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娜(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葡萄牙語西班牙語系,四川 成都 610000)
?
學習策略在西班牙語高年級翻譯教學中運用的研究
羅娜
(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葡萄牙語西班牙語系,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學習策略,就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方案。筆者運用學習策略理論,對西班牙語高年級翻譯教學活動進行了考察,著重從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兩方面分析該語種翻譯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希望本文能夠為漢語和西班牙語互譯理論體系的建設添磚加瓦,改善該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學習策略;西班牙語翻譯教學;教學效果
西班牙語翻譯領域理論和實踐的研究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根據西語畢業生就業的大致方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與西班牙語相關的,無論是哪個行業,都離不開良好的翻譯能力。而如何提高學生該方面的能力,這就對西班牙語翻譯課程教師提出了一個嚴峻的挑戰。任何實踐的操作都離不開科學的理論指導,在翻譯課程中,運用一定的教育學學習策略,有助于學習者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意識地制定有關學習過程。但學會該策略并不意味著能在學習、教學中運用它。因此,教師還必須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調節的學習,運用在西班牙語筆譯課程中,即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激勵自己使用適當的翻譯技巧進行練習。
有關學習策略的研究中,學習策略的界定始終是一個基本的問題。有的被用來指具體的學習技能,諸如復述、想象和列提綱等;有的被用來指較為一般的自我管理活動,諸如計劃、領會、監控等;有的被用來指組合幾種具體技術的復雜計劃。甚至有的與元認知、認知策略、自我調節的學習等術語的相互重疊。概括起來,對學習策略的界定,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把學習策略視作學習活動或步驟。它不是簡單的事件,而是用于提高學習效率,對信息進行編碼、分析和提取的智力活動,是選擇、整合應用學習技巧的一套操作的過程;把學習策略視作學習的規則、能力或技能;把學習策略視作學習計劃,是學習者為了完成學習目標而制定的復雜計劃。綜合這些不同的看法,學習策略定義為: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的方案。
就“仕途”而言, 中國歷史上最早專職翻譯的官員在周代便已出現,《禮記·王制》中記錄了周代以不同譯官來分管各地的翻譯工作: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在當今社會,西語畢業生可到國家或地方事業單位任職。如外交部,商務部,海關,譯文局,外事辦等。僅從我?。ㄋ拇ǎ┏啥际械囟惥稚嫱舛愂諐徫徽衅竵砜?,2011年招聘的五大小語種中就有西班牙語;我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2013、2014年分別有招一名西班牙語翻譯。自然,這些職位競爭不小,良好的翻譯能力必不可少。
“學術”方面,既指學習,如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也指教師行業,學術研究等領域,而這些領域亦離不開良好的翻譯能力:就以考入教師行業為例,在面試和授課中,都要求教師有良好的翻譯水平,并會有相關測驗。因為,聽說讀寫譯,譯才是目標,也可作為職業。一個人的語言水平高低,可以通過口語或者翻譯直接進行檢驗。
“商界”方面,不得不提到眾多國企央企,民企,外資企業,合資企業等。在眾多招聘條件中,往往可以看到重復頻率較高的幾條:崗位(西班牙語翻譯,西班牙語外貿員,小語種財會);職位要求:具有良好的筆譯口譯能力,具有國際認可的等級考試資歷證書等。不難看出,良好的翻譯能力在各類語種畢業生求職中占據重要地位。
再如,翻譯(筆譯和口譯)的分值在歷年專四專八考試中,都較高。專八題型改革前后,翻譯版塊分別占了33.3%、30%。專四題型改革前后,翻譯版塊分別占25%~31%、16%。可以說,學習一門語言,最終目的就是要能流利地用外語表達自己的思想,聽懂外語,這就是翻譯,做到兩種甚至是多種語言間的自由切換。
(一)教師授課難度。
1.語料選擇難易度把握;
2.所選語料實用性和趣味性的考慮;
3.純西語解釋或中西雙語解釋的考慮。
(二)學生消化、吸收所學知識過程中的瓶頸。
1.在講解的時候學生很清楚如何回答,但是一旦自己翻譯,就會錯誤百出,如語法錯誤,單詞拼寫錯誤甚至遺漏重音符號。
2.在漢翻西時,學生反映西語翻譯出來句子往往太長,越長就越容易出錯,但是簡化了同樣易被扣分,因為容易造成漏譯。
3.在西翻漢時,部分學生書寫差,卷面不整潔。而且有時不知道單詞或者短語含義,因而對全文把握不準,無法正確推測出單詞或短語意義。
(一)認知策略運用于西班牙語高年級翻譯教學。
1.復述策略。重復、抄寫、做記錄、畫線等都屬于這一范疇。因為翻譯涉及的知識很廣泛,會有很多新單詞和句型出現,所以教師在西語翻譯課堂上要有意識地對重要詞匯和句型進行復習或創造性改編:敦促學生自覺記錄生單詞或重要語法點及地道的表達方式。
2.精細加工策略。筆者從多年西班牙語筆譯口譯課授課經驗中發現,很多學生在作業和考試中,常分不清單詞的陰陽性。
例如:在農村,恐怕還有相當一部分同胞同樣不堪重負。
En los campos, a lo mejor habrán muchas personas que no puedan soportar este cargo tan pesado.
此處學生分不清cargo和carga的差異,carga是負擔的意思,以—a結尾,陰性筆者在此處講解時,用了非常通俗的語言(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進行分析,并相信學生以后不會犯同樣的錯誤:cargo近義詞為puesto,職位的意思。
又如,在平時教學中,筆者常用總結的方式進行授課。下面僅列舉兩類學生常犯錯誤:
主語或物主形容詞用錯:
這個地區經常出現洪災。
Esta zona ocurre con mucha frecuencia las inundaciones.
Ocurrir主語應為inundaciones而不是esta zona.
把原文的冗余搬入譯文:
2012年,哥倫比亞對中國的出口額達到33億美元,這意味著比2011年增長了68%。
En 2012, la suma/ la cuota/ el volumen de las exportaciones de Colombia a China...
Las exportaciones本身就包含了額度的意思。譯文斜體部分反而畫蛇添足。教師在授課中可以用歸納錯誤的方式講解,讓學生引以為戒。
3.組織策略。
組塊、選擇要點、列提綱、畫地圖等方式都屬于該范疇。教師在西班牙語高年級翻譯授課中,還可以選擇學生較感興趣的翻譯技巧進行分類講解。筆者在數年筆譯教學中,會把翻譯技巧分類融入每堂課中進行分析。以下筆者將分別從中譯西和西譯中兩方面舉例說明部分翻譯技巧:
(1)正確區分插入語。
插入語就好像是直線中的停頓、回復或跳躍。漢語中一般以破折號或括號為插入語的標記,西語中除以上兩種標點外,更常用前后兩個逗號來標示。解讀的難點在于如何把它們與表示句中停頓的逗號相區別。 例如:
Por primera vez en muchos a?os el Estado norteamericano, tan ortodoxo, va a entrar en “déficit”, es decir, en números rojos debido, en parte, al excesivo gasto, entre otros militar, y a la disminución de los ingresos por impuestos a causa de la recesión económica.
該句插入語在句中位置,正確譯法為:多年來,如此正統的美國將首次出現逆差,也就是赤子,部分原因是開支----包括軍事開支----過于龐大以及經濟衰退而導致的稅收減少。
(2)文化空缺、對應與差異。
西語的名詞有性數變化,與漢語有很大的差別。在名詞的翻譯過程中應考慮是否要強調或如何表現復數的問題。例如:
Os ofertamos unas exclusivas gafas del sol dise?adas por dise?ador de Chanel.
無法區分斜體部分是指一副還是多副眼鏡。只有根據具體的上下文分析。
(3)增詞。
根據語境的需要,翻譯時適當地增詞有助于說明邏輯關系或進一步解釋,使全文更完整。
例如:他隔著竹簾看,打鐘的是本村的教書先生。
Miró a través de la cortina de bambú y vio que el que tocaba la campana era el maestro de la aldea.
很多學生會忽略掉句子間的邏輯關系,第二句話直接譯為el que tocaba...
(4)減詞。
在漢譯西時,可以用西語時態,或者連接詞對漢語做概述。而西譯漢時,可以用漢語中的四字短語,來生動而又簡潔的表達。例如:
Luego siguieron una trocha que se estiraba sinuosa, minúscula, entre los árboles, se perdía y reaparecía, junto a un matorral.
接著他們走上一條小徑,狹窄的小徑在樹林中蜿蜒延伸,在灌木從旁時隱時現。
斜體部分用四字短語來翻譯,使全句更具有表達力。
(5)以不變應萬變。
西語詞藻豐富,又忌諱重復用詞,所以在各種語篇中常常出現同義詞或同義替代的情況。而翻譯時,根據漢語表達習慣,可以重復使用同一個詞。
El acuerdo firmado entre China y la UE brindará las oportunidades y retos al gigante asiático.
gigante asiático.也可以譯為中國,直指其意。
(6)正確傳遞文化含義。
任何不同語言之間都存在文化差異,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一定要仔細。例如:
走私可卡因五十克以上,應當判處十五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沒收財產。
Una vez que la cantidad de contrabando de cocaína llegue a o super e 50 gramos, se lo debe condenar a 15 a?os de prisión、o a cadena perpetua o a muerte, y se lo confiscará la propiedad.
根據相關法律,此處的五十克以上,實際包含了五十克,所以在翻譯的時候一定要準確。
(二)資源管理策略運用于西班牙語高年級翻譯教學。
1.時間管理。如建立時間表、設置目標等。
2.學習環境管理。如尋找固定地方、安靜地方、有組織的地方等。
3.努力管理。如歸因于努力、調整心境、自我談話、堅持不懈、自我強化等。
4.其他人的支持。如尋求教師幫助、伙伴幫助、使用伙伴/小組學習、獲得個別指導等。
(一)教師日常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經常采用發現式的、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則更傾向于使用更高層次的認知策略;如教師經常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則更傾向于采用表層加工策略。在西班牙語翻譯課堂中,尤其是西譯漢時,讀不懂單詞,不會根據全文猜詞義,就意味著錯譯。教師在平時授課中需要引導學生自覺地、有意識地去總結規律,結合翻譯技巧翻譯,提高其自身翻譯過程中遣詞造句的敏感度和能力。以下面一句話為例:
El pluriempleo no está bien visto por los sindicatos.
斜體單詞中有前綴pluri-,意思是幾個,多個。若學生對前綴,后綴非常熟悉,那么便不難根據句意猜出,此單詞意義為兼職。全句譯為:各工會對兼職現象看不慣。如僅僅是填鴨式的灌輸教學,學生則可能不能理解該單詞含義,不會靈活翻譯。
(二)學習氛圍。如果教師強調掌握、自主與合作的學習氣氛,則有利于學生使用、發展和運用深加工策略和適宜的求助策略。強調競爭、服從教師指令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則更傾向于表層加工策略和回避求助。在西班牙語高年級翻譯課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引導班級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筆者根據多年翻譯教學經驗,得出以下結論:如果翻譯課堂上答問環節,教師只注重學生個人答案,而不適當的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而且學生答問后,直接指出翻譯中的錯誤不加肯定、鼓勵,久而久之,學生的積極性將降低,自我糾錯意識也會降低。所以,不論學生翻譯中有多少錯誤,教師都應該考慮一下是否應委婉指出學生譯文的不足之處,應該使教學方式多樣化,盡量促使課堂上形成自主與合作的學習氛圍。
良好的翻譯能力離不開夯實的基礎知識與不斷的練習。從教師方面講,擔任翻譯課程的教師應該結合一定的科學的教育學知識引導學生。從學生方面講,優秀的翻譯水平離不開譯者的字斟句酌,也離不開一定的翻譯策略及技巧。筆者在本文中著重研究了如何將學習策略運用到翻譯教學中,希望通過研究和分析能幫組學生提高譯文質量,促使學生在大學期間就能了解到各種實際工作的需要,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363.
[2]王宏志.翻譯與文學之間[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4.
[3]盛力.西漢翻譯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13.
[4]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教育學學科綜合水平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及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51.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