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敏
繪本是適合低年級兒童閱讀的一種閱讀材料,其特點在于圖文結合。繪本的形式表現為其文由多個連貫的故事組成,每一個故事在三十個頁碼左右,內容以圖畫為主要表現形式,附較大字體文字,適合兒童認知學習的特點,易受兒童接受、喜愛,因此繪本閱讀可成為低年級兒童閱讀經歷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繪本閱讀能夠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絢麗多彩的圖畫對于剛剛邁入校門的孩子來說其趣味性遠高于生澀的文字。精致的繪本板式、精美的繪畫構圖對孩子們的視覺具有強大的沖擊力,能夠引起孩子們產生愉悅的情緒。例如,在《母雞蘿絲去散步》一文中,圖畫上狐貍的貪婪、狡詐的眼神讓孩子倍感緊張;而《月亮的味道》所展示的薄薄脆脆大月亮餅子直觀地激起了孩子們的食欲。孩子們在閱讀過程中容娛樂學習于一體,享受著文學,感染著美學。
第二,繪本與兒童的世界緊密相連。在繪本中,詞匯是孩子的詞匯,兒童文學家利用這一特點構筑了令孩子們著迷的情節、內容豐富的故事。每個故事的主人公都與孩童的生活貼近,它們是孩子們熟悉的玩具、動物及與自己同齡的伙伴,故事情節源于生活。例如《鼠小弟的故事》,它貼近于兒童生活,易激發兒童的學習、閱讀興趣,從而進入兒童的生活,故一版再版。
第三,繪本給孩子們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簡練的語言、豐富的圖畫使得孩子們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不由自主地對故事情節展開豐富的想象,構思故事中人物的語言、動作,進而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例如《第五個》一文中,每一個受損的玩具走進那道門,出來之后,又變得鮮亮麗。門后面有什么樣的世界?發生了什么樣的事情?一個個想象在孩子們的腦海中浮現,洗滌著兒童們的心靈,給孩子們帶來無限的啟迪。
繪本對于低年級孩子像一把打開閱讀之門的金鑰匙,作為教師如何組織繪本閱讀教學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思考:
一、深情導讀,在妙趣橫生的故事中激發兒童繪本閱讀的興趣
當教師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把故事用最好的語言并帶有自己深情的聲音讀出來,并輔以動作神態進行演繹,閱讀的這種樂趣、美感才能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深刻地留在孩子們的記憶中。
例如低年級的孩子在閱讀《猜猜我有多愛你》時,教師們可以引導孩子們猜猜大兔子聽到小兔子說自己對媽媽的愛的形容如有自己張開的手那么大,和自己盡力跳的一樣高時,兔媽媽將會進行怎樣的回答?閱讀完這一故事要求孩子想象對某人說“猜猜我有多愛你”,他會用什么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愛呢?通過切身體會、角色互換,孩子們會本能的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主人公,去感受、思考故事。
二、引導讀圖,讓兒童們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學習閱讀
繪本的形式是圖文結合的方式敘述故事。在繪本里面,圖畫是主體,是生命。繪本教育的目的是讓一個識字不多的孩子僅通過看畫面的感受讀出故事的大意。
例如在《逃家小兔》一文中筆者以下面方式指導孩子們通過彩圖感受母親的愛:第一幅彩圖讓孩子想想媽媽用紅蘿卜來釣小兔子的原因,從而使得孩子明白只有媽媽最了解自己。第二幅彩圖的目的是引導孩子想象媽媽找小兔子時面對危險的高山做的準備有哪些?從而體會母愛無懼艱險,母愛如山。
三、巧妙設疑,引導孩子積極地猜想,提高繪本閱讀的能力
優秀的繪本在講述故事的同時,在無形中幫助孩子提升觀察力,豐富其想象力,升華其精神境界。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會在簡明的文字與細膩浪漫的圖畫中自由馳騁。
比如在繪本《逃家小兔》的教學中,當教師問到“為什么小兔會逃跑?”時,孩子們的積極性特別高,但由于經驗的局限,回答還是比較集中,教師又問:“它會遇到什么危險呢?”這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大家都奔著這個主題展開討論了。
四、創置意境,激發孩子們在游戲中享受繪本閱讀所帶來的快樂
在對繪本閱讀的過程中,筆者認為教師應通過預設一些游戲的情節引導孩子們主動探究,目的引起孩子們在情感上的強烈共鳴,促使他們通過角色扮演或身體動作對繪本故事做出回應。在游戲的情境中低年級孩子理解故事相對而言會比較容易些。
例如我們在繪本閱讀學習中,首先安排閱讀《逃家小兔》,繼而開展語言游戲《兔媽媽找兔寶寶》,后者讓孩子們孩子扮演不同變形的小兔與當兔媽媽孩子進行語言接龍游戲。
五、總結經驗,體悟內涵,在繪本閱讀中獲得情感的升華
繪本里淺顯易懂的故事娓娓道來,使孩子們的情感認知及生命哲理得到猶如清泉般的洗禮。
例如在《我爸爸》一文的中,通過閱讀感悟,孩子們充分體會到了父母的愛,豐富了他們的情感,激發他們的愛心。
因而,繪本閱讀這一高貴的閱讀方式,能夠除卻功利心、抒發閱讀者的悲憫胸懷。讓孩子們在與大師對話過程中享受童年的精妙,享受穿越了時空、跨越了文化、直抵到心靈的溫暖與感動。就讓繪本閱讀為兒童打開美麗的閱讀之門吧!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長淮新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