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躍龍

【內容摘要】與專業課相銜接是職業教育數學教學發展的方向。作為一名中職數學教師,應該關注數學知識與專業內容的銜接,使學生學會以專業的角度看數學。本文根據自己的教學心得談談數列教學與財經專業相結合的幾點做法。
【關鍵詞】中職數學 ?財經專業 ?數列教學 ?對接
一、以專業為背景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課堂教學的第一步一般是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新知學習。在學習等差數列時,筆者創設了一個專業知識求解背景,將學生帶入專業情境。
出示一張企業帶息商業匯票,面值一萬元,票面年利率為8%,按單利計算。
問題:
(1)從第一年到第五年,各年年末的終值分別是多少元?
(2)從第一年到第五年,各年年末的終值數據排成一數列,該數列有什么特點?
(3)從以上五個數據的規律,你能知道第n年年末的終值是多少元嗎?
通過此問題,學生鞏固了《財務管理》中單利終值的計算方法,并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新知識,研究新知識,避免了學生對數學知識反感情緒的出現,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構建本課的知識結構,可謂“學以致用”。
二、用數學知識理解專業課
學生在學習財務會計課程中,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之-年數總和法時,由于對公式不理解,記憶公式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并會導致計算錯誤。在學習完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后,筆者舉了一個具體的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例題。
例題:建造設備一臺,原價740萬元,預計凈殘值20萬元,預計可用5年,試用年數總和法計算每年折舊額。
分析:根據計算公式:
年折舊額=(原價-預計凈殘值)×逐年遞減年折舊率。
逐年遞減年折舊率=(預計折舊年限-已折舊年限)/[預計折舊年限×(預計折舊年限+1)÷2]
∴本題固定的折舊基數=原價-預計凈殘值=740-20=720
逐年遞減年折舊率依次為:5/15,4/15,3/15,2/15,1/15。解得:
第一年=(740-20)×(5/15)=240
第二年=(740-20)×(4/15)=192
第三年=(740-20)×(3/15)=144
第四年=(740-20)×(2/15)=96
第五年=(740-20)×(1/15)=48
通過分析解題,學生不難發現實際用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是一種加速折舊法。五年的計提額成等差數列。倒序來看,從第五年開始,首項為(740-20)×(1/15)=48,公差也為(740-20)×(1/15)=48,這樣5年的計提折舊總額正好為720(740-20)。站在等差數列的角度來看年數總和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學生理解透徹,對于公式自然就掌握了,并明確了這種計提方法的優點:(1)初期使用提供的經濟效益較高,因此,折舊費用也應較高,符合收支配比原則;(2)因當今科技發展快,采用此方法可以使資產成本在較短的時間內收回,避免了無形損耗對固定資產的損失,可以加快固定資產的更新能力和提高企業技術水平;(3)隨著資產的使用,其相應的維護、修理也會逐年增加,采用加速折舊法可以使成本在使用壽命內比較均衡。這樣的數學教學,真正做到了為專業課服務。
三、結合專業課,拓展課堂教學形式
專業背景下的課程實施過程應當是一種開放的教學過程,其教學不再是簡單地向學生灌輸現成的知識,而是向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方法和學習途徑,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去研究、思考、應用。下面就數列在分期付款中的應用開展探究合作性學習。
例:張強購買了一套商品房,總價50萬元。首付現金30%后,余下的款額向銀行貸款。貸款期限為10年,月利率5%(按復利計算),貸款后的下一個月開始每月向銀行還一定數量的款額。該銀行推出兩種還款方式:一種是等本息分期付款(每期所付款額相同),一種是等本金分期付款(每期所付本金相同,再加付上一期利息)。請你幫助張強分析一下,選擇哪一種還款方式比較合理。
探究合作性學習形式:分組合作式學習方式(按6人一組分組進行研究),每組推薦一人介紹本組的分析情況。
探究合作性學習過程:(1)利用等比數列求和知識計算等本息分期付款每月還款額和還款總額。(2)利用等差數列求和知識計算等本金分期付款每月還款額和還款總額。(3)對小張年齡和收入情況的不同假設作出多種開放性結論。
探究合作性學習收獲:一方面,使學生增長了專業知識,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改變數學的教學現狀。另一方面,使學生提高了能力,包括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有助于改進單一學習方式的弊端。
總之,在中職的數學教學中,要聯系實際,突出專業個性,緊緊圍繞本專業的課程,不斷去挖掘現實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把數學知識與專業課有機的融合,努力讓學生感到“我學習數學是有用的”。在平時教學中要多注重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采用應用型的教學方法,列舉數學在生活生產中應用的例子,選擇簡單的,容易上手的問題,結合學生所學專業,把專業中的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歸納出數學方法,用這些數學方法解決專業崗位中的實際問題。財經專業的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非常貼近,如商場中熱衷的返銷促銷活動、營銷方案的策劃、體育彩票、貸款購房等現象,無不與財經專業知識相聯,這都有待我們進一步探索與發現。
(作者單位:安徽省宣城市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