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驛晴 劉興山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臨床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此病患者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易導致較多的并發(fā)癥[1],可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進行藥物治療是臨床上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方法。最新的臨床實踐證實,在此病患者進行治療期間,對其實施優(yōu)質護理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療的效果。為了進一步證實此護理方法的有效性,我院對近年來收治的139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8月~2015年10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39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對這些患者進行綜合檢查后其病情均被確診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本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64例。他們的年齡在14歲~8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6.7±2.9)歲。他們中有普通感冒患者84例,有急性咽-扁桃體炎患者29例,有急性病毒性咽喉炎患者26例。
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入院后,我院對所有患者均進行藥物治療,在此基礎上對其采用相應的護理措施。
1.2.1 進行基礎護理 ①護理人員要保持患者病房的整潔、干燥、舒適,定時為其病房通風換氣,保證其病房內空氣的新鮮。同時,護理人員要注意控制病房內的濕度、溫度,定期對病房內進行消毒,減少患者間親密、頻繁的接觸,以防止發(fā)生交叉感染。②根據(jù)患者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遵醫(yī)囑為其使用藥物。對于出現(xiàn)發(fā)熱、頭痛癥狀的患者應為其使用解熱鎮(zhèn)痛藥,同時對其使用頭部冷敷、溫水擦浴等方法進行物理降溫[2]。對于出現(xiàn)鼻塞癥狀的患者,可為其使用佛麻滴鼻液進行治療[3]。在為患者用藥過程中應嚴密觀察其有無不良反應。③在患者出汗后應及時為其更換內衣和被褥,保持其皮膚的清潔和干燥。囑患者進食后漱口,保持口腔衛(wèi)生,以防止發(fā)生口腔感染。
1.2.2 進行心理護理 患者在進行治療期間,因受到病情的影響,極易出現(xiàn)急躁、焦慮、憂郁等不良的心理狀況。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科學評估,及時與其進行溝通,掌握其情緒的變化,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在與患者進行溝通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親切、耐心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多安慰和鼓勵患者,以消除其顧慮,使其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同時,護理人員應指導、鼓勵患者通過閱讀、聽音樂、與他人交流等方式主動地進行心理調適[4]。
1.2.2 進行病情觀察 加強對患者病情的觀察對于調整治療方案、評估治療效果及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重要的意義。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臨床癥狀的變化情況,以便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同時,護理人員應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并發(fā)癥的先兆,并配合醫(yī)生進行有效的處理。若患者出現(xiàn)胸悶不適、心悸、胸痛等臨床癥狀,應警惕其合并了病毒性心肌炎[5],若患者出現(xiàn)外耳道有膿性分泌物、聽力減退等癥狀,應警惕其合并了中耳炎,若患者頭痛的癥狀加重且伴有膿性鼻涕,應警惕其合并了鼻竇炎。
1.2.3 進行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應囑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科學、合理地安排飲食,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同時補充高蛋白、高熱量以及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鼓勵患者多飲水,忌食辛辣、生冷、油膩等刺激性的食物[6]。
1.2.4 進行健康指導 ①護理人員應向患者介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危害、發(fā)病的原因、常見的癥狀及并發(fā)癥,并向其說明如何預防和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增強其對治療的信心,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囑患者在病毒流行期間應盡量遠離公共場所,發(fā)病期間應與其家人分室居住,以防止交叉感染。②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堅持有規(guī)律的、適度的運動,以提高其抵抗力[7]。囑患者根據(jù)氣溫的變化及時增減衣物,注意保暖。
①治愈:經過治護,患者在入院一周內其外周血象檢查結果完全恢復正常,其咳嗽、咽痛、鼻塞、發(fā)熱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②好轉:經過治護,患者在入院一周內其外周血象檢查結果基本恢復正常,其咳嗽、咽痛、鼻塞、發(fā)熱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③無效:經過治護,患者的外周血象檢查結果仍然異常,其臨床癥狀未改善或在加重。治護的總有效率=治愈率+好轉率。
經過治護,本組患者中治護效果為治愈者有129例,為好轉者有7例,為無效者有3例,其治護的總有效率為97.84%。本組患者在治護過程中均未出現(xiàn)急性心肌炎、肺炎、副鼻竇炎等并發(fā)癥。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侵入患者機體所引起的[9]。臨床實踐證實,在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進行治療期間,對其實施基礎護理、心理護理、病情觀察、飲食護理、健康指導等優(yōu)質護理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療的效果。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本組患者治護的總有效率為97.84%,且患者在治護過程中均未出現(xiàn)急性心肌炎、肺炎、副鼻竇炎等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進行優(yōu)質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提高患者治療的效果,降低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1]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7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5-14.
[2] 徐淑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27):95-98.
[3] 黎悅,張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護理干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33):650.
[4] 郭洪霞.心理護理干預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療效分析[J].中國生標準管理,2015,6(3):228-229.
[5] 王冬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護理探討[J].家庭心理醫(yī)生,2015,(3):400-401.
[6] 馬艷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護理干預[J].醫(yī)學美學美容,2015,(6):508.
[7] 王夢琴.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護理效果以及方法[J].藥物與人,2015,28(1):330.
[8] 譚連絲.88例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l3,23(4):1720.
[9] 陳曉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護理觀察[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l5,29(5):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