。
2.2.3 進行皮膚護理 ①此患者的年齡較大,其皮膚的感覺功能、敏感性和彈性均較差,且其體型消瘦,皮下脂肪薄,因此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壓瘡。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在患者的肩胛部、肘部、骶尾部、足跟處等易發生壓瘡的部位均涂抹凡士林,使其皮膚表面上形成了一層柔軟的保護膜,從而大大降低了其壓瘡的發生率[4]。②根據此患者受壓部位皮膚面積的大小選擇合適的減壓貼,貼在其受壓處。同時,在患者的膝下墊上軟墊,在其足跟處墊上軟圈,以減輕其受壓部位的壓力,防止形成壓瘡。③移動患者時的動作要輕柔,避免因拖拽而造成其皮膚破損。④在使用約束帶為患者固定四肢時,應調整好約束帶的松緊度,約束帶的松緊度以能插入四指為宜。⑤此患者的皮膚有較多的皮屑脫落,導致負極板粘貼不緊。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先用新潔爾滅棉球擦拭患者的皮膚,清除其皮屑,然后再重新為其粘貼負極板。
2.2.4 進行管道護理與病情觀察 在為此患者插入導尿管前,遵醫囑在導尿管外涂抹利多卡因膠漿,從而起到局部麻醉、松弛患者尿道括約肌、解除其痙攣癥狀、促進導尿管順利插入的作用。在對患者進行手術過程中,密切監測其血壓、心率、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體溫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一旦發現其生命體征出現異常,要及時告知醫生并協助醫生對其進行處理。
2.3 術后護理 檢查此患者受壓部位尤其是骶尾部的皮膚情況。妥善固定胃管、引流管和導尿管,并貼好標識貼。移動患者時的動作要輕、穩、慢,避免將導管帶出。在患者回到病房后,協助其保持舒適的體位,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
經護理,此患者術后切口的愈合情況良好,未出現切口滲血、滲液等情況;其精神狀態較好,愿意與人交談,未出現緊張、焦慮或抑郁等不良情緒;其術后未出現血清腫、腸管損傷、腹股溝神經損傷等并發癥;其對護理服務非常滿意。
腹股溝嵌頓疝伴小腸壞死是老年患者常見的急腹癥之一。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療法治療該病。但對超高齡的 此病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風險較高。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表明,對超高齡的左側腹股溝嵌頓疝伴小腸壞死患者實施圍手術期優質護理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降低其手術的風險。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對超高齡左側腹股溝嵌頓疝伴小腸壞死患者實施圍手術期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消除其負性情緒,且能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1] 崔兆清,章陽,孫善平.無張力疝修補術在老年腹股溝嵌頓疝中的應用體會[J/CD].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2,6(3):857-858.
[2] 郭俊斌. 無張力疝修補術在老年急性嵌頓性腹股溝疝中的應用體會[J]. 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08, 31(7):69-72.
[3] 李桂秋. 高齡腫瘤患者術中護理配合[J]. 中外健康文摘,2011, 8(8):44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