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光明
摘 要:當前,國內不斷出臺新的法律法規,主要是為保證我們生活的環境更好的美好,呈現良性發展,常理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家頒發的法律法規就相當我們上面說的規矩,不管我么要做什么樣的事情都要遵循這個規律。然而國內的民商法與經濟法之間出現一些具有爭議性的問題,文章就這個問題進行相應的研究。
關鍵詞:民商法;經濟法;關系互補
文章以利益是視角作為切入點,對民商法與經濟法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只是為了證明民商法與經濟法之存在一種互補的關系。同時這兩部法律之間也具有一定的差異,如民商法的主要作用就是為更好的保證個人的合法利益,其側重點是提升個人的經濟效益。經濟法主要針對企業或集體,側重點就是為了保證集體的利益。經濟法可以解決民商法中無法解決的問題,有利于提升提我國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升。
一、經濟法與民商法的區別
(一)在權利、保護點不同
民商法的保護對象范圍較廣,如自然人(民事主體自然人)、法人,以及在其他組織中的公民,上述這些人都受到民商法的保護,沒有人能夠隨意的侵犯他們的權利。除此之外,在民商法中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因此受保護的公民都具有一樣的權利與責任。經濟法與民商法在保護人群以及權利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經濟法會根據保護人群的不同,賦予他們不同的權益與義務,因此在經濟法中會將受保護的人群劃分成為三類,第一類是國家,第二類是企業,第三類是個人。同時我國的經濟法還會依據市場中主體地位、環境以及經濟進行權利與義務的劃分。這種情況主要體現在壟斷行業中的消費者以經營者身上。
(二)主體表現出的限度不同
在民商法中相對的關系是可以根據當事人的意愿進行相應的改變,可以重新設定,甚至還可以將其廢除。隨著我國經濟以及社會的發展,大部分人會取得上方共同的意見,將法律中存在的限制一一排除,這樣才能夠讓雙方都滿意。但是,經濟是由政府制定出臺的公法,不管是什么人都要遵循法律中的規章制度,需要企業與個人犧牲自身的利益保證社會整體的經濟利益,這樣就能夠保證我國經濟與權利之間的平衡。我國出臺的《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護消費者的狠罰權益,不管是從立法角度上說,還是從實行后的效果上說,都是民商法無法達到的高度,同時民商法也無法與經濟法一樣不斷的提升我國產品的質量,進而增強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保證產品的優勢。
(三)內容、目標存在差異
民商法是根據個人的觀念以及方法論形成了一種特性,這也就是我們常常說到的個人本位特性。該特性表明民商法更側重個人在短期內的經濟利益。除此之外,民商法中還鼓勵個人經濟利益朝最大化發展,在個人主義的觀念中已經形成了人屬于高級動物的觀念,面對經濟利益時自己可以做出決定,社會是有每個個體組成。由此可見,民商法側重是個人利益。然而,經濟法則側重于社會整體的利益,經濟法中層級提出:每個人都與社會具有非常密切的來呢西,個人呢利益主要是從社會的發展中創造出來的。因此,在經濟法中提出每個公民都必須為社會的發展承擔其相應的責任。由此可見,經濟法的側重點是不但促進我國的經濟、社會以及環境共同發展,最終實現人類全面發展的目的。
二、民商法與經濟法之間互相聯系
有很多個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為了能使自己的利益能夠獲得的最多、最大,運用一些違法的行為,他們的很多做法違背了我國市場的經濟競爭方式,我國市場經濟中要求企業或是個人要公平的競爭,他們的違法和自私的行為間接地使經濟發展的公平競爭環境遭到破壞,除此之外,他們的行為會使很多人產生不滿的心態,致使更多的人開始破壞公平競爭的環境,造成了市場經濟發展秩序的紊亂。
經濟法與民商法有共同扎根在市場經濟中共同發展,同時經濟法與民商法又都在一定的范圍內對經濟進行微觀、宏觀調控。經濟法與商法之間相互配合,互補并存,民商法的基礎是經濟法。除此之外,經濟法還會對民商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矯正。由此可將,經濟法與民商法之間呈現出統一辯證的關系。
(一)在調整對象方面的關系
盡管民商法與經濟法在調整對象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有促成了經濟法與民商法之間的互補的關系。由于民商法中側重的是自治,在法律中屬于私法。因此民商法中經濟活動的經濟主體主要是憑借個人的思想決定個人的行為活動,不會出現對個人的意志進行強制行為,一般情況下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個人通過自己的意志對多種情況下的法律進行相應的排除。另外一種情況是只有當事人主動行使訴訟權利時才能對其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反應了法律中新生資產的要求,同時也是順應了資產階級的要求,簡單來說,只要政府的干預越少越好。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關系也發生了改變,,民商法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民商法已經無法解決經濟宏觀調控帶來的問題。因此,經濟法應運而生。經濟法中的調控對象的前提是國家權利對經濟關系日趨完備,然后在確立市場經濟主體的基礎上,建立宏觀調控系統,并對經濟活動進行相應的監督管理。
(二)民商法與經濟法——價值取向關系
法對于社會而言是為了突出社會的正義,無論是經濟法還是民商法都具有這樣的意義。在民商法中其不會受到市場主體之間的關系變化的影響,因此在市場中的每個主體受到的保護力度都是相當的。然而經濟法對市場主體的保護力度還是有所不同的,他會根據主體的強弱賦予其不同的權利與責任。盡管經濟法與民商法的主體分別是社會權利與個人權利,但是社會與個人之間又有著密切的聯系,導致經濟法與民商法之間有了交叉。其實經濟法與民商法具有一致的目標——社會正義。
三、總結
在市場經濟中每個人利益都與整體的利益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們之間呈現互補的狀態。然而國內的法律還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這就需要外部的力量對我國的經濟進行協調,這種外部力量就是公共權力。只有這樣我國經濟力量才能實現最大化,個人的利益也才能大都最大化。由此可見,經濟法與民商法是互補的關系。
參考文獻:
[1]徐海陽.民商法與經濟法二者的區別與聯系[J].經營管理者,2011(04).
[2]羅江.試論經濟法與民商法的價值比較[J].法制與社會,2010(26).
[3]李鐸.淺談民商法與經濟法的聯系[J].法制與社會,2010(34).
[4]余國祥.淺議民商法與經濟法的關系[J].經營管理者,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