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紹紅 馬少軍
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內涵、架構與建設路徑*
鄭紹紅 馬少軍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浙江杭州310030)
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是由學分銀行各級機構所組成的為學習者提供服務的實體組織系統,具有多樣性、系統性、協同性、開放性等基本特點,承擔著學分銀行業務、服務、宣傳等基本功能。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由多個基本要素構成,有扁平式與層級式兩種架構方式。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構建要緊緊植根于所在區域的現實情況,形成“政府統領,開大主體,多方協作,法規保障”的建設模式,并積極尋求相關支持。
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建設路徑;開放大學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建立繼續教育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實現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銜接?!彪S著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學分銀行正成為推動終身教育體系構建、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的有效途徑,成為最近幾年我國推進終身教育實踐中的一項重要舉措[1]。在國際上,建立學分銀行或類似于學分銀行的資歷框架已成為許多國家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促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共同行動。據國際勞工組織2010年發布的報告統計,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在開發或者已經實施了不同類型和層次的資格框架[2]。
學分銀行最終是為全體社會學習者服務的,其服務需要通過一定的機構體系來組織實施,這個機構體系就是學分銀行的服務體系。從最近幾年的實踐來看,服務體系建設一直是學分銀行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結合近幾年國內學分銀行建設的實踐,對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建設進行分析。
(一)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含義
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是指由學分銀行各級機構所組成的為學習者提供服務的實體組織系統。學分銀行通過服務體系構建起一定范圍內的學分銀行服務框架,使相關機構都參與進學分銀行的工作之中,并通過服務體系建立起學分銀行與學習者之間的聯系。
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具有如下特點。一是多樣性。學分銀行的服務體系由多種能夠參與學分銀行工作的社會機構組成,他們之間性質各異,服務的對象也各不相同,使學分銀行服務體系表現出多樣性的特點。二是系統性。服務體系是學分銀行發揮社會功能的實體依托,要覆蓋到學分銀行所有可能的服務對象,其內部結構形成一定的有機體系,所以學分銀行的服務體系具有系統性的特點。三是協同性。實現學習成果的互認與轉換是學分銀行的重要功能,這需要學分銀行各類機構之間相互協作,制定學習成果互認與轉換的規則并互認和轉換學習者用戶通過不同途徑獲得的學習成果,搭建終身學習成果的“立交橋”。四是開放性。理想的學分銀行應該是對社會全體成員的學習成果進行管理的終身學習平臺,其服務體系應向社會全體學習者以及相關社會機構開放并為其提供相應的服務。
(二)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功能
1.業務功能
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是學分銀行各項業務的具體組織者與實施者,學分銀行的所有業務都是由學分銀行的服務體系組織開展的。學習成果認定、積累、轉換是學分銀行的核心業務,學分銀行服務體系中的各級機構依據職責權限分別對學習者用戶的各類學習成果進行認定與積累,并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轉換。
2.服務功能
學分銀行能夠為學習者用戶提供學習成果證明及學習項目推薦,能夠為社會機構提供其所轄學習者用戶的終身學習成果信息,同時還能運用數據分析技術給相關機構提供終身教育咨詢建議等服務。學分銀行的服務體系遍布社會各處,與學習者用戶及社會機構聯系緊密,為服務功能的發揮創造了良好、便利的條件。
3.宣傳功能
學分銀行是一個新事物,雖然國際上已經有韓國學分銀行等比較成熟的經驗,國內對學分銀行的研究與初步實踐已有多年,但是整個社會對學分銀行的認識還不夠深入。這就需要學分銀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必須加強相關業務與功能的宣傳,加深社會對學分銀行的理解。學分銀行服務體系肩負宣傳學分銀行業務與功能的職責。
(一)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構成要素
要素是構成事物的基本功能單位,是構成事物必不可少的因素,對事物功能的發揮及變化發展具有根本影響。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要素是構成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基本機構。學分銀行通過深入社會各個層面的機構而形成一個具有廣泛覆蓋面的服務系統,發揮學分銀行的各種功能。
在國內學分銀行近幾年的實踐中,充分調動各類社會機構參與學分銀行工作是一個基本趨勢。能夠參與學分銀行的機構大致可以分為學校系統與社會機構系統兩類。
學校系統是指各級各類學校,理想的學分銀行應該包含社會所有的學校,即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等都應該是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構成要素。
社會機構系統是指與學分銀行工作相關的各種社會機構,主體是社會的各種培訓和繼續教育機構。政府部門中的教育部門、職業資格評定和管理機構與學分銀行工作密切相關,學分銀行工作的順利開展必須得到這些機構的支持,但是通常不把政府部門作為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要素來定位。
就目前我國學校系統與社會機構的現實情況而言,普通教育學校、職業教育學校(機構)、繼續教育學校(機構)、社區教育學校(機構)以及其他相關社會機構是學分銀行的基本構成要素。目前,在學分銀行建設實踐過程中,普通教育學校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院校,初等和中等學校參與的還比較少。
(二)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整體架構
畢竟學分銀行還是一個新生事物,目前還不可能完全建立起一個理想化的學分銀行,而只能選擇學分銀行整體功能中的一些方面進行嘗試與突破。對學分銀行的功能定位與建設路徑不同,則對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架構設計也會有所不同。目前我國學分銀行形成了以國家為實踐主體、以地區為實踐主體、以機構為實踐主體的不同模式,其服務體系架構存在一定的差異[3]。下面以地區實踐主體為例進行說明。
陜西省目前的學分銀行實踐主要集中在高等繼續教育領域。2012年5月,陜西省的17所高校簽訂了《陜西高等繼續教育學分銀行院校公約》,高校繼續教育機構的學生學分可以相互承認、積累和轉換,從而正式建立起了以高等學校為主的高等繼續教育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陜西高等繼續教育學分銀行平臺注冊用戶人數已逾萬人[4]。
上海市終身教育學分銀行于2012年7月正式成立,通過“分部+高校網點”的方式建立了服務體系。上海市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在各區(縣)設立了學分銀行分部,各高校成人(繼續)教育學院、成人高校和自考辦設立了學分銀行網點?,F有學分銀行分部20多個,普通高校繼續(成人)教育學院網點60多個、獨立設置成人高校等成人高校網點14個、成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網點1個[5]。
根據學分銀行的加盟機構在學分銀行整個服務體系中的不同組合與工作方式,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有兩種架構方式,即扁平式與層級式。
扁平式的架構由學分銀行管理中心與分部(分中心、網點)兩級構成,管理中心直接管理各個合作機構,合作機構之間平行而無隸屬關系。
層級式的架構由學分銀行管理中心、分部、分中心、網點等按照業務上的隸屬關系構成,合作機構之間具有業務上的管理與被管理關系,最終形成一個多層級的學分銀行服務系統。
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扁平式與層級式結構各有利弊。扁平式結構中學分銀行管理中心直接領導各個學分銀行分部(分中心、網點),實行業務上的扁平化操作,能夠免去一些不必要的工作環節,便于學分銀行各項業務工作的執行。但是,扁平式結構中學分銀行的分部、分中心、網點之間難于形成有效的協作關系。而層級式結構便于與目前地方的終身教育層級化機構(如廣播電視大學系統、社區教育系統等)合作,構建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相對容易一些。但是,層級化結構會導致學分銀行的業務管理復雜化,可能會影響各項業務的開展。
為了充分發揮扁平式、層級式兩種結構各自的優勢并同時避免其不足,實踐中可以采取體系層級化與業務扁平化相結合的方式。
就國際經驗來看,世界各國由于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不同,對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建設采取了不同的思路與模式。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構建要緊緊植根于所在區域的現實情況,在分析多種模式優劣的基礎上,構建一套具有我國特色的學分銀行服務體系。
(一)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困難
1.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理論研究缺乏
雖然學分銀行在國內已經過了多年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比較豐富的研究成果[6],但是目前關于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建設的專門研究仍然比較少,對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許多問題仍然有待探討,導致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建設實踐缺乏必要的理論支持。
2.建設主體的利益協調機制有待建立
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涉及到教育行政部門、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各級各類學校及相關社會機構。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建設主體是政府,但是具體的建設工作需要多方參與協同推進。這一過程中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需要有完善的機制加以確認和協調,目前這方面的機制仍處于實踐探索過程中。
3.相關法律保障缺失
從長遠來講,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構建及運作必須依托完善的法律法規提供權威的支持與保障。但就目前而言,學分銀行建設可依靠的法律只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終身教育法》尚未出臺,相應的學分銀行管理條例等規章也尚未確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建設和發展[7]。
(二)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構建路徑
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是各級各類教育融通與銜接的立交橋,根據實際情況,我國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應該努力構建“政府統領,開大主體,多方協作,法規保障”的建設模式。
1.政府統領
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建立必須由政府主導進行。學分銀行服務體系關聯的因素太多,各種利益、責任、權利交叉其中,紛繁復雜,要統籌各個利益相關者,必須由政府全面統領、指揮協調。政府統領既關乎學分銀行體系建設的效率和權威,又關乎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協作和執行效果。
2.開大主體
開放大學是推動全民終身學習的重要載體,是構建我國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依靠力量。開放大學不僅在成人學歷教育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同時也構建了一定范圍內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能夠為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建設提供現實支撐。
3.多方協作
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由社會相關的眾多機構組成。學分銀行涉及各級各類教育機構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工作,只有各組成機構形成統一的合作理念,達成切實可行的合作協議,最終建立起制度及技術層面上的協作框架,才能真正推動學習成果的互認與銜接。
4.法律法規支持
強調依法治國和依法行政,推動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建立,也是政府依法行政的一項具體內容。依據相關法規推動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建設,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證這項工作的穩定性、持續性和權威性。要穩定地推動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建設,在現實情境下,必須依靠相應的法律法規提供有力保障。
(三)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建設的保障
根據我們勾勒的構建模式,結合實際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相應的保障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理念保障
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建設是一個社會系統大工程,所有參與者必須具有同步或同質的理念及思維。學分銀行要通過規劃、培訓、宣傳等途徑保證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理念和思路的融通。
2.專業技術保障
學分銀行各項工作的開展及服務體系的建設必須依靠一支專業的團隊力量。這個團隊的構成人員應包括從事終身教育、繼續教育的專家學者,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科專家與管理人員,以及非正式學習機構(培訓教育機構)的相關專業人員。
3.法律政策保障
我國已全面進入依法治國的時代,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建設必須有相應的法律政策保障。就目前而言,雖然有《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部關于辦好開放大學的意見》等為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構建提供了政策依據,但還需要諸多法律、法規和規章等提供更加具體的保障。
4.財力物力保障
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建設是一項實體工程,在建設實施過程中必須保證足夠的財力和物力投入。財力方面的投入主要用于系統建設前期咨詢與調研,網絡系統建設與運行,以及其他必要的開支。
5.監督評價保障
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運行既要保證相對的獨立性,同時也應該接受監督。成立由各方認可的監督評價機構是很有必要的。該機構的作用在于發揮監督、評價職能,保證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各項工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1]郝克明.終身學習與“學分銀行”的教育管理模式[J].開放教育研究,2012(2).
[2]王邊喜,亓彥偉,鄢小平.國家繼續教育“學分銀行”制度建設的幾點思考[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2).
[3]張潤芝,王迎,黃榮懷.我國學分銀行建設模型及其路徑探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2(6).
[4]史曉娟.陜西高等繼續教育學分銀行開戶用戶突破萬人[DB/OL].[2016-06-03].http:// www.sxrtvu.edu/ddzx/xwkb/6671.htm.
[5]佚名.高校網點[DB/OL].[2016-06-04].http://www.shcb.org.cn/coop/coop!index.action.
[6]湯詩華等.我國學分銀行研究與實踐述評[J].中國遠程教育,2013(5).
[7]鄢小平.我國學分銀行制度的模式選擇和架構設計[J].遠程教育雜志,2015(1).
G728
A
1008-7656(2016)04-0028-04
鄭紹紅,浙江廣播電視大學開放與遠程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士,研究方向:遠程教育、成人教育、學分銀行;馬少軍,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教學中心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遠程教育、成人教育。
[責任編輯 張宜]
2016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編號:2016SCG252);2015年度浙江廣播電視大學科學研究課題(編號:XKT-15Z01)
2016-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