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琳
(齊齊哈爾市建華區文化體育中心,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
關于節日文化建設的探討
叢琳
(齊齊哈爾市建華區文化體育中心,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摘要:節日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載體,是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本文從節日文化的特點入手,對如何建設高質量節日文化進行探討。
關鍵詞:節日文化;建設;特點;思想文化內涵;提高質量
伴隨著經濟的繁榮和社會進步,群眾文化活動日益豐富多彩,近年來節日文化也十分火爆,并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和熱情支持。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研究節日文化的內在規律,使其健康發展,將有助于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所謂節日文化,是指在重大節假日或傳統節日,群眾廣泛參與的文化活動及所形成的文化現象。其特點是:
(一)紀念慶典性。凡在重要節假日或傳統節日期間所開展的文化活動均有重大的紀念和慶典意義。如五一勞動節、七一建黨紀念日、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以及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人民群眾在規模宏大、儀式隆重、豐富多彩的各式各樣的紀念慶典文化活動中不但能盡情感受節日的氣氛和享受節日的快樂,激發對黨、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而且能緬懷先賢、感受到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濃郁氛圍。
(二)內容豐富性。節日文化有可觀性。如各種文藝演出、游園會、各種藝術美術、書法展覽,豐富健康的秧歌等,都令人民群眾賞心悅目。特別是在長假期間,各地的旅游文化成為節日文化活動的重要內容,人們可在游山玩水之中真情領略大自然風光和祖國名山大川之壯麗,觀看各地特有的民俗表演、游覽名勝古跡,每個人都能從中受到民族傳統的文化教育與熏陶。
(三)形式多樣、具有娛樂性。節日文化的形式也是多樣性無所不包的。如:音樂、舞蹈、戲劇、書法、美術、攝影,各種講演比賽、展覽文化活動。使人民群眾在日常緊張的工作學習之余,放松下精神,休養一下身體,調整一下情緒。同時在充足的節日里,人們可以任意選擇自己樂于參加的各類文化藝術活動,去享受屬于自己的那份快樂,應當說是各自悠然,樂在其中。
(四)參與的廣泛性。節日里,是在崗、在職、在校的工、農、兵、學、商及干部等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定休息日,給廣大文化活動愛好者創造了機會和有力條件。因此,大家可以無憂無慮的選擇參與你所喜歡的節目,盡情歡樂、參與的廣泛性既能增添節日的氣氛,又能使人們在自娛自樂中陶冶思想情操,激勵斗志。
節日文化方興未艾,深入搞好節日文化除精心策劃、廣泛發動、嚴密組織、認真實施外,更主要的是突出其思想文化內涵。
我國的法定節日,諸如建黨紀念日、建軍節、國慶節等記載了中國革命的艱難歷程,凝聚了革命先烈的意志和鮮血。因此,在這些節日里開展文化活動都具有鮮明的主題和較強的思想內涵。如七一黨的生日這天,我們要組織歌詠比賽、黨的知識競賽,歌頌黨在革命歷史進程中的輝煌業績。如十一國慶節期間,為慶祝偉大祖國的成立,各類業余合唱團、藝術團都會在文化部門的組織輔導下,舉辦各種專場文藝演出,采用祖國富強、革命紅旗永飄揚等明確的主題思想貫穿于整個節日文化藝術活動之中,使人民群眾在歡歌勁舞中享受新世紀、新時代高品位的文化愉悅,更能從中受到熱情奔放的愛國主義教育,緬懷革命志士、激發革命斗志、精神得到振奮、思想道德得到升華。另一方面,思想主題突出,時代意識鮮明的文化活動更能體現國家和政府的意志,代表人民大眾的道德情懷。
與此同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的象征,積淀著民族的信仰、倫理、情感,留存著獨特的民族記憶。千百年來,除夕的祝福演繹了舉國同慶,萬民同樂的和諧社會;清明祭掃承載了中華民族生存的獨特體驗;端午龍舟抒發了平民百姓的豪情壯志,中秋節的圓月見證了千家萬戶的濃濃親情……節日見證了中國人民生活在一個有情有意的社會。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節日是人們了解、認知、體悟、傳承傳統文化的窗口。通過沿襲紀念傳統節日,讓人們在耳然中體驗和感受那些隱藏在生活背后,潛伏在思想深處的民族文化底蘊,無疑是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
然而近年來,無論是“五一”、國慶節還是端午節、中秋節,都成了商家賺錢的大好時機,圍繞這些節日,各類商品促銷活動形形色色,熱熱鬧鬧,各種食品、用品爭奇斗艷,花樣繁多。然而在這種圍繞節日的商業“繁榮”背后,節日本身的政治思想品味卻嚴重缺失。本來作為烘托節日氣氛的商業活動,卻喧賓奪主,成了主角。這些問題暴露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商業化與同質化正在沖淡節日文化的內容。這種現象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并采取得力措施加以扭轉。
隨著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廣大人民群眾文化藝術鑒賞力、審美情趣和品味在不斷提高,節日文化貴在以質取勝。
首先,要精心組織策劃。節日活動內容要豐富、形式要新穎火爆,要營造濃郁熱烈的節日氛圍,節日的文化活動要有吸引力和觀賞性,演出的文藝節目在本地區文化活動中有一定影響,一定要精彩,要叫響,要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震撼人們的心靈,使人觀后不忘。演出的環境與節目安排要與節日內在的思想文化內涵相吻合。特別要注重挖掘民間民族藝術瑰寶和傳統文化的藝術精華。對民族民間的藝術表演形式及內容,去除粗俗,取其精華,使其更充滿人文情懷而更加具有地域性、群眾性和觀賞性,人們參與其中的熱情更加積極高漲。
另外,搞好節日文化活動還必須有各種硬件設施、設備。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將適宜開展節日文化的活動廣場、體育場館、各大中劇場的軟件設施設備,布局合理地納入本建設的整體規劃之中,并在實施工作中不斷的完善。
建設和發展節日文化,尤其是打造節日文化的氣氛,品牌的潛力是客觀的。提高節日文化的質量,打出品牌,除地方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外,群眾文化工作者富有重要的使命。
節日文化的特征歸根結底是它具有廣泛的群眾性,而節日文化又是群眾文化活動中的重要內容和極好形式。群眾文化越普及、越提高,節日文化的表現質量和藝術影響力越大。
因此,加強節日文化的宣傳建設,開展節日文化活動自然應該成為文化部門和廣大群眾文化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各地文化部門、單位和廣大群眾文化工作者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經驗,他們也成功的策劃、組織和舉辦了許多節日文化活動。因此搞好節日文化要充分發揮群眾文化工作者的作用。
中圖分類號:G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2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