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奇蓮
(重慶市萬州區長灘初級中學,重慶 404100)
?
新課標下初中美術教學模式創新探究
向奇蓮
(重慶市萬州區長灘初級中學,重慶 404100)
摘要:新課程改革明確了初中階段美術課程教育的教學目的,提出了美術科目在初中課程所起到的素質教育的輔助作用,同時強調了初中美術課程應該結合生活實際,并加強其與社會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的過程中感知生活中的美。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育;新課標
美術課是初中教育的必修課程,初中階段開設美術課程,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增強學生的愛國精神,對于提升整個民族的文化素養具有深遠的意義。但現階段的初中美術教學在某些方面還存在不足,一些學生、家長甚至教師將美術等同于繪畫,忽視了美術的教育意義。因此,如何改善初中美術教學、有效提高初中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是需要所有美術教師共同探討的問題。
新課改的重點就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即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在這些學習方式中,培養學生憑借自己主動建構知識與活動,與他人互動,與環境互動,與人類文化互動,達到自身進一步發展的目的。中學生大部分較為內向、膽小,在學習上缺乏自動性、參與性,我們雖然看到了其他科目也在進行新的課程嘗試和學習,但就整個中學來說,這些還遠遠不夠。因此,在美術課的教學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也是整個新課改的一部分。教師要尊重與愛護學生,對每個學生的創造成果要給予充分的尊重與肯定,不要用統一的方法去束縛學生的手腳,學生作業應是個性的體現,要以豐富性、多樣性的要求去迎合學生的需要,如果學生完成的作業各不相同,則應該充分肯定。當然,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并非讓學生放任自流,教師千萬不要把自己的體驗作為“標準答案”強加給學生,而應該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在活動中老師與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
人們總是把課堂看做實施教育的地點,其實不然。筆者認為,在人們所處的生活環境中,教學素材無處不在。初中生的身心正處于成長階段,在這一過渡期,他們的學習欲望和表達欲望都達到了巔峰。這對于中學教師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在傳統的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只注重美術知識的灌輸和美術技能的教授,沒有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新課程改革的施行讓教師意識到了初中階段的美術教學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性。筆者以國畫課程教授為例。在初中美術課程中涉及中國畫的課程不多,但是在美術教學中,國畫作為國粹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相對于水彩畫或油畫來說,國畫的色彩較為單一,亮度和飽和度也較低。如何激發學生對國畫的學習熱情,成為初中國畫教學的難點。筆者經常會組織一些展覽參觀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使其以積極的狀態了解國畫的歷史和經歷,激發他們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通過開展這些活動,學生對國畫的學習熱情有了明顯提升,美術課程的教學效率進一步提高。初中美術教學方法應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感受美術的內涵,以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豐富藝術內涵、提高美術教學效率為最終目標。與此同時,還要與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理念相配合,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筆者提倡學生帶著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實際生活中的一些藝術之美。從建筑標志物的設計線條到店鋪招牌的材質所凸顯的色彩特質等,這點點滴滴都是等待學生發現的閃光點。所以,美術教師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引下,對初中美術教學的組成元素進行細致分析,從而建立一套適合培養學生美術素養的美術教學模式。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現代教學手段的不斷發展,教師在堅持“手段要新,方法要活”的原則下,根據教學的要求選擇最合適的方法開展教學。特別是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日益成熟的今天,教師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網絡獲取最新的美術課程資源,另一方面要將多媒體、電子白板等先進技術運用于教學中,這對于美術教學大有裨益。多媒體具有圖文、聲形并茂的優勢,可以在課堂中緊湊有序地展示更多的圖片或動畫以輔助美術教學,這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發育特點。多媒體環境下的美術教學的展示內容更豐富,在解決了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同時,更容易實現教學目標。
初中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初中美術教師對學生的鼓勵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捉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初中美術教師在點評學生的美術作品時應注意點評語言的藝術性。初中美術教師應在尊重學生勞動成果的基礎上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作為點評重點,對學生的美術作品進行點評。初中美術教師應對學生作品中的優點給予充分肯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作品中的不足之處初中美術教師應運用藝術化的表達形式使學生明確地了解到自身不足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斷改進達到發掘學生潛能的目的。另外,初中美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河充分考慮多方面因素制定新型成績評定體系對學生的繪畫水平、審美意識、創作能力等因素進行全面評價,打破以分數為主要衡量標準的傳統成績評定模式,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
僅僅依靠美術課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充分利用學校、生活中存在的美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美術創作機會,積極開拓美術教學的“第二課堂”。教師要積極制訂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拓展方案,豐富學生的審美和思考能力,讓學生用靈巧的雙手創造美,真正樹立終身學習、不斷創造的品質。
結語
新形勢下的美術教師要重視美術教學,創新美術教學。要想真正提升初中學生的美術能力,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把握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根據初中生的特點創新美術教學方法,并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提高教學效果,從而讓美術教學成為一門師生合作的藝術。
參考文獻:
[1]曹武章.對初中美術教學的研究.學周刊,2014(17).
[2]宋翠紅.新課改下初中美術教學改革的幾點嘗試.考試周刊,2013 (79)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2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