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秀
摘 要:本文對我國農村文化站建立和發展以及文化站的作用,并就文化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給出農村文化站未來發展方向的建議,希望本文能夠對我國農村文化建設提供相應的幫助。
關鍵詞:農村文化站;發展現狀;發展方向
農村文化站是我國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地,在我國全面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農村發展建設的初期,農村文化站為農民文化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善。
一、 我國農村文化站的發展現狀
(一) 農村文化站建立及發展
2005年我國頒布《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以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為了豐富農村文化而建設文化站。至此,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文化事業發展進入了政府主導、有專門機構帶領的時期,各級鄉鎮綜合文化站紛紛在農村地區建立。
(二)農村文化站為農村人民生活帶來變化
到目前為止,占全國總人口60%以上的農村人民,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展覽館以及科普培訓機構,極大程度地提高了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水平,其中標志性的表現是,農村人群的閱讀量逐漸提升,農村人口的平均學歷越來越高。農村文化站不僅在農村人口文化素質提高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集體舞以及各種傳統文化活動的開展,也給農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光添彩。
二、農村文化站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一) 文化站資金投入不足
雖然文化站建設已經滲透到我國農村的各個鄉鎮,但是,農村文化建設的發展存在明顯的區域不平衡的特征。我國沿海地區和發達地區的農村文化站擁有更多的文化資源,文化站負責工作者的個人業務素質也比較高,而偏遠地區的農村文化站還能停滯于建設圖書館、書報亭的程度,不能滿足群眾文化發展需要。另外,與城市文化發展相比,農村文化站自身的文化建設水平明顯不夠。造成這種區域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在于農村文化站的資金投入仍舊不夠,無法吸引較高水平的文化產業入駐,也不能留住相關的人才。
(二)文化站作用發揮不足
文化站是受鄉鎮人民政府領導的公益型文化事業機構,它的基本任務是運用文化手段進行宣傳鼓動和思想教育工作,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但由于其功能減弱,加之文化站對農村本土文化的發展不足,文化資源建設重點不突出,導致不少地方群眾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滿足,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看歌舞難,文體生活十分缺乏,從而使賭博和封建迷信活動有所蔓延甚至泛濫。
(三) 文化站保有的文化資源不足
農村文化站建設的最終目的市促進農村群眾精神文明發展,起到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和教育作用,但這并不意味著文化站是“學校”,也不意味著農村群眾要完全接受城市文化和外來文化。文化來源于生活,我國廣大農村的多樣化生活本身造就了十分“接地氣”的農村文化,但是這些文化沒有得到完全的利用;另外,與農村經濟發展相關的一系列科學技術,也沒有在文化站建設中得以完全體現。
三、農村文化站的未來發展方向
(一)拓寬文化站資金來源
要消除農村文化站建設和發展的地區差異,是農村群眾切實從文化站建設中獲得好處,就必須先豐富文化站自身的條件,資金投入是十分必要的。政府能夠投入的資金受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政府財政收入的影響,只能夠供給文化站基本需求,因此,拓寬文化站資金來源,是農村文化站未來發展方向之一。可以采用鼓勵農村群眾對文化站進行投資的方式,收民間捐贈作為文化站的發展資金,也可以建立鄉鎮文化發展基金會,從鄉鎮企業或城市企業處獲得相關的資金用以建設文化站。
(二)加濃鄉土文化元素
農村文化工作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就是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求知、求富、求安、求樂” 需要。我們要結合當地實際,設計工作內容,盡量突出鄉土文化內涵,使文化站不僅能夠實現對農村鄉土文化的利用,也可以極大程度地吸引農村群眾參與文化站建設、參與文化活動,從而發揮文化站應有的功能。例如,以傳統節日為契機,組織農村群眾回憶傳統文化民俗,進行本地民俗表演、開辦廟會等,以此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并吸引城市人口來逛大集、趕廟會,以此促進經濟交流。
(三)重視文化資源的發展
利用集市和春節等傳統 節日人流大的機會,結合“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通過出黑板報、廣播喇叭、發放科技資料等,宣傳黨的農村政策,介紹別地致富能人在種養、農副產品深加工方面的經驗, 擴寬本鄉農民的視野,提升文化科技素養,放開手腳大搞商品生產,涌現一批種養專業戶、專業村,使全鄉經濟有突破性發展。鄉鎮政府可以通過鼓勵辦學、給文化產業進駐農村開政策綠燈的方式,直接獲得相關的文化資源,這樣既能夠解決農村文化資源保有量低的問題,也可以有效地提升文化站工作者的職業能力,并保留住相關的人才。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農村文化變遷即將進入一個新的時期,農村文化站要承擔起農村精神文明發展的重任,就有必要對自身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尋求未來發展方向,相信隨著各地鄉鎮政府和農村群眾的共同努力,農村文化站建設一定能夠碩果累結。
參考文獻:
[1]沈樹芬.鄉鎮文化站現狀特點及思考[J].參花(上),2015(05): 123-124.
[2]郝秀娣.如何開展好文化站的工作[J].神州,2014(03):110-111.
[3]楊雪梅.淺析農村文化站干部素質的提高[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5(04):142-143.
[4]陳寶山.論農村文化站在農村傳統文化傳承中的作用[J].科學中國人,2015(0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