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水才++徐敏
摘 要: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部分宏觀經濟指標持續走弱,結構調整遠未結束,經濟系統的內生增長動力仍然不強。那么在經濟新常態下,建筑企業又將如何應對呢?經濟倒逼改革。不僅在于企業的轉型升級,更在于企業價值文化的合理建構。因此,建筑企業必須因時制宜地建設自己的企業文化,在競爭中不斷發展特色企業文化,才能實現基業長青。
關鍵詞:新時期;建筑企業;改革;企業文化建設
一、企業文化的含義及特性
企業文化因企而生,企業文化宜因企制宜。建筑企業若希望在當今的“叢林之爭”中脫穎而出并發展壯大,就必須深刻認識企業文化建設的特殊性,打造出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
(一)企業文化的概念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企業文化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的企業文化,主要是指企業的精神文化,它是在長期的經營活動中形成的共同擁有的企業理想、信念、價值觀和道德規范的總和。廣義的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創業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共同價值觀、企業理想目標、基本行為準則、制度管理規范、外在形式表現等的總和。
(二)企業文化的功能
企業文化有三種功能,一是導向功能,主要表現在價值導向功能和行為導向功能。企業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宣傳、教育、影響、熏陶員工,用企業的價值觀引導員工,使員工和企業間產生價值觀的認同和感情共鳴。二是激勵功能,激勵是一種精神力量或狀態。它可以調動與激發員工的主動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三是輻射功能,企業文化在企業內部員工之間、各組織之間發揮輻射作用,企業文化涵蓋的優秀團隊精神、崇高的價值觀取向、文明的倫理道德規范,在企業內部成員間可起到示范、感染、輻射的作用。
(三)企業文化的特殊性
建筑企業較其他企業有著特殊性,工地分散,團隊多員,流動作戰,條件簡陋,生活艱苦。因而,要實現建筑企業文化的功效,就必須深刻把握客觀實際,做到實事求是。1)建筑企業文化的特殊性。建筑企業從業人員大部分來自農村,員工素質較低,同時施工現場的分散性大、流動性強,勞動條件艱苦,亦增加了企業文化建設難度。而且,處于不同地域、不同行業、不同性質、不同規模、不同時期的建筑企業,這就決定了搞企業文化建設時不能簡單照搬或是寄期望于一勞永逸。2)建筑企業自身的特殊性。建筑企業生產的產品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逆轉性特點,加之其產品的生產過程是個工序、工種協同合作的過程,大量隱蔽工程除了有限的檢查外,主要還是靠工人的負責和自覺。這就需要企業文化的約束,加強員工隊伍的思想素質教育。3)外部社會環境的適應性。2015年,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到新常態,經濟增速、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建筑行業已經告別黃金十年,迎來白金十年,建筑市場持續萎縮、利潤微薄、優勝劣汰將成為新常態。因而,不同時期企業倡導的價值理念也不盡相同,比如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一員向多員化、規模向效益、做大向做強的轉變等,這些都是在建筑企業在順應社會經濟及國家政策變化后做出的決策,因而企業文化在建設過程中也必須因時制宜不斷變革適應。
二、建筑企業文化的建設維度
企業文化也是生產力。只要運用得當,企業文化也會為建筑企業帶來強大的生產力,包括向心力、動力、潛力、創造力等。
同時,企業文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建筑企業只有掌握規律,在變中求不變,創新創效,尋找到能為感受全員共同遵守的,適合企業現狀、能產生效益、促進公司發展的生產關系,才能進一步將企業文化建設變身為真正推動公司發展的生產助力。
(一)打造企業精神與員工夢想相融合的信仰文化
企業精神是指一個企業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質、任務、宗旨、時代要求和發展方向,為求生存、發展而在長期生產經營實踐基礎上,經精心培育而逐漸形成的,并為整個職工群體認同的正向心理定勢、價值取向和主導意識。一個企業要想持續、健康的發展,除了物質、利益的紐帶,還需要文化、道德、精神的紐帶。企業要發展壯大,就必須形成能指導員工思想及企業發展的企業精神。尤其是建筑企業在團隊多員的情況下,必須將員工心中的共識、夢想與企業發展戰略、經營管理相融合,竟而凝聚提煉出一種能讓員工自發自覺遵守的信仰文化。
(二)打造公司生產經營與文體活動于一體的價值文化
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行為規范制度的基礎。生產經營活動以創造價值為目的,是維系公司生存發展的根本,而企業文體活動則是實現公司做大做強的關鍵。建筑企業大張旗鼓開展的安全月活動、質量月活動、勞動競賽、技術比武、現場觀摩以及“七一”、“國慶”等活動,都是寓企業價值理念于生產經營的實效之舉,較好實現了文體活動與生產經營的融合。也由此,才更好的推動了企業價值文化在公司全員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打造員工素質與企業形象同步提升的品牌文化
企業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一方面企業要充分利用外部環境所給予的各種機會和條件,另一方面企業也要通過自身的變革去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這種適應不是靜態的機械適應,而是動態的積極適應,這就是所謂的系統權變觀。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要歸結到人的作用上,具體可落實到如何提高員工素質、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發揮員工的創造力上。企業作為一種權變系統,作為企業主體的人也應是權變的,即企業必須不斷培訓員工,提升員工的素質能力,才能使他們跟上時代,適應技術及經濟發展。同時,在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好的企業也需要品牌,導入CIS企業形象識別系統,企業形象好,員工會增強歸屬感、自豪感。因此,企業應著重實現員工素質與企業形象同步提升。
(四)打造制度執行與創新創效相結合的實踐文化
建筑企業都有著完備的制度規范,但任何一種制度又都面臨著前期執行難和后期創新難的兩難境地。因此,建筑企業應一方面培養全員高效的制度執行力,另一方面鼓勵員工結合工作實際創新創效,最終通過培育這種合二為一的實踐文化來推進企業的持續發展。如此,企業的發展才會隨著時代的車轍進退有序。
公司機關是建筑企業的中樞機構,亦是建筑企業的“大腦”,主要承擔著公司戰略決策制定,公司制度推行、落實,以及公司對項目部工地檢查指導等責任。而工地則是建筑企業的“肢體”,是公司發展至為關鍵的“最后一公里”。公司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在機關管理和項目管理上就不能偏廢其一,應注重發揮出二者的綜合綜效。不管是公司機關還是項目工地,都需要著力倡導形成一種以“執行力”為核心和以“創新創效”為驅動力的實踐文化,通過高效執行、快速反應、迅速決策、加速推進,打造出與公司發展相匹配的最強大腦和最具執行力的行家里手。如項目管理過程中,一方面制度性的開展創建文明工地競賽活動,按競賽標準進行月、季檢查,并根據檢查結果實施獎罰,做到施工現場標準化、施工安全化;另一方面創造性的開展文化活動,如配備電視、無線網絡,建立娛樂室,學習典型等活動,將制度執行和創新創效扎實做好,真正實現企業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
企業文化是一個龐大的、錯綜復雜的文化價值體系。建筑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也必將是一個長期的、探索的、修正的過程,需要企業的高度重視,上下團結一致的努力,并以此為基石,堅定信仰、堅持價值取向、打造品牌影響力,竟而實現實干興企。唯有如此,國內建筑企業才能夠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積極參與到國內、國際工程承包的市場競爭中,在競爭中取勝。